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桃乡萧王庙迎来“甜蜜季”
通讯员 何好斌
又是一年水蜜桃成熟的季节,行走在“书香桃源、剡东古镇”萧王庙,到处散发着醉人的桃香。
蜜桃飘香销售忙
眼下水蜜桃大量上市,是林家村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最热闹的时候,从凌晨三四点开始,每天前来卖桃的农户和选购水蜜桃的购销商络绎不绝。整个市场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市场外的公路上,也摆满了一车车桃子,呈现着一派购销两旺景象,桃农露着笑脸,沉浸在丰收喜悦之中。
在采访中,笔者见到了购销大户贝来明,今天他又收购了几万斤水蜜桃。经过多年积累,他的销售网越织越大,贝来明说,今年的销路比去年好很多,每天可卖出3万公斤左右的水蜜桃。
除了本地购销商,一家专门做宁波地区生鲜果蔬的电商也将工作场地搬到了林家水蜜桃交易市场,线上接单后现场打包快递,最近几天销售高峰,每天发货2000单以上。
奉化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原为林家村村民自发集聚销售形成的交易点,后在林家村的组织下,在现有市场南侧划定了一块10余亩的土地,作为村民销售水蜜桃场地。2002年由该村耕人书院牵头在桃花盛开时于市场内举办“桃花笔会”,因反响较好,在2009年由街道组织举办萧王庙桃花节。因林家村“天下第一桃园”的成功打造,历年桃花节、桃花笔会的举办,萧王庙街道的水蜜桃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高,奉化各地以及周边市、县的桃农纷纷来该市场交易。由于人数众多且缺乏管理,每年的交易季节市场内部及周边秩序混乱、交通堵塞,又因泉溪江5号地块开发和桃子产业的发展壮大,原市场已逐步不适应总体规划,也无法满足桃农的交易需要。2013年街道在现有市场位置征用土地约17亩,重新建设奉化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在2015年街道投资600多万元再次扩建桃子市场,将面积扩至18亩,并将地坪浇为沥清,新建管理用房120平方米,完善厕所、指示牌、钢棚等配套设施。
今年的水蜜桃产量较去年明显增加,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市场内客商云集,日收桃万斤以上收购大户13家,收桃小贩有5000余户。
据水蜜桃交易市场管理人员介绍,整个市场每天销售水蜜桃达20万公斤,特别是今年快递公司进驻以后,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新鲜的水蜜桃发送到全国各地,大幅度提升了水蜜桃的销售量,减轻了水蜜桃交易市场的压力,让桃农乐在脸上,喜在心里。
种桃人家林雪辉
见到林雪辉时,他刚从地里回来,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孔,透着桃农固有的淳朴。今年51岁的林雪辉,是土生土长的萧王庙街道林家村人,种植水蜜桃已经28年。用他的话来说,是闻着“天下第一桃园”的桃花香、吃着山上的水蜜桃长大的。
“最初的时候什么也不会,也没有地方可以学,都是靠自己慢慢摸索的。”林雪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颇深,“早些年桃树发病,心里很着急,却没有太多的办法。现在有什么问题,直接可以问农技站,方便多了。”
之前林雪辉并不种水蜜桃,20岁出头的他曾跑到黑龙江养蜜蜂,每天风餐露宿追赶花期,没有取得成功。23岁那年,创业失败的林雪辉回到林家村,在山上开了2亩荒地,开始了种植水蜜桃这份“甜蜜的事业”。
多年的经验告诉林雪辉,种植水蜜桃主要是整形修剪、疏果施肥、防病除虫、果实采摘这四个方面。很多东西嘴巴讲讲很省力,真正在操作的时候要做到“适时适度”,却有不小的难度。由于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栽培技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林雪辉一眼就能看出水蜜桃生长过程中的“需要”,总能适时适度地让桃树“满意”。
现在林雪辉共种植水蜜桃20亩,有良方、湖景玉露等4个品种,最近正是水蜜桃采摘最忙的时节。林雪辉告诉笔者,每天晚上11点出门去山上摘桃,3点半左右摘好,将桃子拉到市场上去卖,前两天人也累倒了。
对于未来水蜜桃的种植,林雪辉有着自己的打算:一方面是要发展早熟和晚熟品种,延长水蜜桃的成熟时间,那样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集中上市,相对来说不会这么辛苦;另一方面,要多和桃农们交流,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升水蜜桃的品质。
打响水蜜桃品牌
袁义刚今年41岁,是萧王庙街道棠岙村溪下自然村人,从父辈开始种植水蜜桃。作为年轻一代的种植户,袁义刚对于水蜜桃的销售有着自己独特的办法。
今年水蜜桃成熟时节,袁义刚和11个志同道合的水蜜桃种植大户联合起来,严格把关,统一销售,共同推出奉化山地水蜜桃“阿拉布袋”品牌,扩大奉化水蜜桃的影响力。
袁义刚介绍说,“阿拉布袋”的名称一方面是源于奉化水蜜桃的历史,相传是布袋和尚(弥勒佛)带到长汀村的瑶池蟠桃,展示奉化人对水蜜桃品质的执著追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弥勒文化,传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奉化。
作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奉化水蜜桃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区,种植过程中坚持物理除草除虫,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无论从果型、色泽还是口感方面来说,都是优质的,这也是很多外地桃要冒充奉化水蜜桃的原因。
“销售水蜜桃,产品质量是最关键的。”袁义刚告诉笔者,“我们在水蜜桃的果型、重量、色泽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哪怕有一点瑕疵都会淘汰掉。哪怕少卖一个,也不会因为产品质量,损坏了奉化水蜜桃的名声。”
据了解,目前“阿拉布袋”水蜜桃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分设在杭州、义乌、温州、宁波等地的直销店销售,另外一个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售卖。根据前期的销售情况来看,效果非常不错。
作为“阿拉布袋”品牌推广的第一年,袁义刚坦言,很多东西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对奉化水蜜桃的品质非常有信心,对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很有信心。
“现在奉化在发展全域旅游,接下来也想好好去规划一下,尝试着开拓一个水蜜桃采摘区域,供游客前往体验,带动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还有就是想开发水蜜桃干、水蜜桃汁、水蜜桃酒等产品,延伸水蜜桃产业链,提升水蜜桃的品牌影响力。”
水蜜桃酒初酿成
在萧王庙街道云集村良浪溪自然村,有这么一家企业,因为每年目睹桃农熟桃卖不完,白白扔掉太可惜,就想着能够研究一条路子,帮助桃农“消化”成熟的水蜜桃,延伸奉化水蜜桃产业链。经过一年的研发尝试,终于酿制出了一款散发着浓浓桃香的水蜜桃白酒。
近日,笔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水蜜桃白酒的研发企业——宁波弥香源果酒有限公司探个究竟。刚走进酒厂的大门,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清新而醉人。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笔者看到,一箱箱清洗干净的水蜜桃整齐地码放着,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四五个工人正忙碌着将水蜜桃摆放到传送带上,送进机器去核去皮,打磨成粘稠的桃浆,然后通过管道直接灌进发酵缸,加入配料后发酵。“从水蜜桃打浆、发酵,到酿出白酒,大概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酒厂负责人郑亚龙说,“我们这个水蜜桃白酒有45度,果香很浓,口感非常好。”
郑亚龙告诉笔者,酿制水蜜桃白酒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年4月,他去温州拜访一位战友,正好碰到战友在酿制猕猴桃酒,他因此受到了启发。
“我们奉化是中国水蜜桃之乡,相比猕猴桃,味甜多汁的水蜜桃用来酿制白酒那是再好不过了。”郑亚龙回忆说,“回来以后我就找了酿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起研发水蜜桃白酒,最终获得了成功。”
据介绍,去年郑亚龙一共收购了15万公斤水蜜桃用于研发试验,经过设备改进、技术改造后,酿酒工艺逐步稳定,具备了批量生产的条件。
“7月1日开始,我们到水蜜桃市场大量收购水蜜桃,每天收8-10万斤左右,今年计划收购250万斤。”郑亚龙告诉笔者,“成熟的水蜜桃不方便长途运输,我们的初衷也是想帮桃农增加点收入。”
目前,水蜜桃白酒已经尝试在市场上销售,较短的时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给了企业很大的信心,接下来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奉化水蜜桃文化品牌。
“酒香也要勤吆喝,现在市场对我们的水蜜桃白酒评价不错,我们也要更好地回应消费者的期待。”说起下一步的营销计划,郑亚龙胸有成竹,“我们已经设计了崭新的包装,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策划,在明年9月之前打开宁波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大家不仅知道奉化有漫山遍野的桃花,有甜而不腻的水蜜桃,还有回味悠长的水蜜桃酒。”
又是一年水蜜桃成熟的季节,行走在“书香桃源、剡东古镇”萧王庙,到处散发着醉人的桃香。
蜜桃飘香销售忙
眼下水蜜桃大量上市,是林家村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最热闹的时候,从凌晨三四点开始,每天前来卖桃的农户和选购水蜜桃的购销商络绎不绝。整个市场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市场外的公路上,也摆满了一车车桃子,呈现着一派购销两旺景象,桃农露着笑脸,沉浸在丰收喜悦之中。
在采访中,笔者见到了购销大户贝来明,今天他又收购了几万斤水蜜桃。经过多年积累,他的销售网越织越大,贝来明说,今年的销路比去年好很多,每天可卖出3万公斤左右的水蜜桃。
除了本地购销商,一家专门做宁波地区生鲜果蔬的电商也将工作场地搬到了林家水蜜桃交易市场,线上接单后现场打包快递,最近几天销售高峰,每天发货2000单以上。
奉化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原为林家村村民自发集聚销售形成的交易点,后在林家村的组织下,在现有市场南侧划定了一块10余亩的土地,作为村民销售水蜜桃场地。2002年由该村耕人书院牵头在桃花盛开时于市场内举办“桃花笔会”,因反响较好,在2009年由街道组织举办萧王庙桃花节。因林家村“天下第一桃园”的成功打造,历年桃花节、桃花笔会的举办,萧王庙街道的水蜜桃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高,奉化各地以及周边市、县的桃农纷纷来该市场交易。由于人数众多且缺乏管理,每年的交易季节市场内部及周边秩序混乱、交通堵塞,又因泉溪江5号地块开发和桃子产业的发展壮大,原市场已逐步不适应总体规划,也无法满足桃农的交易需要。2013年街道在现有市场位置征用土地约17亩,重新建设奉化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在2015年街道投资600多万元再次扩建桃子市场,将面积扩至18亩,并将地坪浇为沥清,新建管理用房120平方米,完善厕所、指示牌、钢棚等配套设施。
今年的水蜜桃产量较去年明显增加,水蜜桃地产交易市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市场内客商云集,日收桃万斤以上收购大户13家,收桃小贩有5000余户。
据水蜜桃交易市场管理人员介绍,整个市场每天销售水蜜桃达20万公斤,特别是今年快递公司进驻以后,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新鲜的水蜜桃发送到全国各地,大幅度提升了水蜜桃的销售量,减轻了水蜜桃交易市场的压力,让桃农乐在脸上,喜在心里。
种桃人家林雪辉
见到林雪辉时,他刚从地里回来,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孔,透着桃农固有的淳朴。今年51岁的林雪辉,是土生土长的萧王庙街道林家村人,种植水蜜桃已经28年。用他的话来说,是闻着“天下第一桃园”的桃花香、吃着山上的水蜜桃长大的。
“最初的时候什么也不会,也没有地方可以学,都是靠自己慢慢摸索的。”林雪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颇深,“早些年桃树发病,心里很着急,却没有太多的办法。现在有什么问题,直接可以问农技站,方便多了。”
之前林雪辉并不种水蜜桃,20岁出头的他曾跑到黑龙江养蜜蜂,每天风餐露宿追赶花期,没有取得成功。23岁那年,创业失败的林雪辉回到林家村,在山上开了2亩荒地,开始了种植水蜜桃这份“甜蜜的事业”。
多年的经验告诉林雪辉,种植水蜜桃主要是整形修剪、疏果施肥、防病除虫、果实采摘这四个方面。很多东西嘴巴讲讲很省力,真正在操作的时候要做到“适时适度”,却有不小的难度。由于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栽培技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林雪辉一眼就能看出水蜜桃生长过程中的“需要”,总能适时适度地让桃树“满意”。
现在林雪辉共种植水蜜桃20亩,有良方、湖景玉露等4个品种,最近正是水蜜桃采摘最忙的时节。林雪辉告诉笔者,每天晚上11点出门去山上摘桃,3点半左右摘好,将桃子拉到市场上去卖,前两天人也累倒了。
对于未来水蜜桃的种植,林雪辉有着自己的打算:一方面是要发展早熟和晚熟品种,延长水蜜桃的成熟时间,那样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集中上市,相对来说不会这么辛苦;另一方面,要多和桃农们交流,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升水蜜桃的品质。
打响水蜜桃品牌
袁义刚今年41岁,是萧王庙街道棠岙村溪下自然村人,从父辈开始种植水蜜桃。作为年轻一代的种植户,袁义刚对于水蜜桃的销售有着自己独特的办法。
今年水蜜桃成熟时节,袁义刚和11个志同道合的水蜜桃种植大户联合起来,严格把关,统一销售,共同推出奉化山地水蜜桃“阿拉布袋”品牌,扩大奉化水蜜桃的影响力。
袁义刚介绍说,“阿拉布袋”的名称一方面是源于奉化水蜜桃的历史,相传是布袋和尚(弥勒佛)带到长汀村的瑶池蟠桃,展示奉化人对水蜜桃品质的执著追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弥勒文化,传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奉化。
作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奉化水蜜桃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区,种植过程中坚持物理除草除虫,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无论从果型、色泽还是口感方面来说,都是优质的,这也是很多外地桃要冒充奉化水蜜桃的原因。
“销售水蜜桃,产品质量是最关键的。”袁义刚告诉笔者,“我们在水蜜桃的果型、重量、色泽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哪怕有一点瑕疵都会淘汰掉。哪怕少卖一个,也不会因为产品质量,损坏了奉化水蜜桃的名声。”
据了解,目前“阿拉布袋”水蜜桃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分设在杭州、义乌、温州、宁波等地的直销店销售,另外一个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售卖。根据前期的销售情况来看,效果非常不错。
作为“阿拉布袋”品牌推广的第一年,袁义刚坦言,很多东西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对奉化水蜜桃的品质非常有信心,对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很有信心。
“现在奉化在发展全域旅游,接下来也想好好去规划一下,尝试着开拓一个水蜜桃采摘区域,供游客前往体验,带动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还有就是想开发水蜜桃干、水蜜桃汁、水蜜桃酒等产品,延伸水蜜桃产业链,提升水蜜桃的品牌影响力。”
水蜜桃酒初酿成
在萧王庙街道云集村良浪溪自然村,有这么一家企业,因为每年目睹桃农熟桃卖不完,白白扔掉太可惜,就想着能够研究一条路子,帮助桃农“消化”成熟的水蜜桃,延伸奉化水蜜桃产业链。经过一年的研发尝试,终于酿制出了一款散发着浓浓桃香的水蜜桃白酒。
近日,笔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水蜜桃白酒的研发企业——宁波弥香源果酒有限公司探个究竟。刚走进酒厂的大门,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清新而醉人。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笔者看到,一箱箱清洗干净的水蜜桃整齐地码放着,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四五个工人正忙碌着将水蜜桃摆放到传送带上,送进机器去核去皮,打磨成粘稠的桃浆,然后通过管道直接灌进发酵缸,加入配料后发酵。“从水蜜桃打浆、发酵,到酿出白酒,大概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酒厂负责人郑亚龙说,“我们这个水蜜桃白酒有45度,果香很浓,口感非常好。”
郑亚龙告诉笔者,酿制水蜜桃白酒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年4月,他去温州拜访一位战友,正好碰到战友在酿制猕猴桃酒,他因此受到了启发。
“我们奉化是中国水蜜桃之乡,相比猕猴桃,味甜多汁的水蜜桃用来酿制白酒那是再好不过了。”郑亚龙回忆说,“回来以后我就找了酿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起研发水蜜桃白酒,最终获得了成功。”
据介绍,去年郑亚龙一共收购了15万公斤水蜜桃用于研发试验,经过设备改进、技术改造后,酿酒工艺逐步稳定,具备了批量生产的条件。
“7月1日开始,我们到水蜜桃市场大量收购水蜜桃,每天收8-10万斤左右,今年计划收购250万斤。”郑亚龙告诉笔者,“成熟的水蜜桃不方便长途运输,我们的初衷也是想帮桃农增加点收入。”
目前,水蜜桃白酒已经尝试在市场上销售,较短的时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给了企业很大的信心,接下来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奉化水蜜桃文化品牌。
“酒香也要勤吆喝,现在市场对我们的水蜜桃白酒评价不错,我们也要更好地回应消费者的期待。”说起下一步的营销计划,郑亚龙胸有成竹,“我们已经设计了崭新的包装,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策划,在明年9月之前打开宁波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大家不仅知道奉化有漫山遍野的桃花,有甜而不腻的水蜜桃,还有回味悠长的水蜜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