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735R/2017-61322 组配分类 其它行政职责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7-05-12

奉化区关于电子废弃物回收与管理的现状和建议

字体:【大】 【小】

  (一)、当前电子废弃物回收与管理的现状

  1、缺乏科学规范的回收体系。目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还处于粗放型的状态,我区获得环保部门技术资质认证的企业只有1家,主要回收党政机关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而90%以上的电子废弃物都是由个体户回收,并由小作坊处理,这种方式已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灰色产业链。

  2、处理水平低,资源浪费,污染环境严重。当前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采用手工拆卸、焚烧、强酸萃取、填埋以及丢弃等低端技术方法,未全面考虑再生资源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导致宝贵的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多头管理,导致监管不力。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10号)要求,对电子废弃物管理实行分级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涉及经信、商务、质监、环保等多个部门。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 、职责不清、监管矛盾等诸多问题,致使在各环节中责任主体不明确,形成灰色地带,产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监管体系失灵现象。

  4、公众意识淡薄,缺乏对资源和电子废弃物危害的认识。由于电子废弃物的自身特点,人们对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知之甚少,对电子废弃物对环境危害性更加缺乏警惕性。

  (二)有关建议

  1、严格监管,从源头减少电子废弃物的总量。总量巨大是当前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从源头减少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国外电子废弃物流入境内,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的总量。

  2、加强电子废弃物处理的制度设计。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权,落实监管责任;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行业规范和环境标准,提高行业门槛,淘汰小规模和无技术的小作坊和企业。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回收处理商、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责任,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模式。

  3、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系统解决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准入机制,明确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必须是高科技、低污染的现代化企业,明确电子生产企业自建和社会开办的专业大型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制定相应合理的回收环节和运输物流费用的指导价。同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非法回收渠道的营运风险和成本。

  4、重点扶持大型专业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电子废弃物处理是需要高成本、高专业性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前期投入较大,收益较慢,企业负担重、积极性不高。建议重点支持大型专业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的建设,支持引进高端处理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低水平、低效果的企业和小作坊。

  5、加强教育培训,扶持企业创新。建议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多种途径、方式向公众广泛宣传电子废弃物对环境、人类的危害和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自觉支持和参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培训机制,对相关行政人员以及生产、销售从业这开展专业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