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647B/2020-110095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综合类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水利局 | 发文日期 | 2020-12-04 |
2021年水利工作思路奉化区水利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奉化区水利局以“开好局”、“起好步”为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围绕“补短板、强监管、走前列”的总要求,聚焦水利领域薄弱环节,以提质升级为核心,着力构建水利发展新格局,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一)以项目投资为重点,着力构造水利建设新格局
我局计划完成水利投资204692.6万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计划完成水利投资165000万元,面上水利工程计划完成水利投资32387.5万元,水利维护及管理计划完成水利投资7285.1万元,供节引水(行业)管理20万元。
一是强势推进重点工程。宁波奉化区葛岙水库工程计划完成投资50000万元,管理业增幅为减(2020年1-9月81268万元);亭下灌区三干渠(倪家碶河)整治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9000万元;奉化区龙潭滞洪分洪区改造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0000万元;甬江防洪东江剡江奉化段堤防整治工程二期计划完成投资6000万元;鱼山与大欧泵站工程计划完成投资9000万元;滨海新区沿海中线以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0000万元;松岙镇域水利工程综合治理计划完成投资31000万元。同时,柏坑水库扩容工程,目前正积极成立指挥部。此外,明年将储备以下几个重点项目:1、奉化区山煌河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4600万元;2、奉化区锦屏街道水凉河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850万元;3、奉化区岳林街道启门河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9600万元;4、奉化区大蒲湾河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4600万元;5、奉化区剡江(后竺-周村)右岸堤防加固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5600万元;6、奉化区松岙镇镇域水利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82100万元;7、奉化区河泊所溪及支流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4000万元。
二是稳步推进面上工程。计划完成河湖库塘清淤25万方,投资625万元;计划完成3座水库(大埠水库、石门岙水库、牛坑水库)除险加固,累计投资857.5万元。计划完成15座山塘治理,累计投资1581万元;计划完成岳林街道水环境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768万元;计划完成箭岭村水环境整治工程、孔峙村水环境整治工程等12个水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投资2533万元。水文“5+1”(水文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计划完成投资886万元。小流域山洪灾害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00万元。计划完成小流域治理9条(其中续建5条),计划投资10258万元。河道清障项目计划完成投资50万元。智慧水利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50万元。计划完成小狮子口塘除险加固工程、东西湾塘除险加固工程、飞跃塘除险加固工程、外新塘除险加固工程4个海塘提标工程,共计投资12979万元。
三是高标准推进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在巩固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成果的同时,重点抓好村级水站水费收缴工作,全面推行分类水价、阶梯水价制度,对低收入农户等特殊家庭采取限额内先收后返等政策,切实提升农村居民安全用水、有偿用水、节水用水意识。
(二)以强化责任为根本,着力构造水利监管新格局
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编制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全面响应国家节水行动,建立健全节水制度。强化农饮水统管力度,确保全区农村供水城乡同质、同安全。除镇级水厂管理的水厂(站)外,实现全区农村水站物业化管理全覆盖;探索建立农村水站运维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水站多级沉淀池建设,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持续加大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上游村庄河道保洁,实现饮用水源地安全达标创建。加强乡镇水厂规范化管理,取缔沿海三镇已接通大管网供水的乡镇水厂,组织取水计量设施率定,降低管网漏损率。同时,做好供水企业管理。
二是推进河湖管理。加快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开展河道清淤工程,改善河道水质。推进广渡堰改造工程,增加城区沟渠等小微水体生态配水量。推进小流域工程,计划治理9条小流域工程,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实行四项制度(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并动员村监会力量,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工程的监管,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完工验收后及时移交当地镇(街道)和村管理,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治理成果长久发挥效益。实现水面率提升,加强非法占用水域查处,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增加水域面积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占用水域面积,通过占补平衡达到水域面积不下降,2021年新增水域面积6万平方米。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四明山区封禁育林,小流域治理等方式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2.7平方公里(具体以宁波下达任务为准),与发改住建联动及时掌握开发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及时完成水土保持遥感图斑复核工作。
三是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加强水文基础建设,深入开展水文站网优化与改造提升工程,大中型水库全部实现流量监测,小型水库都要具备水雨情监测能力,同步实施智慧水文建设。计划新建水文测站1处,新建及改建水位站20处,新建雨量站2处,并完善工情监测站点建设。完成全区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完善监测预警平台,延长预警预见期;全面推进监测预警指标复核校验,完成山洪灾害阈值复核及优化调整工作。编制横山水库、亭下水库预泄方案,开展精细化控运与下泄措施能力研究。继续开展海塘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三年清零行动。计划进行小狮子口除险加固工程、东西湾塘除险加固工程、飞跃塘除险加固工程和外新塘除险加固工程等4个海塘提标改造工作,开展3座水库(大埠水库、石门岙水库、牛坑水库)及15座山塘的除险加固工作。修订完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全面推进水利设施影响区域的防御预案编制,进一步强化小流域山洪群测群防,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修订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防御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期间的统一调用。完善防御抢险专家库,不断增强人员实战经验和能力。
四是完善建设项目管理。加强工程前期、设计、建设和验收全过程监管,以专项行动和“飞检”为抓手,督促落实工程参建各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全面落实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我局计划完成以概算建安批复5000万以上项目的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以“四不二直”突击检查为手段,及时督促落实隐患整改,不断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重大水安全事件和事故发生。继续做好信用评价,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聘请水利专家,对在建工程合同金额500万以上的施工单位按季度进行信用评价和打分;对同金额30万以上的监理单位一年两次进行信用评价和打分;对同金额30万以上的设计单位一年一次进行信用评价和打分;并将评分情况反馈至宁波市招投标管理部门,与企业的招投标直接挂钩。
五是开展数字水利建设。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造水利的方法途径,计划对24个水位监测站、1个流量监测、1个蒸发站、1个自动化控制设备及44路视频监控加大智慧水利建设力度。推进水管理平台建设,以“互联网+政务”和“互联网+监管”等工作为抓手,构建完善共建共享的水利数据仓。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减事项、减流程、减时间,提升审批服务质量,严格按规定收费。继续推进水利三化改革,2020年我区被列为“三化”改革示范县,溪口镇自来水厂被列为“三化”改革示范工程。下步,我局将加快推进“三化”改革工作,在年底前完成“一县一方案”编制、示范工程创建以及水利工程物业化率或颁证率达到25%.同时,积极做好水利工程划界工作,并学习“德清”经验,制订水利设施确权颁证和产权移交实施办法,为产权化打下基础。此外,积极培育水利工程管护企业,为下步物业化提供保障。
(三)以产权创新为动力,着力构造水利改革新格局
为更好践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域防洪服从流域防洪”的治水理念,更好实现区域洪水原地消纳的工作目标,我区在奉化江及其支流河道中梯级布置了一些蓄滞洪区,层层滞洪,“给洪水以出路”,大大减轻了奉化江及其支流河道的防洪压力,有效降低了老百姓因灾损失。如杀鸡湾蓄滞洪区,为实现该蓄滞洪区拆除了胡家渡村和北渡村共670户村民形成美丽田园为宁波滞洪2小时,已在2018年底建设完成。但是蓄滞洪区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我区计划以土地租赁的方式向胡家渡村租赁蓄滞洪区土地20年,并把这笔租赁费转化为农业保险费(农作物、专业养殖和经济林,分别按照蓄滞洪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0—70%、40—50%、40—50%补偿)来保障农民的农作物和养殖业等不受损失,提高农民生活生产幸福指数。下步计划,将向南做好东江奉化火车站西侧湿地工程。通过调蓄区间的联网联调,该区可错峰调控县江、东江、剡江三大干流的近1500万方超额洪水,实现洪水涝水原地消纳,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四)以理念更新为主线,着力构造水利发展新格局
一是牢牢把握节水优先的根本方针。宁波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15立方米(按2018年常住人口计算),只有浙江省人均水平的六成,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目前,宁波市用水方式还比较粗放,万元GDP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1,远低于0.7~0.8 的世界先进水平。因此,要充分认识节水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并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精准把握各类用水主体的价格敏感阈值,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促进“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转变。建立水源差异化的供水价格体系,鼓励和支持利用再生水,减少对清水的消耗。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化调整城镇供水价格,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鼓励实行特种行业水价。健全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区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支持低消耗用水、鼓励回收利用水、限制超量取用水。有序扩大水资源费改税实施范围,改革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统筹税费关系,对高耗水行业、超计划用水以及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取用地下水,适当提高税额标准。
二是牢牢把握空间均衡的重大原则。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水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守空间均衡的重大原则,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如我局明年计划依托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启动许家岸水库替代方案(岩头水库、锦溪水库)的前期研究及溪口镇防洪专题研究。依托水利改革综合规划,开展剡江—县江—东江南排至象山港工程
三要牢牢把握水利+文化的两手发力。水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是水利行业的文化,更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文化。加强水文化建设,是增强全社会的水意识的需要。水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关联,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水利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加强水文化建设,就是为了以水文化为纽带,在人、水、社会、经济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和支撑点,用文化的力量,提高全社会对水和水利的认识程度,提高全社会爱水、惜水、护水和科学用水的意识,为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我们可以沿着“水路走读宁波”,弄清宁波地域文化与水的有机联系,挖掘、弘扬宁波先进文化。如我区以打造剡江水文化带为契机,续写剡江水与周边文化、旅游华丽篇章。
(五)以争当窗口为标杆,着力构造水利“十四五”规划新格局
我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改革创新,两手发力。”为原则,至2025年,我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保障可靠、适度超前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和制度完备、管控有序、智能高效的现代水治理体系。目前,初步匡算“十四五”水利建设总投资规模为181.68亿元,扣除“十三五”完成投资54.19亿元,十四五实际总投资127.49亿元。
一是补齐工程短板。1、持续完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以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海塘安澜千亿工程为主导,通过加固干堤、海塘,直接提升城市防洪能力;采取蓄(推进葛岙水库工程建设、开展许江岸水库替代工程岩头水库和跸驻水库的前期工作)、滞(实施龙潭滞洪分洪区改造工程)、分(开展奉化江上游南分工程研究和实施龙潭滞洪分洪区改造工程)、挡开展实施剡江、县江、东江部分河段干堤加固工程、实施海塘提升工程)、排(实施奉化平原河道整治及平原强排工程、西坞圩区、以松岙镇、裘村镇、莼湖镇等为主的水利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沟通平原水系、新增平原强排能力60m3/s)等综合措施,建成“洪涝兼治、蓄排统筹、分级设防”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区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着力构筑水灾害防治的坚固屏障,形成与“两个高水平”相适宜或适度超前的防洪减灾体系。2、加强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继续推进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水资源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实施柏坑水库扩容工程、九峰山水库扩容工程,增加水源供水能力,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分散点农村饮用水二次提标工程,高标准的全面解决农村饮水量质安全问题,实现城乡居民同网同质饮水;继续实施灌区配套提升,腾挪用水空间,提升工程标准化、智慧化管护水平。3、注重构建全域“美丽河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文化,打造“美丽河湖”、建设幸福河。实施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方门江等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对广大城镇及农村水系生态化建设,改善村镇面貌,构建全区“美丽河网”。实施平原河网连通工程。结合平原排涝工程建设,实施平原河网连通和生态化改造工程,提升平原河网水环境。实施水生态保护工程。以亭下、横山等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提升为重点,带动全区湖库的生态保护,全面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评估,以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为重点,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4、更加注重水利智慧化建设。按照全省深入推进数字强省建设、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宁波市智慧水利建设的部署开展水利智慧化建设,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科学、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奉化水利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水利行业强监管。通过加强江河湖泊监管、水利工程监管、水利资金监管、水资源监管和水土保持监管,完善水利行业监管体系,制定出台水利监督规定、水利监督队伍管理办法和各业务领域监督检查办法等一系列监管制度,监督工作规范有序,以大数据、智能化提高行业监管效能。
三是改革创新走前列。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牵引,撬动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围绕国家节水行动健全完善节水机制,高标准推动“河(湖)长制”,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推进区域水利综合性改革,增创浙江水利改革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四是行业能力提档升级。以加强依法治水、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三种方式,完善水法规体系建设,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