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合理合法讨薪 勿踩法律底线

    许犇

  前段时间,城区一高楼上演了“跳楼讨薪”的闹剧。虽然当事人讨要到了报酬,但也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7日的处罚。
  据笔者事后了解,该当事人受罚其实并不冤。首先,其是在所承包的工程并未完工和通过验收的情况下索要报酬;其次按照双方协议,相关报酬并未达到结算时间。后经过公安部门调查,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采用威胁“跳楼”这一极端方式,从而鼓动舆论、引发关注,以施压政府帮助其达成目的的事件。有关部门当时出于群众生命安全考虑而帮助其提前拿到的报酬,最后也要重新核算,决不因为其威胁“跳楼”而让当事人占到额外好处。
  一直以来,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采取威胁“跳楼”、堵路、拉横幅等极端方式讨薪的行为,总能引起各方关注,博得公众同情。但采取极端方式并不代表一定有道理。分析每一起案例,有一部分并非是业主恶意拖欠工资,采取极端方式者无非是欲借这种行为来裹胁政府,满足其无理诉求。
  事实上,在清欠机制已逐步完善、恶意欠薪已经入“罪”的大背景下,保障好职工合法权益、着力规范劳资关系,打击恶意欠薪、侵犯劳动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一直是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履行工作职责的重点。而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是当今每一家企业的重要工作。倘若真的发生劳资纠纷,运用法律手段才是正道,依法讨薪才是根本出路。只要通过正当途径向相关部门反映,劳动保障、工会、建设等单位都是可以依靠的“娘家人”,他们必定会全力介入,第一时间帮助职工解决问题。再退一步讲,如若这些还起不了作用,还有司法程序可走,因为法律是保护每一个公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
  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即便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方法去争取。任何一个公民对法律都要有敬畏之心,切莫以身试法,采用极端、过激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无视法律,罔顾劝诫,盲目采取出格甚至违法的行为来表达诉求,扰乱社会秩序,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还会遭受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