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合力筑起爱的小窝|萧王庙“春泥计划”暨暑期假日学校火热开班

时光转瞬即逝,一个不同于往年的7月——以及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暑假终于来临了。即使是连绵不绝的雨季也抵挡不住小学生对放假休息游玩的渴望和兴奋之情,为更好保障假期返乡村民及在企职工子女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萧王庙街道关工委携手辖区内各行政村、企业,开展“春泥计划”暨暑期假日学校培训班。此外,还特别邀请到了宁波工程学院和医药高专学校的大学生前来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受到各学生群体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岭丰村:遨游在神秘莫测的书法世界

走进林长兴书法小屋,所闻之味皆为墨香。一排排简简单单的小桌子,一层层叠得整整齐齐的宣纸,一支支蘸满墨汁的羊毫毛笔,无一不诉说着书法神秘的魅力。“我家这个淘气包,放假了在家里睡到日上三竿,然后起来了就是疯玩,作业也不写。不过一摸到毛笔,就跟屁股沾了胶水一样,坐下来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一位在门口等候的母亲笑言,听人说这边有个很不错的书法教学点,她就特意从宁波把孩子送来学习。这个书法班开班才一个礼拜,有些刚开始入门的小朋友已经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楷体字,效果明显。

牌亭村:传承古老的水蜜桃栽培技术

    课程开始前,来自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就把一颗颗刚摘下的新鲜水蜜桃分发给在场的学生,并要求上课的时候要保持水蜜桃的完整(好动贪吃的小朋友表示真的很难熬!)。原来,他们正在为小朋友介绍水蜜桃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著名产地、栽培技术以及食药用价值,旨在传承村内老桃农们长年累月总结形成的桃子栽培技术。小朋友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表示桃子像“屁股”,有的说桃子喜欢潮湿的生长环境……最后,老师们为小朋友总结了相关知识,在一片啃桃子的砸吧声中,既收获了“美味”,又学习了宝贵的栽桃技术,对推动珍贵农业栽培技术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后竺村:在垃圾分类游戏中寓教于乐

“绿厨厨”、“黑其其”、“红危危”、“蓝宝宝”,后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来自宁波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在台上教起了垃圾分类“小口诀”,为村里的儿童带来一堂精彩的垃圾分类趣味课。后竺村是这次暑期假日学校人数最多的开办地点,总共报名25人,而大学生团队也有9人。“村里为我们解决了食宿问题,我们还能完成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然后把我们平时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全部教给这些可爱的小孩子,可谓是两全其美。”大一学生郭宏斌对笔者说道。学生们还为天性爱玩的小孩子准备了分类实践小游戏,即通过抓阄的方式获得一张纸片,上面写有各种垃圾,然后将其正确分类的小朋友能获得额外准备的小礼品一份。“这堂课非常有意义,垃圾分类是一项长远浩大的环境工程,在小时候就养成这个好习惯至关重要。”后竺村村委程元红提到。

爱伊美:沉浸在红帮裁缝的美丽传说

地点转换至爱伊美制衣有限公司员工宿舍二楼,简单布置的教室里安静地坐着两排认真听课的学生们。“红帮精神是爱伊美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致力于弘扬和传播这样一种兢兢业业、刻苦奋斗的钻研精神。”来自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璐婷老师说到。据该托管班负责人斯旭介绍,爱伊美暑期小候鸟托管班开办已逾7年,旨在为企业上班的职工子女提供一个能够学习、游戏、成长的良好环境。托管班设有图书借阅点、候鸟文化墙、乒乓球桌等,氛围良好,生活气息浓厚。“下午的课,老师给了我们两张衣服形状的纸,让我们自己在上面画喜欢的图案,然后用胶带粘起来,就可以穿在身上啦!”这样趣味且有创意的课程,让这些小朋友认识到了衣服的简要制作过程,体会到了设计、美工、缝合过程的艰辛和不易,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