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2013年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基调,扎实推进实力城市、品质城市、文化强市“三大建设”和四大板块开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基本稳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35亿元,比上年下降0.9%;第二产业增加值1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工业增加值115.7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7.98亿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3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847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0.1:47.5:42.4调整为9.8:46.1:44.1。
    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构成CPI的八大类指数“六升二降”,按照涨幅程度不同,分别是:烟酒及用品类(3.7%)、食品类(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3.4%)、衣着类(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2.5%)、居住类(1.3%)、交通和通信类(-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0.1%)。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57亿元,增长9.0%,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9.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各主要税种情况看,完成企业所得税7.41亿元,增长38.5%;个人所得税2.99亿元,增长9.1%;营业税7.01亿元,增长12.4%;增值税21.51亿元,增长7.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52亿元,增长16.8%,其中民生支出34.4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的75.9%。财政用于科学技术、节能环保、文化体育与传媒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35.8%、24.7%、21.1%和20.5%。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3%,其中林、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下降2.2%、3.5%、3.0%,农业产值增长1.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7公顷,比上年增长2.2%,粮食总产量7.21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量7.9万吨,下降5.5%;生猪出栏24.97万头,增长9.5%,家禽出栏172.71万只,下降41.7%,肉类总产量2.53万吨,增长0.4%;水产品总产量14.33万吨,增长5.1%。农业品牌建设进一步推进。“味中味”牌青梅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宁波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33家。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10只,新增产地认证面积1.3万亩。连续六年被省政府评为外向型农业先进县。
    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扎实推进。新启动培育建设中心村3个、特色村7个、精品线1条、先进乡镇2个,累计完成68个省、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创建,顺利完成第二批14个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工作,制定并启动实施了全市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计划,完成年度30个村的任务。农业“两区”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1.5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区、豪升生猪精品园、顺源食用菌精品园等8个项目通过宁波竣工验收;大雷山、滨海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雪窦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全年农家乐游客人数累计达到345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收入2.8亿元。2012年我市城乡统筹水平居全省第22位。
    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19亿元。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27亿元,甬江防洪工程东江剡江奉化段堤防整治工程、县江下游段防洪工程(三期)、亭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滕头段附属工程)、桐照栖凤标准海塘建设、横江闸除险加固(拆除重建)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发展。10座水库除险加固和104座山塘整治工程顺利推进,治理小流域3条,新建生态河道20.5公里,完成6个村庄水环境整治,新建、改造农业泵站及田间水利配套工程 24 处,改善排灌面积4600亩。完成9个节水工程,实施面积2892亩。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520万元,提升了34280人的饮用水质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0.42亿元,同比增长1.9%,出口交货值148.31亿元,同比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六大工业支柱行业中,电子、气动液压、厨卫家居和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行业分别增长19.4%、13.9%、13.0%、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2.6亿元,同比下降0.6%:利润总额9.54亿元,同比减少1.3%;亏损率19.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8.11亿元,同比增长6.8%,装备制造业产值177.63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9、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8.9%、4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3.96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26.1%。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0.3%。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3.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5.13亿元,比上年下降31.3%;第二产业投资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工业投资31.12亿元,增长47.0%;第三产业投资1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年实现民间投资80.61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2.3%,比重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62亿元,比上年增长57.3%,其中住宅投资38.93亿元,增长56.5%。商品房施工面积354.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0%;商品房销售面积20.87万平方米,增长23.1%。办理二手房住宅交易3163套,成交面积36.4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48亿元。
    完成《奉化市域总体规划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近期建设规划》、基本控规汇编整合工作。编制完成《南山路北段两侧区块城市设计》,开展《大成东路北侧区块综合研究》、《中心城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完成新一轮《奉化市村庄布点规划》修编。完成莼湖镇楼隘、茅屿、松岙小狮子口、阳光海湾指挥部、宁南贸易物流区的基础地形测绘;完成了溪口、西坞区块1:500地形图以及金海路、沿海中线数据更新入库工作;“数字奉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率先通过省级验收。
    积极推进宝花路东延工程、天峰路贯通工程、桥西岸路道路及绿化工程等“断头路”贯通工程,加快汇诚路及支路桥东岸路道路工程、塘河路道路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金钟路道路改造工程绿化部分、县江两岸及大城区域园林景观工程、高压走廊景观改造工程、泉溪江区块污水管网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松岙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张家岙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舒家门前河引流工程等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实施城区“洁、平、亮”工程,完成了惠政路(锦屏路—中塔路)改造工程、西苑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奉港中学北侧人行道铺装工程、城区路灯、景观灯维修、中山公园路灯改造、防空洞照明设施改造及岳林广场音乐喷泉维修。
    健全城区“一把扫帚”保洁机制,全年共清运生活垃圾21.53万吨,日清运约600吨;清运粪便2.59万吨,日清运约72吨;清理建筑装璜垃圾7591吨。改造、更新、延伸DN100以上总管35公里;稳步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全年自来水供水量约3000万吨,平均日供水8.2万吨;推进城市管道天然气工程建设,已完成29.7公里中压管、1.2公里高压管的敷设;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2057万吨,日平均处理5.64万吨,COD 削减量 3972 吨,氨氮削减量 317吨。
    年末,人均道路面积12.69平方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5.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4%,建成区绿地率37.33%,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五、交通运输业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24亿元,比上年减少18.1%。江拔线、甬临线路面大修工程、城区至莼湖快通道路及其延伸段工程顺利建成通车,4座危桥改建、乡道村道安保、19条农村联网公路、3条重要公路亮灯等工程全部完工。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87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369公里,路网密度达101.49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公路各类运输业完成营业性客运量2260万人,比上年下降10.3%;旅客周转量134320万人公里,下降10.0%。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452万吨,比上年下降1.6%,其中公路货运量1110万吨,增长0.5%;货物周转量516947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6.9%,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85650万吨公里,增长0.1%。
推进公交一体化建设。开通了6条溪口镇域公交线,2条奉化至棠云公交线,3条奉化至溪口LNG绿色公交线等。全年新增公交车78辆,新开辟公交线17条、优化调整公交线7条,公交营运线路增加214.3公里、增长109.3%,城乡公交一体化率提高10.33%。全市共开辟公交线路35条,营运公交车211辆,营运线路总长410.35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40.23%,全年共运送乘客1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8.6%。
    六、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6.16亿元,增长13.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65亿元,增长10.9%。狠抓商圈培育,提升银泰城品牌,推进金钟广场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高端休闲商业综合体。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培育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商场等新型业态。国美电器奉化店、宁波家家乐超市连锁网点顺利开业。成功举办“2013奉化购物节”。规范管理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拨付新建菜篮子基地补贴资金51.6万元。做好家电下乡政策收尾工作,四年来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7万件,实现销售额3.3亿元,兑付专项奖励资金255万元。
    全市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8.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自营出口总额23.97亿美元,增长28.6%。一般贸易出口13.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1%。机电产品出口16.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6%。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只,总投资额2.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7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27.0%。
    《奉化市旅游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正式通过审议公布。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成立了浙江工商大学-奉化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滕头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新正大马术俱乐部成功创建宁波市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岩头古村、大堰箭岭自行车基地成功创建宁波市专项休闲基地。拍摄了由蒋梦婕主演的奉化市首部微电影《心有林夕》,与余姚、象山开展惠民互游活动。借央视《走遍中国》、《全球侨胞中国梦》等栏目向全球华人展现我市生态文化、弥勒文化和民国文化,借《香约宁波》在央视投放提高奉化旅游知名度,参加全省“看晚报•游浙江”活动,溪口景区成功入选全省旅游三条经典线路之一。开通了旅游天地网服务系统,奉化旅游网获得2013年宁波市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推出农旅O2O电商新模式(Online To Offline),构建了乡村旅游图文数据库,发布了智慧乡村旅游手绘地图,获得全国“智慧旅游奖”。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21.41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26亿元,同比增长17.9%。
    七、金融和证券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09.86亿元,比年初增加4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06.11亿元,比年初增加4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2.06亿元,比年初增加6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67.74亿元,比年初增加6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4.36亿元,比年初增加5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个人消费贷款余额95.79亿元,比年初减少0.49亿元,比上年下降0.5%。年内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年末,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邮储银行1家、农商行1家、村镇银行1家。全市社会融资规模62.30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财产险3.63亿元,增长13.8%;人身险5.21亿元,增长29.0%。保险公司赔款与给付累计支出4.73亿元,同比增长40.4%,其中财产险3.71亿元,人身险1.02亿元,分别增长55.2%、4.1%。
    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成交总额459.39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印花税2165万元,同比增长40.4%。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为29525户。
    八、科技、教育、人才
    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数达59家;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4家,新增宁波智团创业项目3项。列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4项、宁波市级77项。
    全年共申请专利2418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65件,比上年增长63.7%;专利授权总数2198件,增长13.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3件,增长1.6%。组织70余家企业专利产品参加了宁波市第九届发明创新大赛,其中绿之健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宁波圣瑞思服装机械有限公司的“RFID智能衣架进出站的控制方法”等专利获得奖项。加大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合作与交流力度,有38个可产业化项目与我市企业开展了对接,有两个项目已成功实施。
    新增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累计列入宁波级农业项目29项,宁波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项目5项、自然科学基金1项、社会发展科研项目3项、农业新品种资助项目1项、宁波市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农业科研攻关项目1项、科技特派员项目5项。全年累计向上争取科技扶持经费5000多万元。
    组织实施“全国选才”战略,先后5次组团外出招聘人才,成功举办了春夏4次大型人才交流大会,组织了2次网上人才交流会,举办人才集市12期,有近5900人次进场应聘。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607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00名。全年培训各类人才14500余人次。推荐晋升高级职称211名,晋升中级职称575名,782人获得初级职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7970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10776名;各类农民技术人员3501人,当年农函大与农村党员实用技术人员培训5500人。科学知识宣传46场,宣传人次5万人次。
    全市现有中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57所。义务教育段46所学校,经省万校新标准化学校标准验收,30所学校达标,达标率65.2%。全市在校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59466名,其中普通高中学生7015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220名、初中学生13577名、小学学生32617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37名。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3725名,其中普通高中教师595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448名、初中教师1223名、小学教师1448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1名。
    全年迁改建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中小学生生均占地面积29.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1.74平方米;中小学校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1764台,每百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9.8台;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6%,基本实现了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全市报考普通高校的人数为3021人,经文化统考上各批次分数线的考生总数为2639人,上线率为87.36%。
    九、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院、档案馆各1个,电影院3个。广播电视台1座,光缆到行政村率100%。新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宁波市文化示范项目1个。在浙江省第五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获特级站1个,一级站8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1个。举办了“美丽奉化•和乐之光”春节元宵大型灯会、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萧王庙街道2013中国奉化桃花节暨第11届萧王庙桃花笔会、“廉政中国风”为主题的首届竹文化节、“和乐大舞台•声动奉化”歌手大赛、“和乐大舞台•舞动奉化”排舞大赛、“和乐大舞台•百花争艳”奉化市民营剧团汇演、“文化欢乐行”公益慰问演出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免费为农民群众送去电影3012场、戏剧演出 250场。建设完成了溪口镇的文化影视中心与尚田镇的文化中心项目。市技工学校被评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传承教学基地;奉化高级中学舞龙队在河南濮阳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举办的全国舞龙舞狮争霸赛中获得铜牌。古籍普查工作完成819部、4927册古籍的信息资料登录。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9个,其中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5家。病床2001张,其中医院1841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104人,其中医院2342人。为全市54435名60岁以上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为83.9%。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3.01万份,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87.5%,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率100%。重性精神病人检出率4.47‰,规范管理率98.47%。新纳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儿童7425名,共评估在册儿童10905人,全程接种率98.78%,安全注射率100%。全年婚检率93.2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8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保健覆盖率99.96%。全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5.62%,婴儿死亡率3.16‰,新生儿死亡率1.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6‰,围产儿死亡率6.63‰,无孕产妇死亡。无偿献血采血车正式运行;120急救站正式独立运营。
    获得了2013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青少年部)荣誉称号。汪顺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豪夺5金,实现奉化历史上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成功举办了2013中国(奉化)国际木球公开赛暨“海峡杯”两岸青年(大专院校)木球邀请赛、市第三届龙鼓展示大会、市首届体育嘉年华活动、市第二届机关运动会、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奉化体育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年更新健身路径60条,建设篮球场30片,安装乒乓球桌50张。86.4%公办中小学校(37所中小学)在非教学时间向市民开放。积极迎接第5个全民健身日和第18个全民健身月活动。参加宁波市青少年比赛,共获得34金34银21铜。参加浙江省县级市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110分,在全省87个代表队中荣获第十一名。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83723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534人,增加720人。全年出生人口3416人,出生率7.06‰;死亡人口3097人,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0.66‰。全年计划生育符合率96.03%,出生婴儿性别比107.90%,比上年上升5.33个百分点,综合避孕率91.59%,比上年上升0.2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14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442元,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6.3%、7.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9.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由上年的2.05:1缩小到2.03: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平方米。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333个,共举办各类劳动力洽谈会95期,有32285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5200名,转岗就业率达到83%。帮助101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56%。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2527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696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169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3873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改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一致目标。全市低保人数7708名,其中农村7096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480元/人;有1242人享受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1993人享受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37名孤儿全部享受基本生活费,其中家庭寄养孤儿26人,集中供养孤儿11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年末总参保人数19049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12752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248715人。
    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单位17个,床位2430张,收养各类老年人1460名;有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525名,集中供养475名,集中供养率93%;各类福利企业23家;各类社会组织362家。
    完善保障性住房工作。开工改造城市旧住宅区(含城中村)安置房1300套,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37套,推出黄家塘限价房二期、公共租赁房和人才公寓销售与配租工作,发放廉租补贴1121户,补助金额328万元。
    全年慈善机构募集善款1831.33万元,救助支出1953.1万元,受助的困难群众达3.96万余人次。市慈善机构累计募集已达15920万元,累计救助支出10620万元,受助30.27万余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6镇、5个街道办事处、25个社区、13个居民委员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十一、资源环境、社会安全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面启动。溪口镇、大堰镇被宁波授牌为“我心中最美生态乡镇”,新增1个国家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街道、1个省级绿色社区、3户省级绿色家庭;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优良水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生态考核要求。开展了集中整治违法排污行动,关闭大埠工业园区污染企业,全面整治莼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全市149家无证无照、整改滞后、责令停产或擅自复产等企业采取强制断电停产。治污排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厂提标工程、松岙污水厂和城区、莼湖等污水管网工程有序推进。初步统计,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削减7.2%、 5.1%、1.5%、1.0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全社会用电量26.1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5.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13亿千瓦时,增长11.8%。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83起,同比下降17.3%;死亡57人,下降1.7%;受伤379人,下降18.1%;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下降34.4%,事故四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有125家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培训基层企业安管员3128人次,企业负责人2800人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检查企事业单位和场所10732家次,发现一般隐患5035条,整改4674条,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止违法行为2034起,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14家,依法予以关闭企业16家。
    全年市本级信访总量为2741件人次(包括上级转办820件人次),同比减少7.2%。其中,来信554件,增长10.8%;来访473批/2184人次,批次同比减少19%,人次减少0.4%,其中五人以上集体上访88批/1356人次,批次减少14.6%,人次减少14.2%。市党政领导接待群众268批/1078人次。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按户籍人口测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