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743L/2016-70909 组配分类 统计分析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16-05-06

一季度奉化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字体:【大】 【小】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我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一、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市实现生产总值7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6.7%,增速比去年全年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3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7.23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10.0%。 
    (一)三大产业二稳一快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一季度,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1亿元,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2.1%。春粮面积2.53万亩,比去年增加。生猪存栏13.6万头,出栏量5.9万头,分别同比下降11.5%、15.6%。水产品总产量4.58万吨,增长8.5%。 
    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8.3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1-2月回升2.8个百分点;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规上工业总产值87.3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6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快于规上工业总产值3.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4.6%。其中,小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33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快于规上工业总产值2.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3.0%。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 %,增速快于GDP 3.3个百分点,快于第二产业5.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9.2%,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32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9.05亿元,增长18.8%,其中门票收入0.37亿元,增长17.8%。 (二)“三驾马车”二增一降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其中项目投资3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3%;房地产开发投资9.2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1%。其中民间投资16.04亿元,延续了去年负增长的态势,比去年同期减少0.3%。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我市基础设施投资为13.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7%,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4.2%。其中比重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完成投资5.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9%。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一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5亿元,同比增长10.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5.01亿元,同比增长2.0%。
外贸出口下降明显。受外贸形势持续低迷及大企业影响,我市进出口贸易下滑明显。一季度,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89亿美元,同比下降14.7%。其中,出口4.21亿美元,同比下降13.3%。 
    (三)“三大收入”平稳增长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我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1亿元,增长8.1%。实现税收收入15.2亿元,增长2.9%,税收收入占总收入82.6%,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规模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一季度,我市43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47亿元,同比增长5.9%,分别比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提高2.6、9.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为4.41亿元,同比增长3.5%;119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营业利润595万元,去年同期营业利润亏损757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一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2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 
    (四)支持经济发展的因素趋好 
    存贷款规模保持适度增长,有利于经济运行。3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5.61亿元,同比增长12.8% ,增幅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住户存款增速下降,但仍是存款增长的主力军。3月末,住户存款余额284.87亿元,同比增长4.3%,增幅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占全市存款的55.2%。信贷增速继续放缓,增量略有提升。 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3.17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性贷款需求依然低迷。3月末,企业短期贷款余额228.92亿元,同比下降0.1%。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位回落,仍然依赖政府基建类项目。3月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76.0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同比下降24.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8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0.5%,主要投向政府基建类项目。 
    市场物价温和上扬,有利于经济运行。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3.0%,涨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3.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从所调查的八大类看,呈“七升一降”的态势: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七类价格分别上涨7.6%、3.7%、1.2%、0.8%、0.6%、0.6%和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2%。 
    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两年多来首次环比上涨(0.5%),同比降幅连续收窄。宁波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2%,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0.3%,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一)3月份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1-2月回升2.8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9%,其中工业用电量减少1.5%,增速比1-2月分别回升5.6、7.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4%,增速比1-2月回升1.9个百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2月回升2.4个百分点;自营出口总额减少13.3%,降幅比1-2月收窄8.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3.2%,增速比1-2月回升45.9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有所回升。3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2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上。 
    (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服务业发展快于工业。去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作为第一大产业的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0%,快于工业6.3个百分点,快于GDP3.3 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9.9%,服务业对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工业向中高端迈进。一季度,我市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9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2.3个百分点,且高于宁波平均3.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2.1%;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93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4.1%。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一季度,我市完成服务业投资30.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6.52亿元,增长78.1%,增速高于服务业投资48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69亿元,增长12.8%,增速高于工业投资12.6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76万吨标准煤(为等价值能耗),同比减少4.3%,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9%,八大高重点能耗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5%。 
    (三)就业稳、内需稳、物价稳,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一季度,我市GDP增长6.7%,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从就业看,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定。尽管部分地区、行业受市场影响就业压力有所加大,但在积极就业政策作用下,就业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1-3月份,我市规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14万人,同比减少3.4%,降幅比1-2月收窄0.4个百分点;规上从事服务业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096人,同比增长9.2%;限上从事批零、住餐企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115人,同比略增。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1%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从需求看,外需增速下降但总体平稳。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同时受大企业影响,外贸形势不容乐观。1-3月份,我市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3%。尽管外需偏弱,但内需增长保持稳定。在一系列适度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市场销售保持稳定,投资增长出现回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3.2%。 
    从物价看,涨幅有所扩大但总体平稳。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3.0%,涨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36个百分点,是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