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2626L/2018-12234 组配分类 部门街道文件 主题分类 医疗保健
发文字号 裘政〔2018〕102号 发文日期 2018-08-10 成文日期 2018-08-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发布机构 裘村镇

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大】 【小】

各镇属有关部门、行政村:

  现将《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部署,按照《宁波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甬综治办〔2018〕12号)文件要求,为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预防矛盾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科学提炼新时代“枫桥经验”丰富内涵,按照党政领导、综治协调、卫计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运行机制,构建以普遍服务为前端、监测预警为中端、精准干预为末端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018年底在全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完善、平台健全、人员齐备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具体指标如下:

  (一)八大类特殊人群的排查发现率、登记造册率达到90%,监测预警及时率、个体干预率达到85%。

  (二)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调查完成率、诊断及时率达到 95%,报告患病率达到4‰以上。

  (三)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人群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中学学生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5%。

  (四)镇综合指挥中心、镇综治工作平台中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信息模块,心理服务信息入库率达到100%;特殊人群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建成率达到95%以上。

  (五)镇至少有 1 名心理咨询辅导员;每个村(居)至少配置 1 名经过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系统培训的社会工作者。

  三、主要任务

  (一)搭建层级化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1.建立镇心理服务站。镇政府负责本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综治中心,结合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平台”建设,至少设立1个心理服务站,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1名,定期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建立村(居)心理咨询室。普遍建立村(居)心理咨询室,组织相关志愿者团队(心理辅导员、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在村(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二)培育多元化社会心理服务团队

  1.组建社会心理服务专家团队。以卫生、教育等系统专家为骨干,同时吸纳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工会、团委、妇联等人才资源,组建区级专家团队,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服务、宣教及培训计划,为基层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成长平台,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培训、学术交流和沙龙活动,提高心理服务人员的咨询技能与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组建专兼职心理服务队伍。以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人员为主,建立心理服务工作队伍,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将村(居)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等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兼职工作者,对其开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危机干预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3.组建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联合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鼓励专业人才及社会力量加入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分享会、团体活动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科普宣教等心理支持。

  (三)建立全程化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健康讲座视频、微电影、纪录片等宣传视频制作,通过宁波市健康教育云平台进基层循环播放,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以重大卫生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报纸、微信、网站等宣传媒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公益宣传活动;每个村(居)至少有 1 个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橱窗或公共电子显示屏,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

  2.建立健全日常排查评估机制。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底座”作用,组织村(居)干部、网格员等进村入户,做好特殊人群排查摸底、社会心理信息采集等工作。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大类人群,尤其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在逃、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人员及本地需要关注的其他人员(计生特殊家庭、产后抑郁对象)等八类特殊人群,逐一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工作,形成特殊人群心理服务与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社会矛盾风险化解、全科网格建设“三结合”的工作格局。

  3.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分级干预机制。依托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信息库,建立特殊人群心理问题红黄绿“三色等级预警”机制,即“红”色为高危对象、“黄”色为关注对象、“绿”色为一般对象。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心理救助”,对服刑、刑满释放人员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援助”,对涉罪未成年人、涉毒、涉稳、邪教等人员实施“心理纠正”,对特殊利益群体实施“心理干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心理疏导”,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救治救助”,努力实现高危对象无自伤自残、肇事肇祸,关注对象无恶意闹访、随意缠访,一般对象无消极冲动行为的“三无”目标。

  4.建立健全“3+1”心理服务延伸工作机制。在城中村改造、企业关停搬迁、突发社会公共事件、重大涉稳问题、疑难信访问题等重点领域,开展心理延伸服务,进一步拓展心理服务覆盖面。建立矛盾化解(综治)、法律援助(司法)、帮扶救助(民政)与心理疏导干预有机结合的“3+1”服务机制。将区、镇、村(居)三级综治工作平台与心理服务工作衔接,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利益诉求,消除和减少群众负面情绪。将心理服务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帮助群众了解政策信息,增强法律自律和道德自律。将心理服务与帮扶救助结合起来,对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失常等人员给予帮扶救助。

  5.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机制。继续深化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推进分类帮扶救助和一站式服务等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探索建立监护人责任险制度;推进精神卫生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诊断评估、分级管理、定期面访、治疗康复等服务水平,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责任倒查制度,力争实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六个零”目标,即:排查零盲区、管理零遗漏、服务零距离、衔接零缝隙、处置零闪失、命案零容忍。

  6.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机制。以区一级工作推动的基础上,将心理服务信息纳入政法信息化建设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支持。探索开发手机App,提供心理服务点位置查询导航、问题人群简易筛查评估等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服务。依托宁波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在册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施监测预警管理,并将红色预警对象及时推送至综治平安信息系统中,提升干预的时效性。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一级相应成立以政法副书记任组长、文卫副镇长为副组长,社事办、综治办等相关科室为成员的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在社事办,由文卫副镇长任主任,具体落实辖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二)落实工作保障。参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加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力度,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严格落实各项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社会参与。要积极发动社会群体,建立完善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联动机制;开发适宜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和内容,及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推动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的重要参与者。

  (四)强化督导考核。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年度综治平安考核的内容,对有关部门、行政村开展评估、督导、考核、激励、惩戒等。对因工作不重视、落实不到位导致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依法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