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流动摊贩管理为何如此难?

字体:【大】 【小】
  今日话题
  噪音、垃圾、交通堵塞……这些由流动摊贩带来的种种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愈演愈烈。如何做好对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一直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更由于其涉及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而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在我市,流动摊贩的管理现状如何,为什么流动摊贩的管理问题这么难解决呢?本期会客厅邀请嘉宾一同来聊聊这个话题。
  主持人:王紫宁
  本期嘉宾:
  唐华忠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吕敏杰 岳林街道桃园社区书记
  周 瀚 锦屏街道居敬社区党务工作者
  陈 斌 市 民
    新 云 网 友
  与执法人员“打游击”
  主持人:我市目前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现状如何?
  唐华忠: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从我市中心城区的管理现状来看,较之往年,今年外地流动摊贩增多现象严重,结伙兜售的动向性也明显。同时流动摊贩多发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市场周边、背街小巷和居民住宅区等,且分布在主城区的各个角落,管理压力较大。对此,我们结合日常管理、错时管理(时间从早晨4点半到晚上10点)、值班管理(24小时全天候)和专项整治方式,采取了“一疏”、“二劝”、“三治”的基本做法。“一疏”,就是通过设置疏导点、便民摊,引导流动摊贩进场经营;“二劝”,就是以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为管理重点,劝离流动摊点;“三治”,就是采取综合执法的模式,整治违章设摊现象。
  周瀚:早上6时30分到8时,下午3时到5时,都是流动摊贩出没的高峰期,卖的人多,买的也多。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在特别拥堵时,对流动摊贩进行劝告,进行交通疏导,可是我们没有执法能力,他们不听我们的,城管在岗时会比较有效果。但是流动摊贩很会钻空子,在城管不上班的时候随处设摊。
  新云:相关部门是不是有人在管还是看得到的,周一到周五都有人管,但是没用,出来管的时候,小贩不见了,转个背,小贩又出来了,问题得不到解决。
  有需求就有市场
  主持人:为什么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成效一直不佳?
  吕敏杰:居民有需求是很根本的原因。以蔬菜水果为例,有些居民认为流动摊贩自产自销的蔬菜水果相对便宜、新鲜,而且买起来方便,所以就喜欢买他们的东西。而且,居民的这种认知也导致市场内的摊主往外搬,因为外面的生意好做,市场外的摊贩就越来越多,其实相比较就知道,价格上不一定有优势。
  唐华忠:造成流动摊贩管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管理还不够到位。新时期、新环境下,对为数众多、低收入自产自销型摊贩和配备了卡车、电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的流动性很强的无证摊主,目前主要的手段是采用教育、劝离方式,这起不到根本作用,严格的执法程序和社会舆论对城市管理压力也加大。二是市场规划和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自产自销的市场建设,它的脱节和滞后,会导致流动摊贩无场可进、无市可卖,只能四处打“游击”。三是流动摊贩尚有社会需求。与菜场、超市等相比,流动摊贩的蔬菜、水果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迎合了部分市民的消费需求。
  陈斌:市民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做到配合城管的工作。有些市民有需要时就开着汽车、电动自行车在流动摊贩处买东西,这一方面滋养了流动摊贩的市场,另一方面随时随地停下来的车又使得道路更加拥堵。但是在他们真的着急赶路的时候,又责怪流动摊贩挡了路,行为上有点自相矛盾。而且现在的社会舆论往往偏向于流动摊贩,因为流动摊贩往往是一些低收入群体或者弱势群体,市民对他们存在一些同情心理,城管在正常执法中,群众会围观甚至起哄,给城管执法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怎样做才能提高管理成效
  主持人:对于眼下存在的难题,各位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陈斌:现在,全国不少地方对流动摊贩实行自治,就是对小的摊位,摊点数比较少的集中性区域,由摊贩选出他们自己的代表,来轮流值班、合理分工,有管卫生的,有管秩序的,还有管理其他工作的,把摊贩所涉及到的事务进行分类管理。这样可以弱化城管部门跟流动摊贩的矛盾,对整个环境保持清洁也有帮助。
  唐华忠:从近期来看,作为城管执法部门,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以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一是“管”字为主,进一步强化阶段管理力度,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同时以督查和强效考核为抓手,增强队员业务素质、责任意识,提升管理效率。二是“导”字为要,联合相关部门利用闲置场地等设置各类临时市场,引导摊贩入市场自产自销点的经营。三是“疏”字为本,在不占道、不扰民,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前提下,以“双限”,即限时间、限地点为基础,规范设置便民摊、临时摊。夏季是本地水果上市旺季,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城区东门路、大田路等处设立季节性临时水果交易点,方便果农销售。
  吕敏杰:社区可以在城管的帮助下,在合理的位置增设便民点、放心店等,使大量的流动摊贩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然后免费供他们使用,又解决了摆得起的问题。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进入农贸市场、门店经营费用,实现低门槛进场进店。或者选择部分地段设置临时摆卖点,实行“三定”,即定经营范围、定地点、定时间,规范管理,从而进一步解决流动摊贩的流动问题,让他们不再“流动”。
  新云:我觉得可以给每个城管队员配备一个执法记录仪,可以留证据,又可以同时起到监督和被监督的作用。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小贩,第一次查到劝退;第二次警告;第三次就没收经营工具。
  主持人的话—— 要让流动摊贩不再“流”,创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仅靠有关部门的整治很难奏效,作为城市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位市民都应该加入进来,杜绝流动摊贩的滋生土壤。 (协助采写通讯员潘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