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79996P/2014-11177 | 组配分类 | 区府办文件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 |
---|---|---|---|---|---|
发文字号 | 奉政办发〔2014〕133号 | 发文日期 | 2014-12-04 09:21:19 | 成文日期 | 2014-11-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公室 |
奉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宁波市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甬教德〔2013〕330号)精神,制定了《奉化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奉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1月17日
奉化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宗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全面实施奉化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计划,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意义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是整合利用奉化市丰富的人文自然社会资源,通过免费或优惠的方式,为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社团建设、职业见习、参观考察、修学旅行等活动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场所条件、教育教学资源及有效活动的总称。社会实践大课堂是2013年宁波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事工程,是宁波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项目。具有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历史,关注当代,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形态,扩展学生的发展视野,优化共同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三是有利于有效利用我市现有的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等社会教育资源,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
二、实施目标与主要任务
从2014年至2015年,按照“资源整合、合作共建、分类指导、形成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综合社会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文博基地(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企业质量教育基地、环保教育基地、重大工程、中职实训基地、社区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建成40家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开发40门优秀课程,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为学校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服务,为中小学校集体、小组或学生个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职业见习、参观考察、修学旅行等活动提供便捷、多样、优质的实践教育资源体系、运行方式与管理机制。
(一)2014年,初步构建奉化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基本框架,启动首批奉化市社会实践大课堂试点工作;制发大课堂资源基地申报认定与评估管理办法,推出首批10-20家奉化市级大课堂资源基地;启动课程开发与课件、资料制作;编制完成首个大课堂活动指南;制发公益性优质大课堂财政资助办法。
(二)2015年,启动第二批奉化市级社会实践大课堂试点,扩面推出第二批20-30家奉化市级大课堂资源基地;开发首批市级10-20门优秀课程;初步建成方便学校师生、家长查询的门户网站,建立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平台;启动公益性优质大课堂年度财政资助计划。
(三)至2015年末,全市建成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扩面推出第三批10家市级大课堂资源基地;开发第二批市级20-30门优秀课程,并形成课程指导系列;基本建成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资源丰富、质量优良、上下联动、运行顺畅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体系、运行方式与管理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整合优化资源。充分整合和优化全市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形成领域布局与区域布局合理,有精品、有特色的实践教育资源体系。增强大课堂资源基地场所环境的情景化与互动性,深度开发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衔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需要的社会实践大课堂课程与活动,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和多学科综合课程的组织实施搭建多样化的资源性支持平台。
(二)完善资源管理。成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大课堂项目的推广、管理、考核等工作。启动社会实践大课堂认证评估工作,对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实施资格准入认定与过程评估。社会实践大课堂要有适合学生实践教育需求的硬件设施、课程及活动内容,有与实践教育活动组织相配套的相关资料,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有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学生参加大课堂活动的指导手册。从2015年起,每三年对大课堂资源基地开展实践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对场馆设施陈旧、课程开发随意、活动组织不力,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资源基地,予以退出。对工作优秀的资源基地给予表彰,并在适当媒体上进行公布,扩大影响。
(三)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要遵循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主题实践和体验式教学为主要形式,注重地方人文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问题意识、情感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采取联合开发的模式,大课堂资源基地、教学研究部门、学校联合组建专业团队开发相关课程,编制课程指导手册、个体学习导引、视听资料(含课件)等资料,并逐步形成不同学段的课程序列。大课堂资源基地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学校可根据需要,与大课堂资源基地共同开发适宜性课程。成立社会实践大课堂课程指导与评估专家组,开展资源分布研究,指导并评估课程建设,评选优秀课程,形成课程指导体系,确保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规范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应按照国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规定,在学期及假期组织学生到认定的大课堂资源基地参加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全市中小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两次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各学校应将社会实践大课堂作为校本课程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重要的教学资源。
(五)加强队伍建设。大课堂资源基地应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指导人员(讲解员、辅导员、志愿者)队伍,负责指导学校组织的大课堂活动,并为学生小组或个体活动提供帮助。学校应根据课程及项目配备专任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或协助资源基地做好集体及小组活动的组织。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各资源基地的主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好资源基地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吸纳广大志愿者参与到大课堂项目中。
(六)加强考核评价。将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及学生参与情况纳入对各单位教育年度考核及学校发展性评估,对工作出色的单位给予表彰。建立大课堂社会实践活动诚信记录及学分认定制度,各大课堂资源基地要严格按照学生参加活动情况如实给予记录与评价;分步推进电子化考核评价手段。初中学校要根据大课堂资源基地的记录与评价给予学生相应的等级评估,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初中毕业与升入高中的必要依据。高中段学校(含职高)要严格按照学分认定的程序与要求,根据大课堂资源基地的记录与评价,公平公正地认定学生学分。一旦发现大课堂资源基地及学校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大课堂资源基地的资质,对学校通报批评。
(七)建立信息平台。建立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大课堂项目管理和学校、学生参与大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的考核,并建立资源信息查询平台、课程导览平台、学生参与活动信息汇集与评估平台等社会实践大课堂管理与服务平台。编制《奉化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指南》,明确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基本概况、特色课程、开放时间、接待要求、收费情况及交通路线等事项,对可供职业见习的实践岗位,明确接纳岗位、人数要求及时间安排。
(八)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的安全责任。大课堂资源基地要切实保障活动场馆、设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备足够的安全保卫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活动时,应配备足够的教师并全程参与学生的活动,同时建立学生集体参加活动往返的交通安全保障制度。资源基地与学校均要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资源基地要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购买公众责任险,学校要将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纳入校方责任险范畴。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成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由市人民政府牵头,各镇(街道)、宣传部、文明办、各相关直属单位等共同合作参与的社会实践大课堂联动机制,形成资源统筹、协同沟通、互利共赢、成果共享的支持系统。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整体协调统筹各方资源,牵头组织大课堂资源基地认定、考核评估和管理,协调组织课程开发,编制大课堂活动指南,建成专题门户网站(或网页),指导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宣传部、文明办、其他相关单位等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提供优质的大课堂资源与优惠服务,协同做好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的认定、考核、评比和管理,指导所属资源基地更新场馆设施,丰富实践内容,开发优秀课程,组建指导员队伍,完善活动组织,确保活动效果与安全。
(二)加强经费保障,强化绩效考核。各单位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0〕13号)以及省委宣传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馆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浙宣〔2012〕67号)等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等参观学习类文博场馆向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鼓励各社会资源投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对青少年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行免费或按成本价收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开发、活动组织、交通车辆租用等,并对资源基地的资源建设给予一定补助。各学校集体组织的活动,食宿费、材料费由学生个人承担,其他费用由学校承担。
(三)加快有序推动,注重工作实效。各部门要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动”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细化工作方案,统筹各方资源,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各有关部门分年度实施推进,确保2015年实现建立社会实践大课堂体系的建设目标。各单位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突出资源的区域特色,形成有区域代表性的资源体系与特色活动项目。
(四)加强宣传发动,形成社会合力。社会实践大课堂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强化校内校外实践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资源保障与组织保障。要广泛动员各种优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要广泛动员学校、家庭与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活动;要广泛发动新闻媒体加强新闻宣传,共同营造关心青少年学生,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1.奉化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奉化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评估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