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报告出炉 83.97分,奉化跻身全省四强
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报告近日出炉,我市得分83.97分,列德清、萧山、慈溪之后,在全省82个县(市区)中位列第四名,比2013年度前进2位。
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近年来狠抓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到2014年底,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0.2万亩,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按标准化建设6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13.1万亩;实施宁波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26个,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农业“两区”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
从传统耕作向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到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50.69千瓦,拥有各类农机具3.5万台(套),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2.6亿元。2014年,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7.7万亩,水稻机插率66.25%,水稻耕种收机械化达88.75%,粮食烘干机械达到70台,批次烘干能力约850吨位,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发展十大主导农业产业,着力营造产业规模效益。这几年,我市积极培育水蜜桃、花卉苗木、名特畜禽、竹笋、草莓、名优茶、芋艿、优质米、葡萄和海水养殖等十大主导产业。2014年,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5.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1%。十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已构建起优势明显、品质优良、环境友好、高效生态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创新监管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品牌建设逐步推进。2014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3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家,新增“三品”认证面积3673亩。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以上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5万亩,农业标准化程度达到60%以上。在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基础上,去年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今年起开始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种植业面源污染,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和统防统治技术。2014年全市化肥使用量2.08万吨,农用柴油10.98万吨,基本实现零增长。开展规模牧场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重点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干湿、雨污两分离,生产专用有机肥,实现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2014年起,全市共关闭养殖场257家,拆除畜禽舍面积16.6万平方米。此外,全面实施四明山区生态修复工程,已修复生态面积近万亩。
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近年来狠抓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到2014年底,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0.2万亩,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按标准化建设6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13.1万亩;实施宁波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26个,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农业“两区”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
从传统耕作向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到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50.69千瓦,拥有各类农机具3.5万台(套),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2.6亿元。2014年,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7.7万亩,水稻机插率66.25%,水稻耕种收机械化达88.75%,粮食烘干机械达到70台,批次烘干能力约850吨位,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发展十大主导农业产业,着力营造产业规模效益。这几年,我市积极培育水蜜桃、花卉苗木、名特畜禽、竹笋、草莓、名优茶、芋艿、优质米、葡萄和海水养殖等十大主导产业。2014年,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5.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1%。十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已构建起优势明显、品质优良、环境友好、高效生态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创新监管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品牌建设逐步推进。2014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3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家,新增“三品”认证面积3673亩。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以上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5万亩,农业标准化程度达到60%以上。在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基础上,去年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今年起开始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种植业面源污染,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和统防统治技术。2014年全市化肥使用量2.08万吨,农用柴油10.98万吨,基本实现零增长。开展规模牧场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重点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干湿、雨污两分离,生产专用有机肥,实现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2014年起,全市共关闭养殖场257家,拆除畜禽舍面积16.6万平方米。此外,全面实施四明山区生态修复工程,已修复生态面积近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