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0655/2017-12263 组配分类 部门街道文件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发文字号 奉教〔2017〕132号 发文日期 2017-09-26 15:40:00 成文日期 2017-09-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字体:【大】 【小】

各初中学校: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浙教基〔2017〕84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初中学习中部分学科分化相对严重的现象,因材施教,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尊重学情差异、体现学科本质、转变学教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尊重差异,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落实因材施教。为不同学习基础与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资源与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创新教学管理。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师资与资源配置上适当向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倾斜。
    促进自主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主管理的习惯,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实施要点
   (一)从实际出发,根据校情自主确定分层教学学科与起始年级。
    1.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目前主要在数学、英语、科学三科中选择进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科,并根据学科特点与学习分化情况确定分层的起始年级,一般不建议在七年级进行。
    2.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应以进度相同的难度分层为主。九年级开始可探索内容分层的拓展性课程。
   (二)科学进行学生分层与动态调整,合理安排分层教学的任课教师。
    1. 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进行学生分层。可分两层,也可分三层,并科学合理地规划各层次的班级数。
    2. 指导学生科学合理选择层次,依照程序提出申请。采用个人志愿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决定学生的层次。重点关注临界区段学生,做好沟通与指导。积极做好对学生、家长的政策解释与宣传动员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与操作办法,确保学生分层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3. 建立学生分层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学生依照程序申请跨层流动。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变化,建议分层班级预留一定名额,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同时允许高层次学生向低层次选择。
    4.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原则上教师须同时承担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时,教学任务分配应综合考虑,用人所长,适人适岗。
   (三)尊重学科特点,坚持“学为中心”,提高教学针对性。
    1. 分层走班教学须尊重学科特点,根据学科知识与能力体系,明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学科教学规律,合理控制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开展学习评价,以落实学习目标,促进思维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探索依托专业功能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2. 采用适切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时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学教方式的转变来推进分层走班教学改革。
    3.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重在让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必要的反复,适当强化并落实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机水平,提振学习信心,培养学习习惯;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重在让学生“学有所成”,帮助学生从模仿到独立,夯实学习基础,唤醒主体意识,体会学习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重在让学生“学有所长”,以欣赏、期待与激励为策略,鼓励自主学习,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提高。对于少数学习能力特别优异的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可采用循序渐进的自学作业,加大自主学习的比重。
   (四)完善适应分层教学的学校教学常规与校本研修。
    1. 根据分层走班教学的特点,建立支持教学常规落实的校本研修制度,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常规的校本研修活动。
    2. 完善学校集体备课的做法,帮助教师确立学科整体思路,掌握分层落实的方法,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等。
    3. 强调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鼓励教师自主选编包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的校本作业,分层次布置、批改和辅导。
   (五)完善走班常态下的班级管理机制和德育工作机制。
    1. 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机制。要重视行政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同时加强教学班的管理。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是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纪律保障、环境布置、教学秩序维护的第一责任人;教学班任课教师须在分层走班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跟进;教学班要设置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和班干部,便于教学班与行政班的沟通。
    2. 完善“德育导师制”。建立相对固定的教师联系学生制度,落实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学生落实行为规范与学习常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六)改进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度。
    1. 改进过程性的学习评价制度。遵循发展性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不同的评价工具引导学生适切地进步。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不同的测试试卷,或同一试卷中包含有区别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促使每位学生都有发展。关注非智力因素在评价中的激励作用。通过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2. 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师评价中,采用学科组团队考核与教师个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学科组的整体水平与合作互助精神。教师个体考核采用发展性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任课教师,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承担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师应在教师绩效考核、校长基金奖励方面有所倾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统筹指导,积极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初中分层走班教学改革是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初中教育理念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普教科、教研室要指导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指导,做好专业引领与交流研讨,各教研员要深入学校,开展现场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研究分层教学的规律,总结走班教学管理的经验。人事科要按编制配齐配足师资,并按每周实际上课时间等因素重新核定相关教师周工作量。人才科要做好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相关教师专项培训。计财科、装备中心要加快推进试点学校的相关设施设备建设。督导科要将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纳入学校发展综合业绩评估体系。
   (二)建立配套制度,重建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方案,排定工作进度,积极有序推进改革。要将分层走班教学与学校育人目标、课程规划、学校管理等相结合。
   (三)把握关键环节,确保分层走班教学不走样。初中基础性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改革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关键点,即:教学内容的分层处理、学生的分层安排及动态调整、分层学科教师的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改进、分层教学效果的评估等。防止出现变相“快慢班”、加剧应试训练、无视学科特点等错误倾向。对于实行变相“快慢班”的学校,将严肃查处,并追究校长责任。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支持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各校要结合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等,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加深师生、家长对走班教学改革意义、步骤、操作方法的认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选择分层层次,打消家长疑虑,取得各方认可。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
201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