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7369622371/2019-50829 | 组配分类 | 专项经费 | 主题分类 |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19-12-19 |
2019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绩效报告
2019年,我区持续加大“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力度,坚持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为主线,以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区教育局为主要实施单位,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村后备劳动力、乡村管理服务人才等为对象,对接市场需要和农民需求,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造就现代农业领军人才,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管理人才,先后开设了农业农村电商、水蜜桃草莓等主导产业生产管理、营销、品牌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管理等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2019年,我区共完成农民培训工作任务5543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193人次,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0人,普及性培训3300人。录入《浙江省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信息系统》的实用人才数据累计14583人,其中2019年新增人才1047人,超额完成宁波市下达的农民培训考核任务“完成农民培训4360人次、农村实用人才新增960人”两个关键指标。县级财政投入那么教育培训资金合计50万元。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培训任务,制定培训方案。
今年宁波市下达我区农民培训任务数4360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960人(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训210人次、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培训100人次,乡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训200人次,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150,乡村管理人才培训3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0人次,普及性培训3100人才。
按照区委农培办要求,区农合联、区教育局认真制定和细化年度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任务分解到农合联属各单位和各镇(街道)成人学校,明确新思路、新办法,为今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
充分整合和发挥社会培训机构、镇街道成校、农合联、供销社基层社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势,开展各类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素质提升工作
1、多措并举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能提升培训
继续发挥区农业农村局三农田间学校培训平台作用,培训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整合57名农技干部、34名土专家、9支产业技术创新和专家服务团队组成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以农民为中心,以大地为课堂,做到传授知识与交流经验两不误,多措并举出成效,通过三农大课堂送教下乡、集中培训、召开现场会、专家田头授课、农民上门咨询等多种培训方式和途径,针对性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邀请宁波农业农合联、宁波市农科院等专家为全区中粮大户、蔬菜瓜果种植户、水果种植户等对象,开展水蜜桃、草莓、蔬菜种植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操作及安全法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50多期,培训农民达5300多人次,发放资料5500余份。3月分结合备春耕生产,会同江口街道开展政策咨询、农技问答、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发放、信息发布、问技解惑、田间指导等丰富多彩活动和助农增收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班,现场参加咨询达300多人次,培训100多人。10月份起,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区农业农村局组成9支农技专家团队开展送学上门活动,联村联社联企联场联户,创建“样板田”做给农民“看”,建立“田间课堂+实训基地”的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模式,发挥示范基地对农民培训的主学堂作用,帮助农民转变农业发展思路,掌握农业关键技术,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
2、因需制宜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结合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发展需求,以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化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大力推进职业农民专业化、精致化培训。委托洪翔技术学校、城市职业培训学校等社会化培训机构开展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乡村创业创新人才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各类人才500余人次;根据农民需求,委托各镇(街道)成人学校结合水蜜桃、草莓等主导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开展多期种植管理培育、分级包装和营销技能开展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工作;组织新型水蜜桃种植示范主体江苏无锡惠山区阳山镇、上海青浦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金山区天母果园学习产业发展情況,生产技术、机械化、节水灌溉、品牌运营、市场渠道、扶持政策、技术推广、市场准入等技能;与高校合作大力培育我区“领军型”、“带头人”和“创业型”、“管理型”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共培训3期近200人次,培训对象以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农民工,以及有志于农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培训以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农产品电商营销策略,公司合同法等实用理论和知识,进一步转变观念,认识先进理念,提高农业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
3、利用乡创平台积极培育创业创新人才。充分建设和利用我区各类乡创平台,引进创业导师,引导支持海归人士、工商业主、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退伍转业军人等各类人才下乡创业,通过农旅结合、农产品与文创结合、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等课程,加强对创业创新人才培训,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电商等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培育一批“农创客”、“青创客”等“新农人”。 2019年通过5家乡创平台,共开展各类创业创新培训、沙龙、观摩、头脑风暴等50余次,新培育孵化创业创新人才60余人。
4、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开展乡村管理人才培训。为提高文化礼堂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的作用,从而切实管好用好农村文化礼堂,8月份,我区在西坞街道金峨村召开文化礼堂管理员暨“甬礼堂”平台培训会,各镇(街道)宣传干事、全区188家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员参加培训会。
5、多渠道开展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合作,对农业主体实施远程教育培训,利用农民信箱、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新型高效农业模式推广技术、休闲创意农业探索、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指导和新品种引进指导,此举延长了农民培训链,拓展了培训空间,让更多的农户受益于农业科技培训盛宴,探索出农民终身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三)加强“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信息系统”学习管理和信息报送
“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信息系统”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既是各級乡村振兴人才规划制定的依据,也是毎年人オ考核的内容之一。今年接手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更新,前期已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要求完成新培育的农村实用人才及时录入人才数据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数录入信息的规范与完整性审核,确保与报表的实际完成人数相应。2019年新增农村实用人才1047人。由于前期农民培训工作基础性学员数据不完善,今年只将培训班名单录入系统,缺少学员数。根据培训进度报送制度工作要求,每个月及时将农民培训进度月报表做好统计上报。12月20日前初步完成年度数库整理.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使用
根据《奉化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岗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05〕5号)和2019年财政预算资金安排数,结合全年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完成情况,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将2019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专项扶持资金合计50万元分解拨付至主要实施单位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区教育局,由两个部门实施资金使用管理。
三、存在问题
2019年机构改革,年中农民教育培训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职能工作移交,通过近半年逐步熟悉和磨合,对标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基本完成了全年度培训任务,但是尚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
1、培训档案不完善。职能交接,移交的2019年有关农民教育培训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相关的年度方案、文件等均缺失。区农合联农民培训台账培训计划、总结均缺失,档案不完整。
2、培训制度不健全。原“劳动力素质提升农民培训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均未制定。近年来在培训资金使用上虽然遵守每天400元开支补助标准,但外出培训有突破(见农合联培训档案),培训工作开展随意性大。
3、培训工作不规范。由于没有明确的培训标准和要求,造成培训工作通知、培训内容、师资、学员签到、经费支出等各环节均不规范。如培训学员签到身份证等信息不完善,致使相关培训信息难以对应录入“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信息系统”。
4、培训资金缺少。财政年安排培训资金50万元,对应上级考核任务4360人次,因此在完成培训任务上勉为其难。
5、部分培训项目未能做到实事求是,按需培训,出现培训报名少,招生培难问题。如区教育局主持的后备劳动力培训,150名培训任务,经过主培学校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最后完成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