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如何给精神障碍患者一个安宁的港湾?

字体:【大】 【小】

    近段时间,公安部门接到不少关于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报警。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政府是如何管理和救助的?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本期会客厅,一起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 
    主持人:王琼
    本期嘉宾:
    范强 宁波市安康医院医务科科长
    陈剑波 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所长
    胡启尧 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科科长李东雷 溪口公安分局综合室主任
    翁幼辉 市疾控中心精神卫生科科长
    我市或有5000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持人:近段时间,精神障碍患者伤人的事件频发,原因是什么?全市共有多少这样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翁幼辉:重性精神疾病包含6大类,分别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至去年底,全市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2260人,检出率为4.6‰。按照浙江省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1%计算,全市应该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000人左右。
    范强:春季是精神病的高发季节,发病率约占全年70%。特别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这个情况会达到高峰。目前,我院共有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近300名,住院病人的病情都相对严重,6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都有,而且85%以上病人都有冲动暴力倾向,有肇事肇祸记录。
    精神障碍患者对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导致体内外失去平衡,加剧了心理机能混乱,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促使精神病发病或复发。
    精神障碍患者如何管理
    主持人:目前,我市是如何管理和救助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
    翁幼辉:根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危险性,有0—5级的评估分级标准,再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做不同程度的约束和管理。我市各个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有专(兼)职精防医生,对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进行4次随访,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治疗。另外,我们每一季度都会邀请市精神病院的专家,下基层坐诊,为患者调整处方。
    医疗救助方面,每个本市户籍贫困的持证精神障碍患者都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精神病院享受一站式的医疗救助。纳入社区服药治疗补助的,每人每年可享受1000元以内的免费治疗精神药物和5000元以内的住院补助;因患重大疾病住院且符合基本医保和大病救助支付项目范围的,其个人自付费用在5000元以上(低保户在3000元以上),市残联还额外给予自负金额20%—35%,最高不超过10000元的救助。
    陈剑波:符合条件的重度精神残疾人纳入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或重残救助(540元/月),同时还享受市残联托(安)养政策,根据家庭情况,给予集中托养550-1100元/月、居家安养220-440元/月的照料补贴,并聘请专业机构不定期为居家安养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符合条件的中轻度精神残疾人给予每月100元的无固定收入生活补助,病情稳定的中轻度精神残疾人尽可能安置在工疗车间,享受就业、托养和康复服务。目前我市已建立5家工疗机构,共安置了100余名中轻度精神残疾人,不但解放了精神残疾人家庭,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而且稳定了精神残疾人的病情,受到了社会及残疾人家庭的一致好评。
    胡启尧:对于低保、重度残、五保、三无人员这4类精神障碍患者所产生的基本医疗费用,经其他各类保险报销和补助后,还有额外的救助。生活保障方面,精神障碍患者同样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或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精神障碍患者需要更多关怀
    主持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救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李东雷: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因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极易造成无辜者死伤。法律规定对有严重危害行为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实施强制医疗,即刑事性强制住院治疗。而对有种种迹象表明将要发生危害行为的、或常对附近民众造成严重生活干扰的精神疾病患者,却没有实施强制住院治疗的法律规定,这是精神疾病管治的漏洞。
    陈剑波: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重症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监管控制难,一般的养老院和福利机构无法接收。大部分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只能住在家里,由于得不到专业的护理和治疗,既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同时也对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最好筹建专业的疗养机构,集中治疗和照料这些精神障碍患者。
    范强:目前医院里患者老龄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很多家属企图甩掉包袱,让病人在医院养老。去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达到了293天。医院的床位常年都是满员,资源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完全达到了出院标准的患者却老是不肯出院,大大占用了资源,耽误一些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
    翁幼辉: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要控制病情最重要的就是按时按量服药,病情出现反复一定要及时就医。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管理是秉承自愿受助的原则,还有一大半没有纳入管理的患者家属,多半是害怕受到歧视。如果社会对这个群体能够多一些体谅和关怀,少一些歧视,这些患者才可能浮出水面,接受管理和救助。
    另外,精神疾病的预防也不容忽视。如果发现您或身边的人情绪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接受心理疏导,越早治疗越好。可以到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接受心理疏导。咨询热线:88956969。地址:市疾控中心内。 
    主持人的话: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许多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偏见与歧视。为了改变这种歧视,进而改善他们待遇,必须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引起公众的注意和理解。更重要的是,相关各方要协同努力,从法律上根本解决他们的权益、治疗和监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