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 老人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本期话题: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这种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就称之为隔代教育。究竟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呢?本期会客厅,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主持人:王紫宁
本期嘉宾:周 艳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年级组长
夏挺娜 市第三实验幼儿园老师
朱艳芬 市实验小学老师
徐先生 锦屏街道居民
小 江 锦屏街道居民
王阿姨 岳林街道居民
“千山一枝红” 网友
年轻父母各有选择
主持人:孩子出生之后,各位是选择自己带还是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呢?
徐先生:我跟妻子结婚快3年了,女儿刚满一周岁。妻子刚怀孕的时候,我就让她把工作给辞了。产后到现在,我都是让她在家做全职太太。我不喜欢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是保姆。爸妈生活上有些方面不是很卫生,这样对小孩子不是很好。而且老人家们都太宠爱孩子了,凡事都依着孩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利。
“千山一枝红”:前年,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认为老人家有育儿经验,于是就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婆婆带。可有一次,婆婆担心给孩子洗澡会着凉,一连10天都没给孩子洗澡,到后来,孩子身上长满了痱子,只得去医院,不但花了冤枉钱,而且又让孩子受了罪。自从那次经历后,就直接把孩子接过来自己带了。
小江:我是90后,儿子出生不满两个月,这两个月来,既有初为人父的喜悦,也有不知如何带孩子的烦恼。原本以为只要在网上找点“秘笈”,想办法哄孩子吃饭、睡觉就好了,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一餐泡多少奶粉、水的温度、如何换尿不湿……这些都是问题。自己没经验,只能交给父母了。
王阿姨:儿子结婚刚满两年,孙女一周岁。孙女一出生就是由我在带,我带孩子还是有方法的,小孩子一到我的手上就不哭了,变得特别乖。儿子和媳妇要赚钱养家,工作挺累的,再把抚养孩子的工作交给他们,只会让小两口的日子变得更不容易。
隔代教育有利有弊
主持人:隔代教育会对宝宝产生哪些影响呢?
周艳: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从某些角度来说,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现在很多父母都非常繁忙,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很难有时间照顾孩子的起居与学习。
同时,隔代家长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他们乐于为孩子奉献,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
夏挺娜: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
凡是孩子要的,哪怕是孩子的要求极其不合常理,都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要孩子动手,哪怕是劳动强度很低的家务活。相比之下,核心家庭中的父辈没有祖辈溺爱严重。在学习方面,如果核子不肯学,祖辈家长近八成认为孩子还小,不肯学习就算了,以下次再要求等搪塞,父辈家长对此的态度截然不同。
朱艳芬: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识面窄,他们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在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之中,他们的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会致使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对于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尽管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他们长期在外,根本无法真正地了解孩子想法和需求,而往往简单地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亲子关系逐渐淡化。
两代人多沟通化解矛盾
主持人:怎么处理才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呢?
朱艳芬:有许多知识层次高、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父母的一种弥补。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项良好教育。如果是那些教育程度不够的老人,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
夏挺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惟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周艳: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孩子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主持人的话——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可转的方向要一致,要让孩子在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长大。(通讯员 乌雯雯)
主持人:王紫宁
本期嘉宾:周 艳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年级组长
夏挺娜 市第三实验幼儿园老师
朱艳芬 市实验小学老师
徐先生 锦屏街道居民
小 江 锦屏街道居民
王阿姨 岳林街道居民
“千山一枝红” 网友
年轻父母各有选择
主持人:孩子出生之后,各位是选择自己带还是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呢?
徐先生:我跟妻子结婚快3年了,女儿刚满一周岁。妻子刚怀孕的时候,我就让她把工作给辞了。产后到现在,我都是让她在家做全职太太。我不喜欢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是保姆。爸妈生活上有些方面不是很卫生,这样对小孩子不是很好。而且老人家们都太宠爱孩子了,凡事都依着孩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利。
“千山一枝红”:前年,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认为老人家有育儿经验,于是就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婆婆带。可有一次,婆婆担心给孩子洗澡会着凉,一连10天都没给孩子洗澡,到后来,孩子身上长满了痱子,只得去医院,不但花了冤枉钱,而且又让孩子受了罪。自从那次经历后,就直接把孩子接过来自己带了。
小江:我是90后,儿子出生不满两个月,这两个月来,既有初为人父的喜悦,也有不知如何带孩子的烦恼。原本以为只要在网上找点“秘笈”,想办法哄孩子吃饭、睡觉就好了,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一餐泡多少奶粉、水的温度、如何换尿不湿……这些都是问题。自己没经验,只能交给父母了。
王阿姨:儿子结婚刚满两年,孙女一周岁。孙女一出生就是由我在带,我带孩子还是有方法的,小孩子一到我的手上就不哭了,变得特别乖。儿子和媳妇要赚钱养家,工作挺累的,再把抚养孩子的工作交给他们,只会让小两口的日子变得更不容易。
隔代教育有利有弊
主持人:隔代教育会对宝宝产生哪些影响呢?
周艳: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从某些角度来说,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现在很多父母都非常繁忙,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很难有时间照顾孩子的起居与学习。
同时,隔代家长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他们乐于为孩子奉献,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
夏挺娜: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
凡是孩子要的,哪怕是孩子的要求极其不合常理,都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要孩子动手,哪怕是劳动强度很低的家务活。相比之下,核心家庭中的父辈没有祖辈溺爱严重。在学习方面,如果核子不肯学,祖辈家长近八成认为孩子还小,不肯学习就算了,以下次再要求等搪塞,父辈家长对此的态度截然不同。
朱艳芬: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识面窄,他们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在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之中,他们的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会致使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对于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尽管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他们长期在外,根本无法真正地了解孩子想法和需求,而往往简单地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亲子关系逐渐淡化。
两代人多沟通化解矛盾
主持人:怎么处理才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呢?
朱艳芬:有许多知识层次高、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父母的一种弥补。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项良好教育。如果是那些教育程度不够的老人,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
夏挺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惟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周艳: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孩子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主持人的话——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可转的方向要一致,要让孩子在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长大。(通讯员 乌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