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工资都拿到了吗?
近日,江口人民法庭处理了一起欠薪案件,为尚桥一家机械制造厂的80多名工人要回薪资共计112万余元。
2016年,我区出现了哪些欠薪问题?相关部门又是如何帮助这些企业的员工要回劳动所得?本期民生会客厅,一起关注这个问题。
主持人:康新欣
本期嘉宾:
孙 晶 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
陈永波 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队长
方 杰 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伊莎贝拉”网友
欠薪情况总体好转
主持人:全区2016年欠薪的基本情况如何?
陈永波:2016年,劳动监察部门共处理企业拖欠员工工资案件226件,妥善处理欠薪群体性突发事件44起,为4523名企业员工追讨薪资近6530万元。
方杰:2016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欠薪案件65起,其中劳动报酬212.5万元,涉及相关企业员工197人。与2015年相比,虽然总结案金额上升,但是涉及劳动报酬的金额有所减少,欠薪的总数也在下降,总体上情况在逐步好转。欠薪主要发生在加工制造业或者建设施工领域,但近几年,网络约车行业、电商物流外包行业等新兴领域的欠薪问题有“冒头”迹象。2016年,我区有2起物流行业的欠薪案子,这在奉化是首次出现。
欠薪问题复杂多样
主持人:造成欠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讨薪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孙晶:法院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的被执行企业诚信缺失,在发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就开始为自己逃债做准备,如转移财产、将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七八十岁的老人或无法找到下落的外地人等。有的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不配合执行工作,法定代表人一走了之,或到处躲避,将责任推给政府、法院。有的企业的厂房、机器在金融机构贷款设定抵押,在还不进贷款面临厂房设备被法院拍卖时,就不再支付工人工资,将所欠工资恶意转嫁到金融机构身上。如果法院查到被执行人有逃避执行行为,将依法对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罚款、拘留、公开曝光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在讨薪过程中另一种困难是部分职工采取不理性不合法的讨薪方法,企图给法院、政府施压。有的职工在法院、政府刚刚介入处理时就不断闹事,不给法院、政府正常的、应有的处理时间;有的采取堵路、闹访等不正当的手段讨薪。
陈永波:建设施工领域普遍存在违法转包、分包和以包代管的用工模式,导致劳动关系不明确、用工事实不清楚。一些中小加工制造企业经营不规范、产业层次低下、抗风险能力弱,导致经营不佳,最后往往会拖欠员工工资。
在新兴领域,如电商物流行业中,劳动关系不明确、招用工手续不齐全、工资发放时间不固定。如一些快递员的工资是按件计费,配车与不配车的投递价格不一,超时赔付的惩罚条款复杂等,给防范处置欠薪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伊莎贝拉”:很多职工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尤其是外地打工者文化水平较低,不学法、不懂法,致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既不懂得如何寻求帮助,也拿不出有力证据;或者由于怕失去工作而不敢进行举报投诉,使一些企业主存侥幸心理,助长了部分企业无故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
被欠薪该怎么办
主持人:被欠薪了,该怎么办?有关部门又是怎么做的?
孙晶:首先应保持冷静,要相信、依靠政府和法院,尽量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职工,向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反映,法院会第一时间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查封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然后会开通绿色通道,指派办案骨干优先办理欠薪案件。在此过程中,职工要合法、理性维权,配合法院政府工作。如保管好企业财产,不能哄抢,正确申报所欠工资款,要配合法院查找企业主下落。
陈永波:以往讨薪会在年底一段时间集中爆发,但近几年已经变得常态化。劳动监察部门通过监察员网格巡查、专项检查,以及企业社保缴费等异常信息,及时发现欠薪隐患企业,提早介入,有效处理,力争把欠薪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伊莎贝拉”:在就业前应该了解清楚所去单位的情况,并且签订就业协议,了解清楚就业协议上的条款。工资被拖欠后应该理性维权,不采取极端方式手段。
主持人的话———破除欠薪这一顽疾,维护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更是各级政府应切实担起的责任。禁绝欠薪,关键是在企业,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法制的意识。劳动者本人也要提升自己,做到合理维权、合法维权。同时,要有强有力的保护机制。在讨要工资时,执法部门要成为涉事企业员工的代言人,扭转他们的弱势地位。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黑名单制度和配套措施,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形成多方面威慑。只有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到位,形成制度上的刚性,让老板不敢欠薪不能欠薪,才能让欠薪不再成为每年的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