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方言还有多少人在说?
方言传承是不少奉化人关注的一个话题,今年1月,区语委办的一则城区方言发音人的招聘启事再次引起市民关注奉化方言。而去年11月,全国多个大中城市《6-20岁能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片在网上曾引起轰动,宁波、温州、杭州的这一比例垫底全国倒数前5位,宁波更是位列倒数第二。那么今天,我们还需要方言吗?本期民生会客厅让我们来聊聊这一话题。
本期主持:沈珞
本期嘉宾:
顾文斌 区语委办副主任
王衡山 区档案局编研科科长
舒静波 实验小学“宁波走书”社团指导老师
应益兴 奉化方言研究爱好者、企业主
周爽 实验小学学生“宁波走书”社团成员
又欠 网友
还有多少人会说奉化方话
主持人:普通话推广已多年,在跨地域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会说纯正的奉化方话?
王衡山:区档案局自2012年以来,根据省档案局的指示部署,全面实施奉化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在实施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些标准寻找讲方言的人,比如小学高年级至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在外生活工作学习不超过两年等,我们发现,60岁以上符合这些条件的土生土长的奉化人,尤其三代以上都在奉化出生的老人,是讲奉化方言最频繁也是最纯正的群体。
顾文斌:从1月25日发布招聘启事以来,4名城区方言发音人还差1名25-35岁的青年女子发音人没有找到。工作难度超乎我们想象,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些许放宽了招聘条件。找老年发音人还好,找青年发音人太难了!
舒静波:在甄选宁波走书社团成员的过程中,宁波话、奉化话讲得好的孩子真的不多。我们先是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当时大概有300个孩子报名了。经过几轮甄选,符合条件的只有几十人,最后确定了30人作为首批成员,在第一次表演前,我们还是对他们进行了强化的方言培训。
周爽:从幼儿园到现在,同龄人交流大多数时间都是使用普通话,跟父母交流也是如此。我说奉化话较多,是因为外婆是莼湖人,一直跟我说“土话”。
奉化话会消失吗
主持人:会说奉化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方言发展的趋势如何?
王衡山:现在会说奉化话的基本是老人,环境趋势都不同以往,说方言的人增多很难。
舒静波:现在的孩子普通话都说得很好,推普力度已经比以前弱化,去年成立宁波走书社团的同时,我们在全校范围普及宁波走书的知识,鼓励孩子多说方言,特别是对社团成员,鼓励他们回家也多说,但孩子们往往说不了几句就变回普通话了,方言普及还是有难度。
应益兴:我从2013年开始公益做奉化方言教材和方言词语的收集工作,做了3年左右就停止了,其间也出过自己做的教材,还设立了网站,主要是提供给自己的学员。但是为什么我现在不怎么做了?除了精力不足,主要还是语言的发展趋势,说白了,普通话越来越普及,方言很难传承下去,使用范围在快速缩小,而且语言词汇越来越少,很多都被普通话同化了。小语种方言在不断消失,是社会发展所趋,不可避免。
学奉化话还有必要吗
主持人:方言在弱化,我们还有学奉化话的必要吗,说奉化话会影响其他语言的学习吗?
王衡山:说方言的人会更多我估计是个难事,但是保护方言是必要的。经过6年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莼湖、溪口、锦屏、岳林、尚田、江口方桥等片区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建立了奉化方言档案资料库,累计完成方言语音录音、录像档案资料15.5GB,今年计划在西坞、大堰片区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即使将来方言消失,我们的后代还能通过这些历史记忆知道祖先是怎么说话的。
顾文斌:抢救、保护浙江省的语言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好语言文化资源,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语言文化工程。这次我们招聘方言发音人也是基于此。目前还在收集存档阶段,暂时还没有系统教育孩子学方言的工作指示。
又欠: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接触方言后会学不好普通话,但是现在的孩子学英语比以前早了,也更溜了,可是并没有影响普通话的学习。有科学研究表明,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也就是说双语或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应益兴:我觉得学方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高,一切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舒静波:宁波走书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国家对方言保护、地方语言文化的重视,我们还是要把奉化话保护传承下去。
周爽:奉化话是奉化的一个特色,消失了会很可惜。
主持人的话——如果有一天奉化话消失了,我们会不会有遗憾?答案就在我们心里。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当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都不怎么会说奉化话时,可见传承的难度!如何传承好奉化方言,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
本期主持:沈珞
本期嘉宾:
顾文斌 区语委办副主任
王衡山 区档案局编研科科长
舒静波 实验小学“宁波走书”社团指导老师
应益兴 奉化方言研究爱好者、企业主
周爽 实验小学学生“宁波走书”社团成员
又欠 网友
还有多少人会说奉化方话
主持人:普通话推广已多年,在跨地域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会说纯正的奉化方话?
王衡山:区档案局自2012年以来,根据省档案局的指示部署,全面实施奉化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在实施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些标准寻找讲方言的人,比如小学高年级至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在外生活工作学习不超过两年等,我们发现,60岁以上符合这些条件的土生土长的奉化人,尤其三代以上都在奉化出生的老人,是讲奉化方言最频繁也是最纯正的群体。
顾文斌:从1月25日发布招聘启事以来,4名城区方言发音人还差1名25-35岁的青年女子发音人没有找到。工作难度超乎我们想象,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些许放宽了招聘条件。找老年发音人还好,找青年发音人太难了!
舒静波:在甄选宁波走书社团成员的过程中,宁波话、奉化话讲得好的孩子真的不多。我们先是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当时大概有300个孩子报名了。经过几轮甄选,符合条件的只有几十人,最后确定了30人作为首批成员,在第一次表演前,我们还是对他们进行了强化的方言培训。
周爽:从幼儿园到现在,同龄人交流大多数时间都是使用普通话,跟父母交流也是如此。我说奉化话较多,是因为外婆是莼湖人,一直跟我说“土话”。
奉化话会消失吗
主持人:会说奉化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方言发展的趋势如何?
王衡山:现在会说奉化话的基本是老人,环境趋势都不同以往,说方言的人增多很难。
舒静波:现在的孩子普通话都说得很好,推普力度已经比以前弱化,去年成立宁波走书社团的同时,我们在全校范围普及宁波走书的知识,鼓励孩子多说方言,特别是对社团成员,鼓励他们回家也多说,但孩子们往往说不了几句就变回普通话了,方言普及还是有难度。
应益兴:我从2013年开始公益做奉化方言教材和方言词语的收集工作,做了3年左右就停止了,其间也出过自己做的教材,还设立了网站,主要是提供给自己的学员。但是为什么我现在不怎么做了?除了精力不足,主要还是语言的发展趋势,说白了,普通话越来越普及,方言很难传承下去,使用范围在快速缩小,而且语言词汇越来越少,很多都被普通话同化了。小语种方言在不断消失,是社会发展所趋,不可避免。
学奉化话还有必要吗
主持人:方言在弱化,我们还有学奉化话的必要吗,说奉化话会影响其他语言的学习吗?
王衡山:说方言的人会更多我估计是个难事,但是保护方言是必要的。经过6年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莼湖、溪口、锦屏、岳林、尚田、江口方桥等片区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建立了奉化方言档案资料库,累计完成方言语音录音、录像档案资料15.5GB,今年计划在西坞、大堰片区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即使将来方言消失,我们的后代还能通过这些历史记忆知道祖先是怎么说话的。
顾文斌:抢救、保护浙江省的语言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好语言文化资源,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语言文化工程。这次我们招聘方言发音人也是基于此。目前还在收集存档阶段,暂时还没有系统教育孩子学方言的工作指示。
又欠: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接触方言后会学不好普通话,但是现在的孩子学英语比以前早了,也更溜了,可是并没有影响普通话的学习。有科学研究表明,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也就是说双语或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应益兴:我觉得学方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高,一切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舒静波:宁波走书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国家对方言保护、地方语言文化的重视,我们还是要把奉化话保护传承下去。
周爽:奉化话是奉化的一个特色,消失了会很可惜。
主持人的话——如果有一天奉化话消失了,我们会不会有遗憾?答案就在我们心里。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当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都不怎么会说奉化话时,可见传承的难度!如何传承好奉化方言,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