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奉化规划分局三步走助推历史建筑普查

  从2015年开始,我局启动对全区5个街道及6个镇范围内历史建筑普查。如今,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共有历史建筑1002个,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除采取实地考察、入户走访等传统调查方式外,还使用了无人机、GPS定位等多种新媒体,同时结合1:500等比例尺地形图,绘制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边线,保证了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的“落地”。我区历史文化建筑数量多、规模较大、年代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目前现存历史建筑大多为清代中、后期建筑,少量为民国时期,也有个别明代建筑,建筑年限大多在百年以上。这些建筑布局独特、构思巧妙,外观大气,历史韵味十足。如历史文化名村马头古民居,木制屋梁木墙架,青石雕花门鼓,木栅格门窗上花纹图案精美,屋檐檩子上雕龙附凤,马头墙、青砖黛瓦,凸显了丰富的江南地方建筑文化特色。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历史建筑被当作破旧房屋拆除改造,面目全非,甚至不复存在。现存的历史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界长期日晒风吹雨淋,特别是董家、柏坑等较为偏远山村内一些无人居住的古民居,长时间人去楼空、无人居住,也大都岌岌可危,濒临损毁、坍塌、倾斜等绝境。

  我区现存的历史建筑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消亡,我局分三步走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我局向上争取专项保护资金3420万,有效缓解了建筑修缮费用高、资金缺的困境,充分调动各地保护积极性。然而仅仅靠政府资金是不够的,还应该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科学保护利用,着力化解保护资金匮乏的难题。二是加强日常监管。我局严格审批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严处各类破坏历史建筑行为。去年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结合宁波市局“会员、党员联名村”活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历史文化名村结对服务,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指导和监督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三是科学保护利用。在保护好现存历史建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利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等,加强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让历史建筑“活”起来、“动”起来,增加收入,带动和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快速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