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工程车安全顽疾需综合施策
2015年9月中旬,宁波发生一起工程车侧翻压死奔驰车驾驶员的事故。而后几天,我市也发生一起混凝土工程车碾压电动自行车致人死亡事件。紧接着,宁波市公安局、住建委、城管局、交通委四个部门联合发出通告,进一步加强工程运输车辆通行管理。
那么我市整治情况如何?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类交通悲剧的发生?
主持人:工程车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有什么危害?
林孟华:有闯禁行线、闯红灯、非法加高货厢栏板、涉牌涉证、超载超限运输、滴漏撒及乱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加高栏板就是为了超载。
道路交通事故与工程车超限超载密切相关,这些车辆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车辆的制动和操作系统安全性能下降,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事故隐患。据统计,载重货车道路交通事故中有80%以上是由于超限超载运输引起的。
楼咏伟:超载和超限是两个概念,超限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各种机动车辆装载货物超过公路管理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体现的是车辆装载与公路的关系。超载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的额定载质量的行为,体现的是车辆本身。
超载超限车辆大多采用装钢板弹簧、加高等办法,使车货总重量大大超过了公路桥梁的设计荷载标准,会引起桥梁结构的破坏,增加公路建设、养护费用,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不仅影响了公路的路产路权保护,还对公路及公路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害。
陈师傅:我们也不想超限超载,因为一旦查到,损失的是我们。打个比方,在运价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人家超载,载上了20吨,而你按限载量只载10吨,那你拉一趟还得赔钱。如果人家一晚上风风火火地开车跑上11趟,而你规规矩矩最多只能跑上五六趟,这样基本上就被淘汰了。
王先生:如果工程车撞人算是偶然事故,但是这么重的车在路上跑,对路面造成损害就是必然了。东环路因为老跑工程车,路面坑坑洼洼不说,装载了泥沙的工程车因为颠簸落下尘土,对环境影响很大。全年查处超限超载工程车1128辆
主持人:整治情况如何?
楼咏伟:2015年,治超办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128辆,其中路政查处超限车辆737辆,卸货8938.07吨;交警查处超载车辆391辆,扣分1203分;恢复非法改装车辆306辆。
通过组织7次大规模的联合治超行动,以全天候流动治超,灵活机动的方式对我市区域内甬临线、下朝线、沿海中线、江拔线等主要路段进行巡查。同时,针对短途砂石料大吨位超限超载车辆为躲避执法而绕行农村公路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合理设置监督举报点,公布举报电话,组织群众一起监督,收到了明显成效。
目前我们将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相结合,构建治超长效机制。在江拔线上安装了一套传感器,工程车开过,就可以检测该车是否存在超载超限的情况。一旦发现,就可以向车主寄送违法告知书。在路政查处的超限车辆中,非现场执法占到了202起。
林孟华:2015年11月9日起,我们会同市交通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建设局、市治超办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全市开展了工程车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定期排查辖区内工程运输企业、车辆及其驾驶人的基本情况,综合运用企业交通安全信用评价、动态监管平台、重点企业抄告约谈、建议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等手段,督促运输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实施“一车一档案”整改措施,对345辆非法加高货厢栏板的工程车逐车建立影像化档案,截至目前,完成了314辆非法加高栏板的割除。市建设局共抽查建筑工地10个,下发整改通知书10份,停工通知书2份。市运管局查处工程车擅自改装4起。
严格实行“六必查”措施,参照“禁酒驾”模式严格执行“现场即报”和“执法记录仪同步摄录”制度。整治期间,共查处工程车违法行为一万余起。形成长效联动机制
主持人: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下步该怎么做?
林孟华:目前,工程车非法加高货车厢栏板的违法行为已经基本得到治理,但是大量商混车、泥浆车普遍存在罐体“大吨小标”、货厢整体改装等违法违规现象。由于此类车辆全为封闭式,在路面管制中难以直接察觉问题。
需尽快建立完善工程车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机制,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方法,推进工程车综合监管工作。
“执弥”:据了解,很多大货车出厂时就是超标的,而大货车车主抱怨的关键问题与价格有关,因为运输价格十几年没有变动,如果政府或者是市场能够提高运输价格的话,他们是不会亏的。水泥、沙石运输既要规范又要有钱可赚,这不光是一家的事情,是整体工程,包括源头生产厂家,比如汽车改装行业、交通、交警、路面的处罚等等都是相关联的。
楼咏伟:目前还存在一些车主不配合执法、冲卡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对这种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并重点开展典型案例宣传。同时,推进非现场执法工作,加强与现场执法的配合,提高处理率。主持人的话———治理工程车,需要做的、能够做的还有很多,有关部门需要瞄准目标,精准发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