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炮兵的眼睛:奉化92岁抗美援朝志愿兵冯刚

记者 景小芳 通讯员 詹芳

本报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昨起推出特别报道《共和国不会忘记》,记录时代纷飞,弘扬民族精神。首期推出《炮兵的眼睛——冯刚》,聚焦奉化溪口镇92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兵冯刚。

冯刚是宁波远近闻名的藏书家,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首届宁波十佳藏书家庭”,2018年获评“奉化好人”,2019年获评“最美奉化人”。在他儒雅的外表下,还有另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身份——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一本回忆录里记载着几十年前惊心动魄的烽火硝烟。1952年,冯刚与11位同学以炮兵观测员的身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由于装备上敌强我弱,我军炮弹数量有限,每一次出击都必须准确击中,观测员的信息收集尤为重要,因此炮兵观测员又被称作是“炮兵的眼睛”。

冯刚说:“我们的炮弹口径7.62厘米,敌人的炮弹是122厘米,我们有规定,看不到目标不准打。”炮兵观测员离敌人最近,同去的12名观测员最后只剩下3名。然而,即便在炮火纷飞中冯刚依然保持着对读书的热爱,他说:“抗美援朝时,人家书丢掉了,我找回来,在防空洞里也在看书。”

1955年从朝鲜回国的冯刚,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几十年间桃李满天下,那双炮兵的眼睛对知识、对未来同样充满渴望,冯刚的退休金几乎全部用于买书,并把其余攒下的钱在宁波各地开办了几十个文学社,同时还资助贫困学生500多名。

冯刚很早就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他说,“我的命是战友给的,我身上的一切都是别人的”。平时,冯刚还特别关注国防和军事节目,他说,中国人热爱和平,但从不惧怕任何强敌。

图为央广记者采访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