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有删减

2014年1月15日在奉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陈志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深处着力、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实力城市、品质城市、文化强市“三大建设”和四大板块开发,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基本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57亿元,分别增长14.7%和9%;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9200元和19300元,增长8%和9%。
  (一)注重发展为上,致力促转型扩总量,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全面落实“稳增促调”各项政策措施,兑现政策扶持资金2.54亿元、减免税费2.67亿元。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亿元,销售361亿元,分别增长1.8%和12%。企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规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纺织服装、气动元件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10亿元,增长2.7%,男装基地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2.36亿元,增长1.3%。岳林软件产业孵化园建成运营。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克服台风及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3%。农业“两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1.5万亩,雪窦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茶叶示范区等8个宁波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验收。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实现产值43.4亿元、销售39.3亿元、出口12.3亿元,分别增长10.7%、10.1%和6.1%,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外向型农业先进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水蜜桃等主导农产品实现源头追溯。农业生产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果蔬、草莓等3个“智慧农业”项目建成。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9%。旅游总体规划和雪窦山五大佛教名山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城区旅游集散中心开工建设,雪窦山弥勒佛学院获批,溪口景区荣获中国旅游文化基地和最具网络人气森林旅游景区称号,滕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大堰“一路上”生态游品牌效应凸显。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6.3%,入境游客突破10万人次。宁兴城市广场、力邦广场、南海建材城、花卉综合交易中心、沿海物流中心等重点商贸项目加快推进,菜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大宗消费需求旺盛,实现商品房销售21.3万平方米,增长25%;汽车销售5.9亿元,增长158%。罗蒙、世家等6家重点电商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4亿元,增长150%。
  (二)注重城乡融合,致力提品位重生态,城乡面貌日趋改观
  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市域总规评估和近期建设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编制完成,“数字奉化”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成。东部新城建设加快,中山广场动工建设,城投商务大厦主体完工。中心城区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广电区块征迁完成,惠政东路一号区块、中山区块征迁有序实施,全年共完成征迁签约建筑面积54.62万平方米。“三改一拆”强势推进,桐照、栖凤16幢违建别墅等一批重点违章建筑被拆除,共完成“三改”99.03万平方米,拆违197.9万平方米。交通道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东环线与宁波机场路全线贯通,城区至莼湖至滨海新区快速通道全线通车,西环线开工建设,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项目列入宁波都市圈近期建设规划,公路亮灯工程有序实施。交通拥堵治理扎实推进,天峰路、斗门路相继贯通,中山路夜市平稳取消,中心城区新增停车泊位727只,城区至溪口公交线开通,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同比提高10.3%。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萧王庙中国美丽镇村示范区概念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新实施农房“两改”项目10个,建成58万平方米。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33个,净增周转指标1015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首批31个村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建成。强村富民工程深入开展,经济薄弱村发展项目、下山移民和山区资源型机耕路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农民培训1.25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229人。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深入推进,“三治理一提高”、“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扎实开展,县江两岸、甬临线、金钟路等一批“沿江沿路”园林景观建设有序实施。大埠工业园区污染企业全部关闭,莼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全面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城区河网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实施,完成以舒家门前河为重点的清水河道整治47公里。加快治污排污体系建设,城区污水厂提标工程、松岙污水厂和城区、莼湖等污水管网工程有序推进。禁燃区建设加快,机动车尾气检测全面实施。坚持铁腕治污,行政拘留违法排污企业主5人,刑事拘留10人。
  (三)注重改革创新,致力拓空间优平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明确经济开发区范围,调整职能机构,完善财政结算制度和考核办法。竹产业园、尚桥科技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浙江中烟等项目加快建设,海螺型材等项目竣工投产。滨海新区实现用地指标合法化全覆盖,锐泰工业城等13个项目落户,其中9个项目开工建设。宁南贸易物流区挂牌成立,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签约落户。溪口入选省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小城镇,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开工建设,客运中心建成运营。阳光海湾避风锚地全面开工,阳光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小狮子口区块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渐趋明晰,开发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实施。重点工程推进有力,江拔线甬临线路面大修、县江下游防洪工程等相继完工,第二水厂并网供水,沿海供水、甬江防洪东江剡江奉化段堤防整治、剡江河道整治等项目顺利实施。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预计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科技活动经费7亿元,分别增长42%和7%。列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32项。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市科技型企业13家和16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中心、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和14家,亚德客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59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04.15亿元。新增宁波市级新产品478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93亿元,增长13%,新产品产值率达25.8%。获专利授权2066项,增长19%。
  资源要素保障有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扎实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发利用力度加大,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661亩,争取上级各类年度计划指标2289亩,追加省留规划指标696亩,出让土地101宗3362亩。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中信银行和中国风投、蓝源资本基金公司落户奉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06.58亿元和466.3亿元,比年初增加46.63亿元和60亿元。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转贷资金19.07亿元、担保资金2.48亿元。
  (四)注重以人为本,致力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广泛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我行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最美精神”,龚金川荣获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积极推动城市品牌传播,弥勒文化节荣膺“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央视“走遍中国”、“全球侨胞中国梦”等栏目走进奉化,萧王庙林家村成为宁波市首个省级“书法村”。文体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启动编制,仁湖文化公园、体育馆、慢生活休闲文化中心等建设加快,12家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开放。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出台,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古籍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开展,溪口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三级博物馆。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破,奉籍运动员汪顺勇夺全运会五金。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创建启动,“和美校园”和万名学生餐饮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城北实验学校开工建设,奉化二中、大堰初中、江口小学、舒家小学等迁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综合改革不断深化,120急救站、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医学影像会诊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名中医会馆运营,成功创建省卫生应急示范市。广电惠民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我市荣膺首届浙江全面小康建设人居示范县(市)。36项本级和27项宁波市级惠民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引导创业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岗位7200个。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率先在宁波大市实施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发放社保“一卡通”72926张。住房保障不断加强,414套限价房建成销售,1076套公租房公开配租。
  平安建设全面深化。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分层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深入推进。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信访法治化试点扎实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序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标持续下降。“六台合一”民情会办中心成立运行,网络舆情处置得当。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成功抗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降雨量最大的“菲特”台风及其带来的洪涝灾害,夺取了防台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五)注重简政放权,致力优服务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75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逐年提高。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以行政审批制度和监管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审批事项得到大幅削减。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目标基本实现。推进溪口小城市和中心镇改革发展,出台扩大中心镇管理权限实施意见,全面、整体、配套地向中心镇下放行政执法权。强化政务监察,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着力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七个一律”,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厉行勤俭节约,全年“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同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和国家安全、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检验检疫、档案、保密、人防、气象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残联、文联、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业绩。
  二、2014年工作目标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四化融合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兴实体调结构、抓改革扩开放、拓平台促投资、优环境惠民生”四大重点,推进“三大建设”实现新跨越。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自营出口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就业岗位700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2.1%。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有效投入,推动产业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集中力量主攻先进制造业。引导企业聚焦实业、做强主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完善促进企业创新政策,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行“腾笼换鸟”,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下决心淘汰一批“三高一低”企业;推行“机器换人”,实施工业智能化成套设备改造试点项目,支持企业实施自动化流水线改造和信息化管理,实现控员增效;推行“空间换地”,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开展技术改造;推行“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进“名企名品名家”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小微企业上规升级”行动,支持引导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39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20亿元以上。
  提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特色精品园区建设,扩大水蜜桃、茶叶等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提高土地流转规模和质量,有序推行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着力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推行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不断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业竞争优势,推进阳光海湾等重大旅游平台和雪窦山五大佛教名山建设,开发夜游、佛教体验游、慢旅游等新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乡村度假、运动休闲、康体养生等新兴旅游业态。深化“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推动商贸服务业提速增效,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宁兴城市广场、力邦广场、时代广场和城区旅游集散中心、汽车4S店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精心打造惠政、金钟、城北三大商圈,努力聚集人气,扩大消费。积极发展科技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住宿餐饮、物业管理、家政等传统服务业。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加强和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四、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推进各领域创新实践,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经营性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征收、招拍挂、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水、电、气价格形成制度。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制定先进制造业差异化扶持政策,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完善落后产能淘汰制度。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重点项目公示、投资项目后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改进预算管理,拓展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深化部门预算和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推进金融服务创新,鼓励发展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推动企业上市,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制机制,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快形成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最大限度赋予溪口、莼湖和松岙中心镇更大管理职能,完善机构设置、扩大财权事权。推动沿海三镇一体化发展,加快莼湖快速通道至裘村连接线、峰景湾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驻镇派出机构审批和执法片区管理体制。
  持续扩大开放。坚决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城际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以上。合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重大平台、提质扩产和产业链延伸,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重大产业项目、企业总部。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凤麓英才”和“奉籍英才回归”计划,招引各领域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业创新团队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加强政企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快推进“一中心两站三园”等人才平台建设,努力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经贸交流活动,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四大板块和重大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区品质,加快东部新城建设,培育壮大都市产业和楼宇经济。深化市级开发区整合提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尚桥科技园二期、浙江中烟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东部海洋经济区加快发展,完成滨海新区全部陆域面积填方,力争2012年开工企业年中竣工投产,2013年开工企业年底基本竣工投产。加强阳光海湾项目招商,确保实体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小狮子口海洋科技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溪口旅游经济区转型发展,积极引进高端服务业态,加快溪口北环线、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和大岙工业区、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等产业项目建设,增强小城市综合实力。高标准推进宁南贸易物流区开发建设,启动甬金高速溪口东至同三高速姜山连接线项目,开工建设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首批落户企业。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精心规划建设中山区块、仁湖文化公园等都市核心区域,推进中山广场、冠成国际商业广场等项目开发。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创建“无违建县”。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完成长岭老小区改造,实施阳光拆迁,加快惠政东路一号区块等拆迁进度,推进安置房建设和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完善交通体系,加快西环线、奉白公路等交通干道和桥西岸路、宝化路、长汀路等延伸贯通工程,启用公交总站,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确保城乡公交化率提高8%。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加快中央花园、山水桃源和绿城地块、世茂地块等高品质房产开发,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施金钟路、桥西岸路、斗门北路等城市道路生态化改造和县江绿化二期景观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中小企业云和智慧综合体项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萧王庙中国美丽镇村示范区和小康村、特色村、中心村及精品线建设。深入推进农房“两改”,加快江口中心区棚户区、溪口任宋村等重点区域改造,新建改建农村住房50万平方米。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推动经济薄弱村转化,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继续实施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十大行动”,加快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力争下山移民500户以上。强化“三资”管理,规范村重大经济事项民主议事和决策程序。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严把生态保护红线,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化工、铸造等五大行业专项整治,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推进“五水共治”,完善城区内河和主要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东江东排和锦溪河、明化河、五岙溪、长岭河等河道水网整治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大江河源头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坡度25度以上山体“退花还林”。加强矿产开发、河道采砂、畜禽养殖等整治和监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禁燃区建设,稳步推进“黄标车”淘汰,重拳整治重污染行业废气排放,努力缓解雾霾现象。推进方桥污水管网工程和城区、莼湖、尚田等污水管网体系建设,建成松岙污水处理厂,完成8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任务。强化节能减排,实施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责任制。坚持铁腕治污和环境违法“零容忍”,强化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先进文化,提升公共服务,强化社会保障,创新社会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弘扬先进文化。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省文明市创建,培育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加强文化管理,组织开展“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活动,牢牢把握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培育一批文化重点企业。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精心打造弥勒文化、和乐大舞台等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完成市体育馆建设,鼓励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
  发展社会事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完成城北实验学校、尚田小学主体工程,继续推进校舍提升工程,争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统筹推进医疗保障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实施中医院改造工程,规划新建滨海医院,迁建萧王庙卫生院。落实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机制,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推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衔接转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全面建成明化公租房一期、二期工程,公开销售人才公寓和限价房。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研究制定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措施,在转型升级中优化外来人口结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及各部门要主动把握发展大势,深化改革创新,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径,以更大决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改进政府治理方式,推进简政放权,按照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一门受理、多证联办、统一发证的综合窗口模式和重大投资项目联合验收、施工图联审等制度,规范中介机构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大部制思路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形成权责清晰、公开透明的职责体系。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行政问责中心和行政执法行为综合评估机制,推进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下沉,强化对环保、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
  强化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建立健全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报告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协商计划,认真听取市政协关于重大决策实施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实效。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多渠道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建议,把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听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建设的必经程序,严格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作风改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重心下移,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减少会议和文件。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着力解决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等问题,整治庸懒散等不良风气。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整合政策资源,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方便群众办事,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强化廉洁从政。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国土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化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范公务接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