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27068/2014-12610 组配分类 部门街道文件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发文字号 松党〔2014〕14号 发文日期 2014-03-17 09:25:18 成文日期 2014-03-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发布机构 松岙镇

中共松岙镇委员会 松岙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松岙镇“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大】 【小】

松党〔2014〕14号

各村、企事业单位、镇机关各部门:
    《松岙镇“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松岙镇委员会
松岙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三月三日


松岙镇“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奉化市委市政府关于治理污水、防范洪水、排除涝水、安全饮水、狠抓节水“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迅速掀起新一轮大治水大攻坚的高潮,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治水成效,推进松岙“特色中心镇”建设步上新台阶,特制定“五水共治”三年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五水共治”,把治水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等需要,兼顾流域与区域、镇区与农村;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难点、轻重与缓急相结合,与时俱进提高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保障标准,推进控源治污、防洪排涝、截污纳管、饮水保障提升、高效节水联动,一项一项快建设、一年一年快落地,全面提升我镇的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全面排摸各类污染源,并针对性制定方案。通过三年努力,到2016年,使全镇的防洪排涝能力稳步提升;镇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饮用水源安全覆盖率达到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实现镇村自来水供水一体化;全镇河道达到IV类水质,全镇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进一步完善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努力实现全镇河网“水清、流畅、生态、安全”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五水共治”治污水行动
    1、加强源头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加快集中式、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争取到2016年底,全镇90%行政村能够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住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规定,开展禁养区畜禽养殖关闭和搬迁工作。推进镇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合理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杜绝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乱丢弃对水环境的影响。全力推进企业污水排放整治,采取重点监管、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和动态管理等措施,推进三家食品企业集污纳管建设,全面完成金属表面酸洗等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2、疏通洁净河网水系。全面实行镇村两级河道河长制。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治水护水,洁美家园”先锋行动。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以“三改一拆”、“双清”和“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为依托,开展清理拆除镇村二级河道两岸垃圾、废弃物、违章建筑及河道非法渔网(箔)等,加大执法力度,严查河岸两边建筑物乱堆乱放现象,设立建筑物垃圾堆放场,切实做好沿河两岸整体环境。进一步完善河网水系规划布局,加大河道水系沟通整治力度,全力打通“断头河”,推进松宁畈内河清淤治堵建设。加快河网水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体顺畅流动,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加大河道生态修复力度,镇村二级河道水面保洁实现常态化管理,运用生物处理技术强化生态化改造,推进我镇河网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3、完善截污治污设施。全力推进全镇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做好镇区域污水专项治理规划,加快推进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做好集镇建成区、河道沿线的企事业单位污水接纳工作。
    (二)开展“五水共治”防洪水、排涝水行动
    1、推进重点水利工作建设。按照《奉化市松岙镇小狮子口片防洪排涝规划》,并按“上蓄,中疏,下排,内涝,外挡,强排”的治理方针,结合点面结合,标本兼治,计划投入资金6.5亿,着力推进小狮子口片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小狮子口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达到区域经济发展与防洪排涝统筹兼顾的目的。
    2、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坚决打好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攻坚战,切实消除水库、山塘安全隐患。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分类整治,计划再投入资金约0.2亿元,组织实施4座小型水库及5座山塘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松岙镇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推进松溪河二期、东溪河、淡溪河河道的改造工程。
    3、强化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对气候、气象变化情况的动态掌握水平,加强对水情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强化保障功能,做好防汛物资和机械储备,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抢险救灾能力。进一步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三)开展“五水共治”保供水行动
    1、提升供水能力。支持科学谋划,进一步完善供水专项规划,完成一表一户改造,充分发挥现有给水设施,着力解决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供水安全。
    2、提高供水质量。加快推进农民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努力改善和提高农民饮用水条件。实施五百岙、茅草岙、大埠、大石坑4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自来水处理工艺改造,对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适当加强,提升水厂水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强化药剂投加,改进水处理工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
    3、优化供水服务。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监督、技术指导和行业管理。加强设备维护维修,确保供水设备完好。多频监测水质,确保水质达标,严把“源水进厂关、制水工艺关、出厂水合格关、管网水达标关”四个关口,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告知、早处理。加强管网巡视,抢修及时,保证管网水流通畅。
    (四)开展“五水共治”抓节水行动
    1、加强节水工程建设。继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大力开展高效农业节水,对粮食功能区主要进排水渠道实施“三面光”改造。全面推广经济型微灌技术。
    2、落实非工程性节水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载体建设,提高全民用水意识。强化用水和节水的基础管理,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水资源消耗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在新上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中应包括合理用水的专题论证内容,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鼓励发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工业企业积极采用节水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提倡中水回用、海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努力构建工业节水政策。继续执行农业节水方面的补助措施。加大生活节水,鼓励家家户户更换、淘汰高耗水的卫生洁具。
    四、时间安排
    (一)组织机构建立阶段。成立镇“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动员大会。各村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人员。
    (二)实施方案制定阶段。镇发展服务办牵头负责于3月30日前完成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的制定。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及下达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开展“五水共治”工作。
    (四)总结完善阶段。各单位进行查漏补缺,总结完善提高,对照工作方案,确保年度各项工作及时完成。由镇“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考核验收办法,对“五水共治”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并对在“五水共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的镇“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治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全镇治水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由周开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童建龙、缪盛雷、谢世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和督查组。综合组组长由缪盛雷同志担任,督察组组长由胡亚龙同志担任。各村、企事业单位相应成立“五水共治”工作组织机构,按照各专项整治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分解落实任务,切实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对涉及“五水共治”相关工作的政策进行梳理、整合。镇财政要根据“五水共治”年度计划及预算,保障“五水共治”工作资金的到位。
    (三)严格督查考核。除上级外,建立以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组成的巡视督查组,明查暗访、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法,各村应成立红袖章志愿者监督队伍,对“五水共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加强对“五水共治”工作的考核,将“五水共治”工作作为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行政村干部履职承诺兑现时,把“治水护水”作为村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一票否优制”,未能按要求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村,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公益广告牌、主题活动等多种平台,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五水共治”的目的意义,切实提高全镇人民对“五水共治”的认识。以自愿为主,发动企业、干部、群众开展捐款行动,所有款项全部用于“五水共治”。建立健全镇村干部志愿者志愿活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每2个月开展一次“保护母亲河”志愿活动。坚持示范引领,深入挖掘“五水共治”中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全社会重视并参与“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

 


2014年3月3日

 
附件:松岙镇“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 .doc


松党〔2014〕14号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