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无需谈“性”色变

字体:【大】 【小】

    青春期是孩童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悄然改变。面对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大多数孩子都会陷入一种好奇、不安的情绪中。作为父母、教师,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本期民生会客厅,让我们来谈一谈中小学生性教育。 
    不当性教育会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主持人:什么是中小学生性教育?开展中小学生性教育的重要性? 
    陈静静:青春期性心理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因为青春期这一高荷尔蒙状态所引发的特殊心理状态;从狭义上来讲是指青春期男女生性心理。青春期是各项人生关键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恰当地对待,容易导致孩子走向两种极端类型,即压抑型和放纵型。压抑型的孩子会对自身产生羞耻感和自卑感;而放纵型的孩子则容易过早接触性行为,甚至引发滥交。此外,现在的孩子能从网络、电视、书刊上获取性知识,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殖健康和心理造成巨大摧残。 
    蓝海味: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期初期阶段,这时候他们开始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变化。当他们习以为常的身体结构发生变化时,孩子们的内心难免会产生不安全感。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这种变化是正常的,继而引导他们了解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看待异性等,从而缓解他们的紧张和不安。 
    周婷: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性意识的萌芽也更早,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很容易对他们的身心带来伤害。教育部门也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生间开展青春期讲座,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 
    中小学已开展性教育普及课程 
    主持人:目前我区中小学是如何开展性教育的? 
    蓝海味:锦溪小学在校内开设了固定的心理教室,每天午间时段都会有兼职心理教师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我们还会对六年级的学生开展青春期讲座。讲座男女生分开进行,主要从青春期生理和青春期心理两方面进行辅导。同时,我会利用课外活动等时间召开男生小会和女生小会,组织男女生辩论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异性,及时掌握孩子们的变化。目前,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还配有心理健康书籍,同样有助于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陈静静:目前,全区中小学都配有相应数量的心理教师,去年上半年开始,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还对全区中学开展“认识青春期”“认识性”等相关主题的教育,其中初中6节课时,高中4节课时。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发育状况,相应进行授课。 
    家庭开展性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 
    主持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周婷:虽然我家宝宝才上幼儿园,但他在电视上看见接吻的镜头时都会问我,为什么叔叔阿姨要这样。我会告诉他,亲吻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不可以对谁都亲,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我觉得当孩子觉得好奇时,应该进行正面引导,而不是回避。 
    王海涛: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尊重孩子,不要过度干涉孩子。就拿男女生交往来说,父母不应该强制孩子只能和同性接触,而是要告诉他们,在和异性接触时要把握分寸,要懂得保护自己。 
    蓝海味: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平等地接纳孩子们的意见。对于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过早地向他们传输早恋的概念。 
    陈静静:保护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在开展中小学生性教育时,要将家庭教育摆在首位。父母在给孩子普及性知识的时候,不能回避但也不必和盘托出。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描绘一个美好的蓝图,同时也规避了一些比较限制级的内容。 
    当家长发现处于青春期间的孩子与异性有交往时,不必过分紧张。父母应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把男女生的交往放在阳光下,同时鼓励孩子发展各类兴趣。 
    父母在进行性教育时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要一味说教和指责。如果家长的控制欲特别强,可能会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发展成极端心理类型。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心理出现异常,也可向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预约咨询。

    主持人的话:时代在发展,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改变。性意识的萌芽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家长、教师切不可谈“性”色变,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阳光宽松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