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旅游陷阱
今日话题:又到一年春暖花开时,暖暖的阳光唤起了人们旅游的心情。但一些旅游消费陷阱使得原本美妙的旅程变得不那么美妙,让人烦恼不已。如何规避旅游陷阱?遭遇陷阱,消费者又该如何依法合理维权?本期会客厅邀请嘉宾,一同聊聊这个话题。
主持人:张 巍
本期嘉宾:
王飞国 市旅游局质监科副科长
陈赵琼 市旅游局工作人员 法学研究生
于 娟 企业退休人员
“冰痕” 网友
“拐角” 网友
旅游市场整体情况良好
主持人:我市旅游市场整体情况如何?
王飞国:我市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良好,今年以来,市旅游局只受理了3起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我市共有30多家旅行社(包括分社),近两年关于旅行社的投诉几乎为零。
去年下半年起,市旅游局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无导游资格执业的违法行为;旅游企业以不合理低价组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行为;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通过合同外加点收费等欺客宰客的行为;以“烧香、解签”等为名诱导欺骗游客的违法行为。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目前主要针对节后旅游淡季的“低价团”现象,进行明查暗访。如市民遇到旅游消费陷阱,可拨打24小时投诉热线88571135。
旅游陷阱多还须擦亮眼
主持人:你在旅游时遭遇过哪些消费陷阱?
“冰痕”:去年,我们一家三口自由行去青岛,想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海鲜,就在宾馆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跟出租车师傅说明情况后,他把我们带到一家很不起眼的饭店。点菜时看到菜单上普通的家常菜都要几十元,心里一下子就有了被宰的感觉。从饭店出来,细心的老公发现那些出租车司机每次把客人送到后,并没有急着走,而且绕到饭店旁的一个小弄堂里跟人算钱。当时看到这一幕非常恼火,身处异地不知道去哪投诉,即便投诉了,维权起来也麻烦。一次旅行就因为一餐饭,心情受到了影响。
于娟:现在微信朋友圈、QQ群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超低价格的旅游线路,低价是旅行社吸引游客的最佳武器,这些价格说白了大多都是“起步价”。去年,我在海南旅游时,同团的游客出现了单数,旅行社就向游客要求补交几百元的房间差价。此外,景区购物陷阱也颇多,很容易高价买到次品,影响购物心情。我前几年去香港旅游,买回来的手表没几天就坏了,打了很多电话,联系了很多人,事情最终还是没得到妥善解决。因为这件事,我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平静下来想想就当花钱买教训。
“拐角”:近年来,自由行受到很多游客青睐,不少旅行社在自由行上做起文章。其中,不少所谓买机票送酒店的“自由行”线路其实也有猫腻。这种线路号称游客购买往返机票,就能享受旅行社赠送的酒店住宿,但其实是有附加条件,即游客必须自费购买几百元的景点门票。还有,现在很多人喜欢通过网络预订机票、酒店,或者团购旅游产品,去年国庆黄金周,我的一位朋友在网上看到一家五星级酒店豪华房480元/晚,联系卖家时却被告知,该房间价格是980元,低标价只是吸引客人询价的一种手段。
慎重选择远离消费陷阱
主持人:如何规避旅游消费陷阱?
陈赵琼:规避旅游消费陷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旅行社要“留点心”。一看证照是否齐全。旅行社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旅行社分社备案登记证明》、《旅行社服务网点备案登记证明》必须悬挂在显要的位置。必要时可以到奉化旅游官网上查看奉化境内的旅行社名录、经营范围、品质等级等情况。选择网络旅行社的,也要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看到标明的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二看是否超范围经营。不是所有的旅行社都可以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或赴台旅游业务,消费者要认真查看一证一照上所确定的经营范围,留意是否有《委托招徕授权书》。
确定团队和路线要“多根筋”。一要提防低价团购物陷阱。团费价明显低于或接近成本价的,一定要保持警惕,导游往往会通过带客人前往大量购物点来平衡差价。二要提防低价团行程陷阱。比如著名景点需自费参观或被缩短参观时间,而游览价值较低但旅行社能获取高额返利的景点,反而长时间逗留。游客在参团报名前,最好先对拟赴景点做基本了解,凭此对不同旅行社的可选行程进行评估。
报名签订合同要“擦亮眼”。消费者必须要求旅行社出具正式的合同,并在合同中看清旅游行程和标准、双方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等主要条款,消费者应将与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一一弄清楚,合同上必须要有旅行社的盖章,付款后向旅行社索要发票。如需安排购物的,可以向旅行社提出,由双方签订购物补充协议。
购买旅游意外险很有必要。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突患疾病等情况,旅游者可通过保险手段减少意外风险带来的损失,可到专业保险公司或由旅行社代为购买旅游意外保险。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意外,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需要就医的应妥善保存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及有关单据,这样才能获得相应赔付。
在旅游购物中,摊点上看似精巧、贵重的东西只看不动,以防破损理赔陷阱;越是被吹捧得天花乱坠的商品或项目,越要谨慎选择;谨慎购买价高、品质难以鉴定的高档珠宝工艺品、电子产品等;购物时注意查看产品是否明码标价,是否有合格证书。如果在旅游中遇到陷阱,消费者在加强维权意识的同时要妥善保管好合同、行程单、车船票据、门票、购物发票、住宿店证明等证据材料。若在旅行中发生损害权益的事情,也可用手机拍照取证。
主持人的话—— 对于“低价团”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市民要持谨慎态度,切勿贪图小便宜。其次,即使参加优惠活动,也要提前核准商家身份以及明确活动详情,避免维权无门。
主持人:张 巍
本期嘉宾:
王飞国 市旅游局质监科副科长
陈赵琼 市旅游局工作人员 法学研究生
于 娟 企业退休人员
“冰痕” 网友
“拐角” 网友
旅游市场整体情况良好
主持人:我市旅游市场整体情况如何?
王飞国:我市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良好,今年以来,市旅游局只受理了3起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我市共有30多家旅行社(包括分社),近两年关于旅行社的投诉几乎为零。
去年下半年起,市旅游局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无导游资格执业的违法行为;旅游企业以不合理低价组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行为;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通过合同外加点收费等欺客宰客的行为;以“烧香、解签”等为名诱导欺骗游客的违法行为。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目前主要针对节后旅游淡季的“低价团”现象,进行明查暗访。如市民遇到旅游消费陷阱,可拨打24小时投诉热线88571135。
旅游陷阱多还须擦亮眼
主持人:你在旅游时遭遇过哪些消费陷阱?
“冰痕”:去年,我们一家三口自由行去青岛,想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海鲜,就在宾馆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跟出租车师傅说明情况后,他把我们带到一家很不起眼的饭店。点菜时看到菜单上普通的家常菜都要几十元,心里一下子就有了被宰的感觉。从饭店出来,细心的老公发现那些出租车司机每次把客人送到后,并没有急着走,而且绕到饭店旁的一个小弄堂里跟人算钱。当时看到这一幕非常恼火,身处异地不知道去哪投诉,即便投诉了,维权起来也麻烦。一次旅行就因为一餐饭,心情受到了影响。
于娟:现在微信朋友圈、QQ群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超低价格的旅游线路,低价是旅行社吸引游客的最佳武器,这些价格说白了大多都是“起步价”。去年,我在海南旅游时,同团的游客出现了单数,旅行社就向游客要求补交几百元的房间差价。此外,景区购物陷阱也颇多,很容易高价买到次品,影响购物心情。我前几年去香港旅游,买回来的手表没几天就坏了,打了很多电话,联系了很多人,事情最终还是没得到妥善解决。因为这件事,我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平静下来想想就当花钱买教训。
“拐角”:近年来,自由行受到很多游客青睐,不少旅行社在自由行上做起文章。其中,不少所谓买机票送酒店的“自由行”线路其实也有猫腻。这种线路号称游客购买往返机票,就能享受旅行社赠送的酒店住宿,但其实是有附加条件,即游客必须自费购买几百元的景点门票。还有,现在很多人喜欢通过网络预订机票、酒店,或者团购旅游产品,去年国庆黄金周,我的一位朋友在网上看到一家五星级酒店豪华房480元/晚,联系卖家时却被告知,该房间价格是980元,低标价只是吸引客人询价的一种手段。
慎重选择远离消费陷阱
主持人:如何规避旅游消费陷阱?
陈赵琼:规避旅游消费陷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旅行社要“留点心”。一看证照是否齐全。旅行社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旅行社分社备案登记证明》、《旅行社服务网点备案登记证明》必须悬挂在显要的位置。必要时可以到奉化旅游官网上查看奉化境内的旅行社名录、经营范围、品质等级等情况。选择网络旅行社的,也要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看到标明的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二看是否超范围经营。不是所有的旅行社都可以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或赴台旅游业务,消费者要认真查看一证一照上所确定的经营范围,留意是否有《委托招徕授权书》。
确定团队和路线要“多根筋”。一要提防低价团购物陷阱。团费价明显低于或接近成本价的,一定要保持警惕,导游往往会通过带客人前往大量购物点来平衡差价。二要提防低价团行程陷阱。比如著名景点需自费参观或被缩短参观时间,而游览价值较低但旅行社能获取高额返利的景点,反而长时间逗留。游客在参团报名前,最好先对拟赴景点做基本了解,凭此对不同旅行社的可选行程进行评估。
报名签订合同要“擦亮眼”。消费者必须要求旅行社出具正式的合同,并在合同中看清旅游行程和标准、双方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等主要条款,消费者应将与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一一弄清楚,合同上必须要有旅行社的盖章,付款后向旅行社索要发票。如需安排购物的,可以向旅行社提出,由双方签订购物补充协议。
购买旅游意外险很有必要。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突患疾病等情况,旅游者可通过保险手段减少意外风险带来的损失,可到专业保险公司或由旅行社代为购买旅游意外保险。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意外,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需要就医的应妥善保存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及有关单据,这样才能获得相应赔付。
在旅游购物中,摊点上看似精巧、贵重的东西只看不动,以防破损理赔陷阱;越是被吹捧得天花乱坠的商品或项目,越要谨慎选择;谨慎购买价高、品质难以鉴定的高档珠宝工艺品、电子产品等;购物时注意查看产品是否明码标价,是否有合格证书。如果在旅游中遇到陷阱,消费者在加强维权意识的同时要妥善保管好合同、行程单、车船票据、门票、购物发票、住宿店证明等证据材料。若在旅行中发生损害权益的事情,也可用手机拍照取证。
主持人的话—— 对于“低价团”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市民要持谨慎态度,切勿贪图小便宜。其次,即使参加优惠活动,也要提前核准商家身份以及明确活动详情,避免维权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