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743L/2009-74092 | 组配分类 | 统计分析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09-03-31 |
2008年奉化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分析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无论对整个国民经济还是居民家庭收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据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84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增幅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10元,比上年增长2.4%。
一、城镇居民收入情况
1、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工薪收入。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从单位得到的工薪收入18828元,比上年增长7.1%,占可支配收入的79.5%,比重比上年减少1.5个百分点。
2、个体经营收入。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自主经营的个体经营收入,也随着经济形势相应减少。经营性收入人均2164元,比上年减少0.2%,占可支配收入的9.1%,比重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3、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虽受股市退温、房市降热等影响,财产性收入还是呈现多样化提高。2008年,财产性收入人均1343元,比上年增长47.9%,占可支配收入的5.7%,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利息收入人均626元、房屋出租等收入人均580元。
4、转移性收入相应提高。转移性收入人均341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4.4%。以养老金离退休金收入和赠送收入为主,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收入为人均2598元;赠送收入人均398元。
二、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情况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降临,城镇居民收支增长相应放缓。2008年人均家庭总支出23663元,增长5.5%;人均消费支出14610元,增长2.3%。
1、恩格尔系数较上年有所提高。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5423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比消费支出高13.9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为37.1%,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的上升主要受食品类价格过快上涨的影响。我市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达12.3%,高出物价总涨幅7个百分点。食品消费中,人均粮油消费支出比上年增加了105元,增长24%,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占绝大部分。人均在外餐饮消费和其他食品支出1358元,下降31.1%。在外餐饮消费的减少标志着居民回家就餐的增加,也是食品消费支出增加原因之一。
2、衣着和居住支出平稳。现代服装行业兴旺发达,地域之间流动快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原本在大中城市中流行的服装,现在中小城市也随处可见,服装向成衣化、高档化趋势发展,国内外名牌服装也在兴起。2008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951元,比上年增长1.6%。人均居住支出1161元,比上年下降7.1%。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减少、医疗保健支出较快增长。2008年,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45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8%。人们在收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对耐用消费品支出能省的就节省了,在不急着用的情况下,不再考虑花更多的资金去购置电器类消费品。医疗保健支出为595元,增长12.7%,主要支出为药费,人均支出322元。
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有增有减。 2008年,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为2653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教育费用支出人均1118元,下降4%,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义务教育段学生学费及教科书免费;文化娱乐服务费用增长较快,人均920元,增长32.%,主要以参观旅游支出为主,人均支出816元,增长34.4%,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文娱耐用消费品支出较快增长,人均支出616元,增长21.1%,主要是购置彩电和电脑。
5、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回落。2008年,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人均1749元,比上年下降26.3%。其中交通费支出人均1545元,下降46.3%;通讯费支出人均1018元(包括电信的上网费用),增长5.6%。
6、社会各项保障支出不断增加。随着国家对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居民养老保险意识的提高,社会各项保障意识逐年提高,支出相应增加。2008年,人均社会各项保障支出1876元,增长18.7%,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包括了个人交纳的社会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五类。
7、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2.6平方米。小区通过创优创卫改造后,居住环境不断美化。家用电器、电脑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不断升级换代。
8、其它杂项商品及服务:这些商品指的是人们购买装饰品和化妆品之类的物品。2008年,人均消费支出为432元,比上年增长36.2%。以化妆品为主导,人均消费173元。这也是人们在美化生活中的一个表现,自身素质和休养的提高。
三、借贷收支情况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借贷收入7653元,增加232元,比上年增长3.1%,以提取储蓄存款为主,人均是4494元,其次为住房贷款1503元、教育借贷939元;人均借贷支出为9725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存入款为8262元、归还住房借贷486元。
四、提高我市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
当前居民消费意愿弱化,这显然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不利。目前,全国都在落实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措施,政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提高将会十分关注。为了破除城镇居民消费的瓶颈,抑制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进一步下滑,更有效地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有关部门应该做好相关政策的调整。
1、进一步重视居民的收入问题。在扩大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必需高度重视收入,这是直接关系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分配体制存在其不合理的一面时,宏观上就缺乏保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机制,这样也就成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重要阻力。所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来增加居民对预期收入信心的提升。当前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经济增长放慢,经济下滑压力加大,影响到了居民的消费信心。通过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这些措施在力保经济稳健运行的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会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2、适度引领居民消费热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民生投入产,使居民对未来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各项支出的预期增加信心,从而不必将收入过多地用于防范未来的风险,以稳定人们的预期心理,特别要关注那些收入低的家庭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情况,这样消费需求也将会增加。
多年来,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不快,其重要原因是形不成持续消费热点。使得人们即期消费过渡转入后期消费,从而导致当前消费需求的不足,这既对当前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阻碍居民消费结构的顺利提升。消费热点向高领域进军,强化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文化、健身、信息化等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引导居民的即期消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保证居民消费得起,消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