进入老年版

狗患何时休?

字体:【大】 【小】
  今日话题:近年来,我市养狗人数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狗吠扰民、狗粪污染、恶狗伤人事件也频频发生。据市疾控中心统计,去年我市因犬伤就诊人数达7041人,因狗产生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怎样才能让狗不再为患?本期民生会客厅,我们一起来谈谈“狗患”问题。
主持人:夏 梦
本期嘉宾:
毛永平 市犬类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胡万亢 市妇幼保健院犬伤门诊科执业医生
毛 翎  锦屏街道奉中社区党委书记
裘夏香  裘村镇农民
张 宁  企业职员
“楠瓜ina”  网友
狗患问题日益凸显
主持人:我市“狗患”现状如何?你对养狗如何看?
毛永平:2005年4月20日,我市成立犬类管理服务中心,目前有5名工作人员,主要工作:负责犬类(城区为主)上牌、注射疫苗;处理与犬类相关来访来电纠纷;捕杀疯狗及疑似疯狗。市政府2005年1月1日发布的《奉化市限制养犬实施办法》是目前犬类管理的参照依据。目前,我市登记上牌的犬类有2000多只,每年平均处理的来电来访纠纷约50起,包括无证、噪音、威胁等。
胡万亢:市妇幼保健院犬伤门诊今年4月12日成立,至今已接受患者4720余人,有百岁老人,也有出生才40多天的孩子。天气炎热的夏季,犬伤患者较多,平均一天20多人,这和天热狗易烦躁有关系。特别是刚生了狗崽的母狗保护意识特别强,人一旦靠近,它会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毛翎:奉中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居民与村民混杂相居,以落地房为主。很多居民家中养狗,有的在家中圈养,有的散养,以家狗、宠物狗为主,大型狗较少见。近年来,社区的狗越养越多,狗患问题也日益突出,以高层住户尤为明显。今年初,有住户反映南溪家园二期有居民以养狗卖狗为生,并将狗关在楼下小间,异味、噪音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今年上半年,社区发生一起一位居民到另一位居民家中做客被狗咬伤的纠纷。前年,社区两位居民组长去居民家中收管理费时不幸被咬伤。
裘夏香:我们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前几天,我就被租住在附近的居民养的狗咬伤,花了300多元打狂犬疫苗。我女儿也曾被村子里的狗咬伤过,至今仍心有余悸,见到狗就害怕。
“楠瓜ina”:在马路上、县江边经常看到一处处的狗屎,超市、商场也常看见有人带着狗溜达。这样既影响环境卫生,也给他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张宁:我们家的“阿黄”已经养了八年,平时就在家里看家护院。它特别乖巧、通人性,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乐趣。记忆深刻的一次,我父亲心脏病发作倒在楼梯间,“阿黄”看到后不停地叫,家人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对,出门看时才发现。它救了我父亲一命。
意识不强为主因
主持人:狗患存在的原因有哪几方面?
毛永平: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难题,甚至是被骂。上牌难,养狗的居民主动为狗上门登记的很少,大部分是被动上牌。打狗难,除了自来水、扫帚,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治理疯狗。安葬难,没有相应的地点安葬死狗。
狗患存在主要原因是市民意识不强,大部分人认为狗是自生自灭,不用管理。其次是收费方面,养狗登记注册首年需要缴纳200元的管理费,以后每年100元,很多人不愿缴纳。不同人对狗认识不同,有人认为狗是人忠实的朋友,有人认为狗带来的是噪音、环境、威胁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管理体制相对薄弱,犬类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人员配备不足等也都是原因。
毛翎:社区狗多,管理难度大。平时我们主要通过宣传单、宣传板报的方式,提高狗主人对狗的管理意识,处理纠纷也只能以事对事。每个人有各种目的、需求养狗,但有些人没有考虑到他人,特别是周围住户的感受。
裘夏香:现在农村的狗太多,甚至是狗比人多。家家户户都散养着,很容易发生伤人事件。
多方联手治理
主持人:你认为该如何治理狗患?
裘夏香:治狗先治人,提高市民的意识是关键。比如在城市范围内,不允许养狼狗、藏獒等烈性犬。不将狗带到公众场合,不带狗挤电梯、逛商场、坐地铁。及时给狗上牌、注射疫苗,掌握相应的养狗知识。出门遛狗时携带袋子,随时清理狗大便。
“楠瓜ina”: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养狗人的权利义务,有关部门严格执法。规范犬类办证、登记,规范犬类日常免疫管理。 张宁: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强管理,比如小区物业对小区的狗张榜公示:谁家养了什么狗,今年有没有注射疫苗,有没有咬过人,有没有深夜狂叫等一一公布。比如成立流浪狗收养中心、开办养狗学堂等。
主持人的话—— 养狗好不好,似乎是城市里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人类对狗有着很深的感情,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然而,一旦成患,狗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人之失管,城之失治。解决“狗患”,必须协调兼顾养狗者与非养狗者的利益,不断探索,开出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