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溪口“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接受“省考”

通讯员 卓建青 周吉娜

本报讯  10月27日,由省美丽城镇办督导组组长吕辉带队的省美丽城镇建设考核组来到溪口,开展美丽城镇样板创建验收工作。此前,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走进最美城镇》之系列报道,用近10分钟时间,详尽报道了溪口争创全省美丽城镇样板镇成果。

近年来,溪口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美标准”,立足“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定位,以“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民国文化第一名镇”建设为总抓手,坚持“五大原则”,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美丽城镇建设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

绘好美丽城镇蓝图

强化顶层设计。抢抓宁波打造“名城名都”历史机遇,确定“以建设全球佛教名山为核心,海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根本,特色产业集聚区为支撑”的发展定位,并明确“东城西游、一心两翼”功能布局和“城市东进、旅游西联、区块集聚、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

强化规划引领。立足溪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景区的生态优势,精心编制《溪口镇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确定打造浙江省首批文旅型美丽城镇样板镇的目标定位、全力建成“中国健康美丽名镇”的总体定位和“蒋氏故里、弥勒圣地、山水天堂”的形象定位,全面引领“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带动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强化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立涵盖项目决策、立项、实施等全过程的控制体系,确保每个项目的选址、建筑风格、高度色彩等符合规划要求,凸显溪口特色。其中,今年安排的13个美丽城镇建设行动计划项目已基本完工。

坚持保护优先

擦亮美丽城镇底色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五水共治”,累计铺设污水管网196公里,镇区和行政村实现截污纳管全覆盖,成功创建省“污水零直排区”;积极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累计完成退花还林20255亩,新增生态公益林11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8%以上。

突出建筑风貌保护。在有效保护建成区传统街巷等基础上,通过世行贷款改造武岭西路,还原“三里长街”的民国风貌,并通过中兴路等主要街区道路的立面改造,凸显民国文化古镇韵味。强化绿化景观改造,提升沿河沿溪等重要节点景观,打造溪南桥、剡江景观廊道等一批精品工程,优化公共微空间。

突出历史文化传承。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积极推进溪口博物馆建设和非遗申报。目前,全镇共有各级非遗15项,其中布袋和尚传说、奉化布龙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且成功创建宁波非遗特色小镇。

坚持建管并重

补齐美丽城镇短板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围绕民生和旅游发展需要,3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共铺设自来水管网28.6公里、新增镇区停车位2000余个等,随着新自来水厂、北环线等重大市政项目的先后竣工,镇区交通环线全面打通,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补齐城乡宜居短板。积极实施城乡安居工程,加大古镇区企业、学校等非旅游功能外迁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东部新城开发,3年累计完成棚户区拆迁40.6万平方米,建成桃李一品、泰悦首府等高品质小区10个。积极打造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10分钟建成区生活圈,通过建立“1+1+6”(李惠利医院+溪口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合作新模式,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城市三甲医院+流动医疗服务队”的无缝诊治网络;建立覆盖全镇村(社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网络,全省首个全龄层医养结合的大爱书院小镇成为民政部爱晚工程的样板项目;投入近1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艾迪国际幼儿园建成开园,武岭小学成功创建首批市级智慧校园。

补齐文明素养短板。以“三改一拆”“我们的家园”建设等为抓手,集中推进违建拆除、环境卫生、农村旱厕、垃圾分类四大整治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年来,累计拆除违建52.7万平方米,完成“三改”95.8万平方米,拆除农村旱厕5068处,文明实践站(所)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城乡颜值、居民素养双双提升。

坚持产城融合

突出美丽城镇特色

融合名山名镇建设。加快“中国佛教五大名山”打造,通过整体搬迁34家“低小散”企业和两次利用一个废弃石矿坑,为总投资22.86亿元的弥勒文化园建设腾出空间,浙江佛学院建成投用,弥勒圣坛基本完工,名山建设“一核一带两组团”的总体布局基本成型。名镇品质显著提升,通过拆迁原溪口宾馆区块的9家“低小散”企业,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民国风情街区,全力打造集民国历史旅游、电影拍摄基地、休闲观光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商业综合体;通过武岭西路步行街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和武岭文化集市打造,凸显民国文化古镇风貌和民国旅游体验。

融合全域旅游创建。坚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发展齐头并进,全力打造“全景溪口”。省旅游风情小镇成功创建,徐凫岩玻璃栈道建成开游,总投资40亿元的商量岗森林度假区雏形已现,岩头村晋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葛竹等6个村分别获评省、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三十六湾等11个村分别获评A级以上景区村。去年,全镇共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42亿元。

融合产业转型迭新。积极改革创新,混改成立溪口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成立雪窦影视公司,投拍的弥勒主题动画片《神奇布袋小子》在央视开播,首部本土电影《青苔花开》杀青。创新“工业地产”模式,加快旧工业园区改造,气动智创产业园和美容美发器具产业园两大小微产业园初具规模。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新引进的今日生物科技循环园等新兴产业平台正紧锣密鼓推进,产业加快向生态型、科技型迭代。

坚持智慧治理

实现美丽城镇蝶变

提升智慧政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149项可审批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成为全市典型。

提升智慧城管水平。以省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为突破口,通过建设“智慧景区”等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执法力量,承接区级10类301项行政执法权,推行联动执法、综合执法。

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在实现农村公共出入口雪亮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智安小区12个,并以宁波市矛盾问题化解处置试点为契机,建立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为一体的镇—村(社区)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强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完美无止境。溪口“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建设正在谋求理想目标。以“小城镇、大格局,小山水、大文章,小平台、大产业,小空间、大品味”理念,溪口将拉高标杆、提高标准,深入做好“保持底色、擦亮本色、彰显特色”三篇文章,力争打造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先行者,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