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智慧校园带给了我们什么?

字体:【大】 【小】

随着网络的普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完善,智能化教育的优势不断凸显,我区各校均开展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本期民生会客厅,让我们一起谈谈智慧校园对学校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主持人 袁伟鑫

本期嘉宾:

王科科   教师进修学校装备部主任

赵芳燕   方桥小学校长

吕科      居敬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负责人

毛凌      市民

“噬元兽小喵”  网友

“智慧校园”逐渐在各校普及

主持人:目前我区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何?

王科科:宁波市教育系统在“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目标。从网络环境建设方面来说,目前奉化教育城域网已覆盖所有中小学、职高、直属幼儿园、民办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乡镇街道成人学校、乡镇街道中心(实验)幼儿园。2018年开始新建学校实现万兆接入教育城域网,千兆到桌面,以更好地适应智慧教育应用对互联网带宽的需求。软件平台方面主要使用了省市“智慧学习平台”“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从教学条件方面来说,智慧教育应用的主要场景在课堂,多终端互动、管理维护智能、多功能集成的多媒体设备是必备的。近3年,82%的普通教室已经更换触屏一体机或电子白板,能满足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专用教室还是以传统多媒体为主。

吕科:居敬小学是我区第一批智慧校园创建成功的学校之一,学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教育应用平台和腾讯智慧校园的微官网,这两个平台实现了信息一对多的传播,互动性更强。引进了宁波智慧教育平台、腾讯智慧校园工作台实现智慧办公。借助宁波智慧教育平台的智慧资源中心,我校已经建立贴近课堂教学的全学科资源体系,实现教学资源互联互通。利用多元化、多渠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每班都建有“空中家校桥”“班级空间”“学生个人空间”。学校引进了腾讯智慧校园,老师们可以借助企业微信直接与家长沟通,开展1对1或群组交流互动,实现师生、生生、家长与家长之间互通交流,分享亲子教育经验和教育信息。家校互动平台的应用,方便家校从中了解问题,简便了家校沟通,增强家校互动的粘性,真正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

“智慧校园”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主持人: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智慧校园有哪些优势?

王科科:目前我们正在系统内推动师生在省市“智慧学习平台”的应用,响应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目标。去年,我们已引入首都师大COP课堂大数据诊断项目,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我们正在逐步改造学校的标准化无线覆盖,更好地适配移动终端教学与管理的各种场景。学校也在加强创新实验室、创客环境的搭建。智慧校园在学校管理以及学生培养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学校管理可以从PC端过渡到多终端配合智能管理,工作效率更高;“智慧学习平台”内大量教学资源的供给,教师备授课效率更高,质量也更好。智慧校园建设最大的成果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探究能力,未来在互联网工作、生活中有效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各种新媒体、新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认知更加立体形象,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多样化。

赵芳燕:我们使用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每位学生有一个电子手环,手环上有二维码,通过手环,学生可以用来考勤,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评价,同时家长也会收到相关评价,同时配套这套评价系统建立了成长超市,学生可以凭借积分兑换奖品。通过系统可以按照时间生成一份大数据报告,这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利。智慧校园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全新改变。

毛凌:我观看过孩子教室里电子白板的使用,感觉特别方便,一些原先枯燥的内容,被很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这样的教学确实非常有效。

“智慧校园”还将有更多应用

主持人:对智慧校园,我们还将开展哪些方面的探索应用?

王科科:我们将在改善专用教室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学校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建设工程,实现标准无线覆盖学校重要教学场所,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目标打通最后一道“瓶颈”,同时各个学校也将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智慧教育应用方面的探索。

赵芳燕:我们将继续拓展手环的功能,比如使用手环可以借阅图书,学生看了什么书,喜欢哪一类的书,都会体现在评价报告上,更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噬元兽小喵:科技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革命,强大的智慧功能,让课堂也更加丰富多彩,希望智慧课堂更加丰富和实用。

主持人的话:信息技术不仅为教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拓展了教育资源,还推动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智能应用会运用到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