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养殖助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记者 何好斌
本报讯 “这批黑水虻最早从日本引进,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吃厨余垃圾。”昨天上午,在萧王庙街道牌亭村黑水虻养殖基地大棚内,宁波小蚁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孟其告诉记者,以目前这个大棚的黑水虻养殖规模,每天可以消耗20吨厨余垃圾,可有效满足整个街道日常厨余垃圾的处理要求。
据了解,萧王庙街道黑水虻养殖基地是宁波小蚁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西安科技大学合作于今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开展餐厨垃圾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处理项目,利用黑水虻养殖消耗厨余垃圾,生产动物蛋白和有机肥料,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黑水虻养殖技术不断成熟,目前该基地正在搭建立体养殖平台,建成后将实现规模效应。此外,该基地还安装了乳酸菌喷淋设施,在改善大棚内环境的同时,提高黑水虻的免疫力。由于黑水虻对外界气温较为敏感,养殖基地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在大棚顶部覆盖降温黑膜,内部安装了冷风机,冬天则增加地炉设施,确保温度在28℃-35℃之间。
与传统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不同,利用黑水虻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厨余垃圾利用率,黑水虻的幼虫还可以生产高蛋白生物饲料,成虫则可以发展禽类养殖业,而且黑水虻的排泄物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具有改善土壤、提升肥力、增加微生物及微量元素等作用,对于该街道水蜜桃、芋艿头、竹笋等品牌特色农业产业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这个大棚每天可以产生6吨黑水虻,其中活虫和排泄物各占一半,目前市场上活虫价格在3500-4000元/吨,排泄物500元/吨,再加上厨余垃圾处理费用,经济效益还是非常不错的。”毛孟其边算着账边开心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