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014W/2013-12881 组配分类 部门街道文件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发文字号 奉科函〔2013〕3号 发文日期 2013-08-15 16:08:46 成文日期 2013-08-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发布机构 区科技局

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02号(2)提案的答复

字体:【大】 【小】

B







奉科函〔2013〕3号

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02号(2)提案的答复
毛明玉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宁波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在进一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上,着重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和加强创新驱动政策引导,不断完善科技扶持政策体系,积极营造推进创新驱动的氛围。在贯彻执行国家税收和科技扶持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我市年度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与措施,如制订《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意见》、《奉化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管理办法》等;并利用奉化日报、奉化科技网等有关媒体,加强科技政策和创新工作的宣传;组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等各类培训;同时制定了加快提升企业管理素质行动计划,搭建管理咨询平台,推广优秀管理经验,推行精细化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让更多企业熟悉、用好科技政策,汇编了《科技政策摘编》,并印发1000余本到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2、加大对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等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至2012年末,全市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宁波市科技型企业38家;各级专利示范企业57家,其中省级4家,宁波市级7家;奉化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家。今年来,已上报第一批宁波市科技型企业6家、专利示范企业6家、创新型初创企业20家、高成长企业6家,并将物色筛选15家左右企业准备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扶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在规上企业中的比重不断扩大。
3、着力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与水平,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围绕全市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创新团队,至2012年,全市有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4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宁波市级33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19家;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高效能、环保型AHTS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团队”成为我市首家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二是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企业研发创新与能力提升,2012年我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立项数再创新高,全年累计列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4项,其中国家级35项。全年向上争取科技项目扶持经费近4000万元。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新增宁波市级工业新产品643项,同比增长4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89.12亿元,比上年增长6%,增速比全市工业总产值快10.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26.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4、逐年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扶持资金使用结构,重点向共性技术研发、重大科技专项、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倾斜;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12年度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减免税约10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约3560万元左右。通过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不断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增速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并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充分运用奉化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7家担保公司的融资功能,开展相关担保融资服务。设立了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的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
5、加大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市财政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积极争取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企业研发机构与能力建设,优化建设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新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高技术、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发展。
6、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围绕全市优势特色农业,加大科技扶持培育力度,通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形式,实施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和宁波市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宁波市民生科技专项等,积极引导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精品、高效、现代农业。
7、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及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专利事务所、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科技信息网等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创新服务机制,努力为全市企业提供更多、更优的科技创新咨询、服务,发挥它们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培育企业孵化基地,抓好新城创业园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岳林街道、滨海新区等区域性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我市已规划安排146亩工业土地指标用于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基地。
8、注重协同创新,加大科技合作交流,积极推进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加强科企对接,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广泛开展人才、技术合作,大力引进科技人才、项目和技术;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有10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宁波气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竹产业院士工作站”等,目前在我市企业工作的博士(博士后)达12人;我市的相关职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并实施了“三百三进”教育服务活动;我市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市政府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奉化技术转移中心”。全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
9、深入实施专利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发明创造及其产业化。进一步完善了专利奖励扶持政策,对授权的不同专利给予相应的奖励;在宁波市率先推出发明专利产业化奖励政策,对已授权并实现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和列入国家新产品的实施企业,按该成果一年内销售额的3%给予补助,单项最高不超过20万元;扶持一批专利示范企业的发展,今年市财政安排了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经评定的奉化市专利示范企业和科技型孵化企业研发、创新的奖励。通过加大专利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服务指导力度,实施专利增量提质工程,全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数分别达2775件和194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为223件和62件,比上年分别增长92%和55%,增幅均位居宁波市第二,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下步将根据你的提案并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相关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宁波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和平台建设、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在今后工作中,将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引导全市中小企业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完善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完善科技扶持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集聚,不断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尽力支撑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法规和创新创业、创新驱动、科技信息等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工作显示度;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引导企业重视、舍得和敢于创新投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四是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积极引进管理咨询、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节能服务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引导企业加强经营模式创新,支持企业通过设立品牌直销店、运用电子商务、建立网上市场等新型渠道开辟国内市场。
2、积极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努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坚持以科技项目带动科技投入增长与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积极申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努力为企业创新发展争取更多科技经费支撑;进一步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初创企业等企业创新主体的培育建设与发展,努力引进、扶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等研发机构、实体的建设实施,力争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超过20%,并充分发挥创新绩效。
3、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聚,促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市的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其在我市产业中的比重。
4、促进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强化创新载体的功能。一是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充分发挥现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组织作用的同时,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现状,鼓励发展各类科技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加快建设能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服务的其他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进一步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团队等平台的建设。以“中心”等为平台,促进人才的引进集聚和培养、研发经费的投入增长、研发水平的快速提升、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或引进按市场化运作的科技风险投资(担保)机构,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撑。同时积极筹建政府引导基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如目前我市政府拟出资与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浙江蓝源资本合作设立奉化市政府引导基金,该资金将通过专业的行业分析与管理水平来投资我市有发展潜力、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四是抓好科技孵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积极研究探索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新路子,努力把科技孵化基地打造成为科技人才的集聚中心、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摇篮、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阵地、企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创新集聚区建设。
5、进一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等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增量提质工程深入实施。一是继续加大和完善专利等相关扶持政策的引导和推动力度,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努力做到三个结合:经营者专利意识的提高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科技项目申报与专利授权相结合,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相结合。二是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购买、应用专利技术,推进专利成果产业化。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大力实施发明专利增量提质服务工程,鼓励和引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代理机构中遴选的知识产权及技术专家对接,通过“点对点”专人服务的方式,重点帮助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进专利的增量提质。
6、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中小企业注重协同创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寻求人才和技术支撑,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聘请科技顾问等多种形式,让更多市外专家为我市的企业创新服务,逐步转变自主创新人才紧缺的瓶劲问题;继续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与我市产业关联度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研究和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的提前介入机制和参与分配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研发机构为基础,高校、科研机构等为支撑的企业创新体系,切实提高我市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撑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强我市现有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使用和合理流动,完善人才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机制;支持社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等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员工素质,着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深入推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奉化技术转移中心”相关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7、强化部门服务能力提升。加强科技管理服务队伍与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成效;进一步加强和改正政府管理服务举措,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强化要素保障,要求各有关部门能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全市部门合力,加大帮扶服务力度,加快政策、服务、人才、平台等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科技创新需求集聚,全面营造推进我市企业持续创新、快速发展和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条件与氛围。
感谢你对我市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与科技工作的关注、支持!





奉化市科学技术局
2013年6月14日







(联系人:毛杏忠 电话:88973733)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督查考核室,溪口镇政协联络员,市财政局、经信局、教育局、金融办。
奉化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13年6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