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家政服务需要更多“新鲜血液”

字体:【大】 【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进入寻常百姓家后,消费者对家政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也有了更高要求。本期“民生会客厅”让我们共同关注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

主持人 毛超峥

本期嘉宾:

顾红杰    宁波市奉化区城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

王莞儿    宁波惠生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先生    市民

“往事如风”  网友

家政服务培训内容多样

主持人:目前常见的家政服务培训课程有哪些,培训人员就业前景如何?

顾红杰:我们学校是宁波市家庭服务培训基地之一,自2012年上半年开设家政服务培训课程以来,设有养老护理、母婴、小儿按摩等专业培训课程,今年已培训人员500名。我校开办的家政服务培训分为初级班、提升班和研修班。初级班面向有从事家政服务意向,但缺乏专业技能的人群,学习时长为10天,通过“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初步的家政服务技能。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从初级班结业的学员只有近10%的人员最终会选择长期从事家政服务行业。提升班面向的是有就业、创业意向的人员,学习时长为2个至3个月,以实操教学为主,并安排学员进入家政服务公司实习。研修班主要和家政服务公司合作开展,面向的是工作经验丰富,想进一步更新家政服务知识的家政服务员,学习时长在2天至3天。

从近几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家政服务员需求紧俏,尤其到了年节,更是“一员难求”,但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目前也存在几个明显短板,例如高龄化、零散化、人员平均学历不高等,这些是目前行业发展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家政服务员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

主持人:家政服务人员的市场供需情况如何,企业是如何开展培训的?

王莞儿:我们企业目前有钟点工、保姆、护工、母婴师、育婴师、居家养老护理员等工种,其中育婴师在市场上最紧缺。家政服务市场近年来前景广阔,需求量大,但人员紧缺且流动较为频繁,尤其是月嫂和钟点工,当他们通过客人带客人的方式积累了足够客源后,常常会选择脱离公司单干。在家政服务行业,主要靠阿姨介绍阿姨或公司自主物色的形式来吸纳人员,而且就业人员的年龄普遍在50岁至65岁之间,月嫂、育婴师的年龄相对年轻,但也基本在40岁至50岁。

以前,家政服务员的从业门槛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现在消费者对于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针对不同工种组织不同内容的专业培训,例如针对育婴师,我们邀请学前教育的相关老师及医院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前来授课。而居家养老护理员则要学习急救、常见慢性病护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外,职业道德培训也是日常培训中的重要一环。明年起,我们还将重点抓好人员的岗前培训,推动家政服务人员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

家政服务行业需要“高精尖”人才

主持人: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还需哪些要素?

王莞儿:现在高校开设了家政服务专业,我们也曾招聘过几名高校毕业生从事行政管理岗位,但最终他们未能在家政行业坚持下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就业观,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家政服务就是“伺候人”,社会地位低,不愿从事这一行业;二是服务行业的特性导致工作内容较为细碎繁琐,会让从业者认为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家政服务行业需要像高校毕业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来推动行业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行业发展,让市民正视家政服务员这一职业,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其中。

蒋先生:家政服务人员帮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烦忧,但近几年关于该行业的一些负面新闻也不免让我们有些担心,家政行业的发展不能仅靠企业抱团,政府部门也要主动出手,让“黑心”的家政服务人员无所遁形。

“往事如风”:现在市面上的不少钟点工、护工、月嫂都是单干,一旦发生服务纠纷,消费者投诉无门只能自咽苦果,有关部门能不能建立家政服务人员“黑名单”,对于存在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采取行业禁入措施,避免消费者“踩雷”。

主持人的话——2019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促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并从促进家政服务企业进社区、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由此可见,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与社会民生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家政服务行业才能满足不断提升的民生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