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四明山生态修复,一道必须跨越的坎

字体:【大】 【小】
  今日话题:四明山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这里成了花木种植垦地,与花木同时被带走的还有大量肥沃土壤,四明山区域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去年,宁波市政府发文,命令禁止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行为,并划分三大区域,限制花木产业无序发展。眼下,一场四明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战已经打响。生态修复难点何在?如何在“退花还林”的同时兼顾农民利益?本期会客厅让我们聚焦四明山。
  主持人:张夏珍
  本期嘉宾:
  王荣定 市农林局局长 市四明山森林生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毛孟杰 溪口镇副镇长 溪口镇四明山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李月孝 溪口镇东岙村党支部书记
  李维君 溪口镇东岙村花木种植户
  “小花” 网友
  为何要进行生态修复
  主持人:先来了解一下,四明山生态修复是一项怎样的工程?为什么要进行生态修复?目前我市做了哪些工作?
  王荣定: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是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近年来,由于该区域部分区块无序、过度发展花木生产,致使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和石漠化现象显现,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社会各界反应强烈,加强四明山区域森林生态保护刻不容缓。2012年底,针对近年来四明山区域因种植花木毁林开垦日益严重的现状,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严禁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决定》。溪口镇属于这一区域。
  按照宁波市政府要求,我市在去年初制定了《奉化市保护四明山森林生态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产业提升区,认真调查治理“三类”区域内现有生态环境,制订禁止开发区内5年退出机制及扶持政策。加大打击治理力度,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农民利益的矛盾。力求通过5年努力,达到雪窦山风景区森林面积、蓄积不断增长,禁止开发区内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修复,限制开发区和产业提升区实现生态平衡。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增长,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市里和溪口镇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目前已经科学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产业提升区“三类”区域的面积范围,并制作相应图件资料,确定核心景区范围作为生态保护行动的重点区域。召开相关各村村民代表会议,宣传保护四明山森林生态行动的重要意义,宣讲《决定》内容和要求,说明“三类”区域划分情况。市农林局和溪口镇政府联合组建了执法队伍,开展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整治行动,至目前已排查毁林案件89起,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2起,办理刑事案件4起。通过专项整治,毁林开垦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实施生态修复,在雪窦山核心景区花木林地上套种楠树等珍贵树种,采取冬季增绿法,去年10月在落叶花木地上播种紫云英草种2万斤,面积5000亩。
  毛孟杰: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前后,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给溪口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溪口对外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奉化45处地质灾害点,溪口占了26处,且大多是毁林开垦种花木的地方,去年还发生了泥石流、山体滑坡,令人心情沉重;花木地的化肥农药被雨水冲刷流入亭下湖,水质受到影响;许多坡度25度以上山头成了“秃头山”,这种现象继续下去,溪口的生态优势将不复存在。
  溪口镇有28万亩山地需要封山育林,被划为禁止开发区的有8.0271万亩,其中2.0255万亩种了花木,重点是东岙片和董村片14个村。
  生态与民生如何兼顾
  主持人:花木退出是四明山生态修复的重点,困难在哪里?花木种植户对此怎么看?生态与民生如何兼顾?
  毛孟杰:禁止开发区内的花木从现在起4年内要全部退出,“退花还林”可以说是工作重点和难点。花木产业是东岙、董村、斑竹片区的唯一主导产业,花木收入几乎是老百姓全部收入。“退花还林”农民一时思想上不通也是正常的。对于重点片区村庄,我们把工作做到家,深入到农户,把政策说透。“退花还林”是个没有退路的艰难抉择,生态必须要保护,绝不能以森林生态破坏为代价来实现农民增收,但与此同时,要千方百计传承和发展溪口花木这一传统产业,就要求我们做到疏堵结合,不能简单地“一退了之”。按照计划,2万余亩花木全部按计划退出,没退出的花木一律不能动。同时,积极实施产业外迁计划,目前已与江西一地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鼓励大户带小户联合去外地发展,并对下山外迁基地适当给予地租费补助。另一方面,溪口镇政府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核心景区内林木林地经营权。按照面积,每年向村民支付租赁费。流转后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规划生态景观林,与乡村旅游布局配套,美化、彩化景区环境。长远来说,还要加大下山移民步伐。
  李月孝:生态修复是个好事,我们心里也是支持的,但“退花还林”后村民收入和生活受影响也确实是个问题。我们村被划入禁止开发区的山地有3324亩,其中1641亩种上了花木,东岙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都靠花木经营,每户平均花木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现在村里正在对每家花木种植面积进行登记,年纪大的村民希望“退花还林”后,政府能够在养老保险政策上有所倾斜,使农民无后顾之忧。
  李维君:四明山生态修复的公告去年就贴到村里了,我们都知道。开垦森林种花木、泥球被带走对环境肯定有所影响,水土流失后台风一来挺危险的。所以我觉得一些坡度高的山、水库周围等确实应该禁止种植花木,但以前是茶山等经济林开发的,不让种植花木,村民们有点想不通。
  分步实施逐年退出
  主持人:下步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哪些?
  王荣定:当下要做好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确定退出地块,做好拟退出地块的户名、地名、花木面积、数量的登记造册工作;二是研究退出机制,制订退出扶持政策,论证分年度“退花还林”方案;三是溪口镇政府与各村签订工作责任状,村同农户签订“退花还林”、生态修复协议书。
  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护林员、花木种植户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继续加强巡查执法管理,加大依法打击力度,杜绝出现新的毁林开垦违法行为。
  毛孟杰:未来三年,要根据生态区位重要性和前一年推进情况,按照“先陡坡、急坡,后缓坡、斜坡,先地质灾害隐患区、村庄饮用水源区、大佛景区周边等重要景区,后一般可视区”的原则,分步实施,初步计划每年至少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000亩,确保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
  “小花”:在保护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退花还林”应立足四明山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精品花木园、生态果蔬园等休闲农业基地,把花木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农业功能的转型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主持人的话—— 如果没有了青山绿水,没有了如画风光,四明山特别是雪窦山景区还剩下什么?“退花还林”的确是一道难迈却必须跨越的坎。当然,如何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的同时,最大限度兼顾农民利益,是政府应当慎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