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0655/2019-12237 | 组配分类 | 部门街道文件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 |
---|---|---|---|---|---|
发文字号 | 奉教〔2019〕59号 | 发文日期 | 2019-04-03 15:38:28 | 成文日期 | 2019-04-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直属学校(单位)、镇(街道)教办、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民工子弟(民办)学校、完小(教学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中小学生(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提升学校安全教育水平和学生安全素养,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基本规范的通知》(安委办〔2017〕35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教基司函〔2019〕7号)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宁波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为主要载体,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主题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年度学校安全教育各项活动,丰富师生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安全预防意识、提升师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自救互救的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二、2019年度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一)扫黑除恶宣传教育
教育目的:宣传黑恶势力的危害性;宣传着重打击的十类黑恶势力犯罪;宣传举报渠道。使扫黑除恶工作入脑入心,让全体师生及家长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来。
教育内容:通过发放扫黑除恶宣传资料、组织主题班会、悬挂横幅、设立宣传阵地、发放告家长书等途径,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营造全区教育系统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教育安排:3月份开始。
(二)“安全教育日”专题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提高中小学生(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中小学生(幼儿)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内容:组织观看教育部委托湖南卫视制作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各校可结合节目内容开展安全教育。
教育安排:3月25日左右。
(三)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育目的:帮助学生、家长及教师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防范学生溺水意识,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学生防溺水“八个一”活动:召开一次师生防溺水教育动员大会;利用平台组织一次学生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师生观看一部防溺水教育宣传片;举行一次以防溺水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出一期以学生防溺水为主题的专题黑板报;发放一份教育部《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见附件1);开展一次学生防溺水教师家访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次学校周边地区溺水隐患排查活动等。完成宁波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生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周末及暑期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提醒工作。
教育安排:4-9月份组织实施。
(四)校园应急宣传月活动
教育目的:进一步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提高预防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内容:结合“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重点宣传和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配合开展“5.12”警报试鸣工作;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教育安排:5月份。
(五)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教育目的:增强学校师生各类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内容:了解和掌握呼吸道异物、蛰伤咬伤、落水溺水、烧伤烫伤、中暑、关节脱臼、创伤出血、心肺复苏等急救处理方法。
教育安排:5月份和10月份,通过系列教育,组织各类急救主题的自救互救现场讲授、互动体验活动等形式实施。
(六)校园防欺凌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学生明白校园欺凌的危害,自觉远离校园欺凌,学会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强化安全意识。
教育内容: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调适心理的方法,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建立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健康档案。
教育安排:6月份或其他时间,根据学校实际和上级部署,利用宁波市安全教育平台,结合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和其他形式开展教育。
(七)科学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增强学校对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活动。
教育内容:深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情况,重点关注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加强教育引导,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等管理工作,建设校园绿色网络,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及时发放回收《教育部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见附件2)。
教育安排:暑假和寒假放假前。
(八)反恐怖宣传教育
教育目的:提升中小学生反恐怖意识和应对恐怖袭击的自救能力。
教育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法规,观看影像资料,开展校园保安装备使用等技能培训,张贴《公民防范恐怖袭击基本常识》,通过校园电子屏幕、校讯通、家长微信群等途径宣传反恐怖主义工作意义。
教育安排:9月份。
(九)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宣传教育
教育目的:通过宣传教育,从舆论上营造防范宗教渗透的环境氛围,增强学生防范宗教渗透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内容:加大国家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通过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安排:9月份或其他时间。
(十)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教育目的: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围绕提升教育系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提高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意识开展教育,防范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育内容:利用宁波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和学校其他教育载体,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教育安排:10月份。
(十一)冬季安全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学生知晓冬季防火知识、用电用水用气安全知识、冬季健康卫生知识和冬季出行注意事项,科学燃放烟花爆竹,科学应对冰雪灾害天气,保障外出安全。
教育内容:冬季防火知识,用电用水用气安全知识,冬季健康卫生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加强校园内严禁玩火和春节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等火灾预防教育;加强雨雪灾害天气安全教育;开展学生上放学途中交通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家长在冬季护送学生上放学途中注意事项。
教育安排:11月至2020年1月。
(十二)开展“11.9”全国消防日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结合冬季安全教育,强化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
教育内容: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安排:“11.9”全国消防日。
(十三)“全国交通安全日”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确保安全出行。
教育内容:交通法规知识宣讲教育,学当交通“小警察”,争当维护交通安全志愿者,通过“小手拉大手”提高学生和家长交通安全出行意识。
教育安排:“12.2”全国交通安全日。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全盘谋划。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根据本实施意见,制订本校本园的学期安全教育计划,统筹安排学校安全教育演练各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创新形式,注重效果,确保学校安全教育演练工作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加强学生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减灾、预防毒品、危化品安全、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方面的教育。要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节假日、寒暑假和开学后等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突出安全教育内容,切实增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安全意识,使师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要丰富学校安全教育载体的多样性,除依托宁波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教育外,还要结合本地本校安全形势,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安全教育基地等作用,上好安全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安全教育贯穿全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到警钟长鸣,毫不松懈。同时要强化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建立安全提醒制度,让家长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管后的看护责任。
(三)严格要求,强化督查。区教育局将把学校安全教育、演练开展情况作为对各教办、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同时对宁波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教师授课完成率和学生作业完成率不达标的学校进行通报。各教办要及时抓好监督检查,督促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落实学校安全教育、演练活动。区教育局将通过明查暗访、“等级平安校园”评估等形式,对各地各校开展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附件:1.教育部《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2.教育部《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3.家长回执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
2019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