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坞“三字诀”提升文化礼堂功效
记者 陈培芳 通讯员 薛丛川 张深
本报讯 西坞街道上榜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街道)名单。
荣誉的背后,是近年来该街道坚持念好建、管、用“三字诀”,不断强化规范管理、特色建设和活动开展,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功效,将其打造成农村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
去年10月,西坞街道庙后周村文化礼堂落成,并举行文艺晚会,由村民自编自导的精彩节目赢得了观众阵阵叫好。“文化礼堂建成后,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打牌打麻将、吵架怄气的现象明显减少。现在大家没事就相约来礼堂跳舞、运动健身、聊天谈心,村民之间更加亲近了,文化素养也普遍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周小川感叹道,文化礼堂成了维系乡亲们情感的一条新纽带。
据了解,在文化礼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西坞街道始终注重结合各村村史村情,除按规定配备“五廊两堂”外,还充分融入特色自然人文资源,如金峨村、蒋家池头村、税务场村的文化礼堂,分别植入杜鹃花、慈孝、王正廷等当地鲜明特色元素。
在管理上,该街道采取“星级评定”制度,建立以专职文化管理员、文化礼堂志愿者服务队等为核心的文化礼堂管理体系,吸收热心群众参与,每个文化礼堂均配备10人以上的志愿者队伍、拥有2支以上的文艺志愿演出队伍。截至目前,该街道2个文化礼堂荣膺省五星级文化礼堂,1人荣获市“最美文化礼堂人”,2首村歌荣获市优秀村歌。
在使用上,该街道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倡导以孝为先、邻里互助、家庭和睦、村民和谐、礼尚往来的良好风尚,将道德讲堂、“春泥计划”、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点等阵地整合到文化礼堂中,积极挖掘宣扬引领农村发展、移风易俗整治、家风家训建设、最美西坞人等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村民多用“讲白搭”“三句半”“唱新闻”等形式讲“家常事”和唱“文明调”。同时,该街道持续加大“送”文化力度,通过开展文化走亲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并组织举办了“古镇七夕节”“杜鹃花文化节”“我们的村晚”等特色活动,成为承载当地乡土文化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