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不破疫情誓不归——记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生冯马龙

记者 邬雪珂 通讯员 汪辰卉 方赛

  奉化新闻网讯  “我这边挺好,刚下夜班,昨晚12点多进去,早上8点多交班,回来以后洗了澡,把换下的衣服泡在热水里,然后睡了会,等会早饭、午饭一顿解决。”3月19日中午,正在武汉支援的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生冯马龙,抽空给妻子舒恋婷打了视频电话。许久未见的两人,通过视频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

  1983年出生的冯马龙,已经在呼吸内科领域工作14个年头,曾赴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一年,是科室的中流砥柱。1月21日上午,医院24小时发热门诊启动,冯马龙是该门诊的小组长。他和质管科、感染科的同事合作,制订了周密的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并根据疫情变化随时调整。1月25日,冯马龙得知武汉急需支援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院里报名,自愿请命前往武汉。2月9日,冯马龙作为我区第二批援鄂医护人员,出发支援武汉。

  冯马龙表示,2003年非典爆发时,他正在大学就读,那时就已下定决心,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就责无旁贷。“我是一名党员,又有多年呼吸科临床工作经验,抗击疫情有需要时,理应冲在最前面。”舒恋婷也说:“我很支持他援鄂,我和他都是党员,应该为国家、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重任在肩、责任在心。冯马龙是区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该队负责医院重症病房救护工作。除了日常医疗工作外,冯马龙还承担组里日常管理工作。忙碌时,他总不忘做好队员思想工作,关心队员日常生活;休息时,他也总要去医院转一转,确认队员的防护是否到位。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医院规定,每日必须热水洗澡半小时以上,换下的衣物要热水浸泡、清洗。厚厚的防护服是医护人员的“盔甲”,刚开始,冯马龙不太习惯,洗澡、洗衣服需要费一番功夫,而天天穿着防护服,闷出一身汗,汗湿的衣服在冬日里让人感觉冷飕飕的。但冯马龙表示:“比起我们,还是护理人员更辛苦,我们查完房就可以出隔离区,可他们要连续4小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中间不能外出。”舒恋婷告诉记者,可能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或是水土不服,前段时间,冯马龙身上发了疹子。“后来找医院领了药膏来涂,现在好多了。他经常报喜不报忧,就说让我放心。”

  2月25日,冯马龙的父亲因病住院。远在武汉的冯马龙不能陪着父亲、照顾父亲,抽空才能打电话问问父亲的病情。冯马龙的父亲却表示:“我让他不用太担心我,他为国家、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我为他骄傲。”冯马龙的父亲还说起了一次跟儿子通视频的事,“那天正是吃饭的时候,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他一低头,整个头光溜溜的。”原来,为了更好地防护,2月12日晚,冯马龙让志愿者给自己剃了个光头。而因为工作强度大、空闲时间少,冯马龙常常在饭点才有空和家人通视频、打电话。

  “冯马龙同志平常工作认真、负责。病人就诊时悉心关怀,病人出院后还会电话回访,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他先是负责发热门诊,后又前去援鄂,我非常敬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他平安归来、凯旋归来!”同科室的医生王群说起冯马龙,赞不绝口。

  3月19日,记者通过视频采访冯马龙时,看到他的头发已经长出来了。尽管夜班后才休息了1小时左右,但是冯马龙看上去精神很好。冯马龙还提起奉城人民给援鄂医护人员送小黄鱼的事,“我还没收到,但听说有医护人员已经吃上了。许久没吃家乡美食了,眼巴巴等着呢。真的非常感谢所有关心、牵挂我们的家乡人民,还有各位领导、同事、亲人,你们是我们最可靠、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能够安心在武汉抗击病毒。我们必将不负使命,平安顺利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