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260XR/2016-09032 | 组配分类 | 乡村振兴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大堰镇 | 发文日期 | 2016-05-20 |
大堰村规民约引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
“位于浙江奉化市的大堰镇,最近乡亲们生活中有了新风尚,家家户户从老到少欢歌笑舞齐背村规民约,还亲切地将村规民约称为‘农村管家’,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堰去瞧一瞧这新鲜事儿吧!”近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走进大堰,就村规民约展开为期近一周的专题拍摄,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在拍摄现场引起关注。那么,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能够吸引到央视前来录制节目呢?据了解,这还要归功于大堰镇的村规民约工作“匠心独运”,让农村老百姓从最初的观望怀疑,转变为踊跃参与。 一是背诵规约有奇招。“你拍一来我拍一,村庄整洁人人记;你拍二来我拍二,开门招商来这儿;你拍三来我拍三,热情好客大家赞……”带有黄梅戏曲调,辅以拍手歌的词,成为老少皆宜的表演曲目。最近这首歌悠扬地传唱在大堰镇谢界山村。“一开始我们村的《谨身十记》有10句话,上了年纪的想要一下子记住,还真不简单,后来村里的德菊姐发挥会唱黄梅调的特长,试用唱歌记词的方式教姐妹们记忆,大家很轻松地学会了!”谢界山村妇女主任毛伟娣告诉笔者,她全程参与村里的村规民约制定,让村民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并不难,多开几次村民会、多走访村民家讲讲也就行了,但现在要求让村民们能背诵,内化于心后才能外化于行,这就很有难度,“怎样的方式才行得通,一开始也是愁坏了,后来多亏热心的外来媳妇王德菊解决了这事儿。”“德菊姐是30多年前嫁到村子里来的,以前自学用黄梅调唱流行歌曲,现在带着大家在村里老庙前的大树下一起唱村规民约,村民劳作之余走过觉得有趣就看看,有些还会参与进来,现在我们背诵村规民约绝对没有问题了!”毛伟娣对这首民约歌在村民间被成功传唱很自豪。要说谢界山村的方法奇,那后畈村的也不错。最近,后畈村刚刚举办“背规约赢奖大赛”,场面非常热闹。村里对背诵村规民约的村民选手予以奖励,如要求背三句奖肥皂,背六句奖洗衣粉,整篇背完奖电风扇,吸引了村民踊跃参与。“一约靠山吃山护林子,二约养育治水一辈子,三约家家户户扫院子……”笔者在现场看到,有些背不出的急得直跺脚,“我心里记得,再等等,我想想!”“哈哈哈……”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比赛的气氛更热烈了。据了解,背诵大赛一时间掀起家家户户背村规、老老少少诵民约的热潮。
二是执行落地村民获益。西堡岙村的“夕宝食堂”通过两年的运营,早已为大堰镇村民们津津乐道、广为称颂,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只需花费150元就能吃上中、晚两餐新鲜丰富的两菜一汤,算下来,每餐伙食费仅2.5元,这样的好事在村规民约《七言村戒》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年轻后生往外跑,村里剩下老对老,集体帮忙来养老,子女莫忘尽孝道”内容宣扬了敬老美德,传递了正能量。据了解,山区老龄化问题凸显,吃饭难已经成了老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他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别提做饭了,能吃上一口新鲜菜也是很不容易的,自从村里办了老年食堂,餐餐新鲜,这村规民约“约”出的实事,别提让老人们多中意了!”一位村干部说,村里毕竟资金有限,老人们上交的伙食费其实也只是象征性的,根本不足以支撑食堂运作,有很多老人们的子女都踊跃捐款,大家非常高兴,也很放心父母在村里吃得好。“现在,很多村民的孩子偶尔回家来都将带着的钱和物品捐给老年食堂,这份孝心让老人们很开心,也很自豪。”村支书王志来告诉笔者,村里还有块“夕宝菜园”,年轻村民义务种地,种出的蔬菜就供应食堂,村规民约解决百姓难题办实事,深得民心。 三是执约公平营造和谐村风。“后山自然村因建机耕路拆除简易厕所引起村民口角矛盾,两位当事人都是事出有因,由于沟通不足引出这场误会,现道德庭根据常照村村规民约第八章‘邻里关系’第九条‘互谅互让,共建和谐村风’条款,对两位当事人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希望两位能够遵守村规民约,认识自己的错误,体谅对方,恢复和谐的邻里关系,如无其他异议,也希望两位能够握手言和。”日前,在常照村道德庭,村民王大姐和汪大哥因为一场误会引起的争执最终在调解下圆满落幕,并对道德庭的公平执约表示满意。一位村干部评价说,他们两人最终能够化怨气为和气,充分体现出大家在遵守村规民约面前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律意识。连日来,笔者在大堰镇各村采访听到的村规民约故事并不止于此。不少干部群众表示,相信随着该项工作不断地深入和创新,最美的乡愁、最美的乡风、最淳朴的民风都将为大堰添上靓丽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