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身边,如何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物质和精神生活亟需守护
主持人:我市留守儿童现状如何?留守儿童面临哪些问题?
胡晨光:我们统计的留守儿童标准是,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去年的数据显示,全市共有留守儿童517人,其中小学398人,初中119人,从学校分布看,莼湖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最多。
王方宏:大堰学校共有学生321人,其中留守儿童38人。这些留守儿童或由祖辈照顾,或委托同村的旁系亲属照看。
留守儿童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家庭贫困,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孩子外出打工,大多因为家庭务农收入无法维持稳定的生活。生活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在饮食、就医等方面缺乏照顾。学习上缺乏父母的帮助和监督,孩子对学习极易产生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在人身安全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有一年台风期间,学校统一停课,但有30余名学生家中无人照料,我们只好统一安排他们留在学校,并安排老师全天候照顾管理。
糜洛施:目前,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帮助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心理疏导、精神关怀方面十分有限。虽有些留守儿童表现出更热爱学习、更宽容、更勇敢独立等特点。但心理研究发现,由于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与同龄人相比会更缺乏安全感,存在孤独、自卑、自暴自弃等问题。
全面排查是切实保护的基础
主持人:关心和保护留守儿童,政府、学校、社会做了哪些工作?
胡启尧:3月24日起,我市根据上级要求,由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排查及信息录入工作。具体由公安机关、中小学校、幼儿园向各镇(街道)提供农村留守儿童名册,由镇(街道)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排查数据在4月30日前录入浙江省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此次排查的对象与原来教育部门统计的有所不同。首先是16周岁及以下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这就包括了学龄前儿童;其次,需要满足父母双方均离开奉化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因死亡、失踪、服刑、重残、长期患病等原因无力履行监护责任;最后,未成年人本人留在户籍地。排查的内容也更为细致,包括留守儿童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监护情况,生活状况,相关部门的救助帮扶和关爱服务情况,在校结对帮扶情况。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数据,有利于发动家庭、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关爱活动,真正让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的监护照料。
王方宏:学校设立了红领巾基金,将爱心企业及个人捐赠的善款进行统一管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如无力负担学杂费、餐费,可向学校申请红领巾基金。此外,我们要求班主任特别关注孩子们的行为,一旦出现行为偏差,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节假日,我们还组织留守儿童走出大山参加各类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在精神上给予关怀。
陈标:学校开展“周末嘉年华”系列活动,每月一次在周末走进一个村,以社团引领的方式,组织该村留守儿童参与“户外拓展”、“节目展演”等活动,使这些孩子获得实践体验的乐趣,促其健康成长。
顶层制度设计是根本
主持人: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胡启尧:我认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努力保护和关爱留守儿童固然重要,但光靠这些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心理上的缺失,说到底,对孩子细致周到的呵护只能来自于父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打破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打破阻碍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制度壁垒。
王方宏:社会人士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爱心人士倾向于帮助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相反,性格孤僻、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很难获得社会资助。再如,社会组织、个人在帮助留守儿童时应从他们的需求着眼,比起一股脑儿地买学习用品,不如带孩子们开展一些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最后,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
“柳叶青又青”: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夫妇与孩子共同生活。如对携带子女外出或一方留在子女身边的农民工夫妻,进行适当财政补贴,对父母一方陪伴子女的优先安排另一方就业等。
主持人的话———保护和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汇聚家庭、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力量。除物质帮助外,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的港湾,吹散他们心灵的雾霾,需要给予他们温柔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