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实施——“十三五”时期雪窦山名山建设亮点纷呈
记者 毛超峥 通讯员 江幼红
2014年初,我区启动新一轮雪窦山名山建设,深入优化顶层设计方案,大力推进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弥勒文化时代内涵。“十三五”时期,名山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雪窦山面貌焕然一新。
高起点规划,全盘筹谋“大名山”格局。按照“山城湖寺”联动理念,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景区设施与城市提升紧密结合,对溪口进行全域规划、全景建设。持续开展四明山生态修复、退花还林工作,雪窦山及周边区域生态明显提升。通过武岭广场改造,中兴路、武岭西路等主要道路及两侧立面改造提升及管理升级,农贸市场搬迁等,古镇面貌加快更新。北环线建成通车,旅游专线基本贯通,新农贸市场启用,新自来水厂建成投用,污水管网改造并基本实现全覆盖,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国风情街一期完工,徐凫岩玻璃栈道投入运营,商量岗森林度假区、禅修酒店等系列酒店、民宿项目落地,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精品项目。名山建设主体项目自2015年1月起陆续开工建设,至今“一核一带两组团”框架形成,“弥勒文化园”雏形呈现。首个项目浙江佛学院于2017年建成并投用,浙江佛学院总部同期成功落户;标志性项目“弥勒圣坛”全面结顶,土建基本完成,内外装修和室外景观施工进度过半;“上、下雪窦组团”的核心寺院永平寺、资福寺基本建成;佛学院女众部全部结顶,内外装修启动;水涧岩精舍、瀑布院等项目按计划推进;入山亭、茗山坑等古道修缮完成。在保障进度的同时,力求打造精品。仅弥勒圣坛就获得“BIM示范项目”“南京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技术应用视频大赛房建类银奖”“浙江省钢结构金钢奖”等各类专业奖项,还被推荐申报“中国钢结构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高质量推进,文化实力不断攀升。新一轮雪窦山名山建设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努力拓展文化、学术功能,丰富名山内涵,提升软实力。文化方面,成功发布首个城市超级IP“神奇布袋小子”,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两部以国家级非遗布袋和尚为题材的动画,组织出版了《世界因你而欢喜》《弥勒文化与布袋和尚》等弥勒文化普及书籍。学术方面,组织举办了中国弥勒文化暨太虚思想学术研讨会、弥勒文化高峰论坛“五人论道”对话及雪窦山高峰论坛等;成立了宁波弥勒文化研究院,启动编纂《弥勒大藏经》,开展弥勒文化各类课题研究,多项成果在《中国佛学》等刊物发表,部分专著正在筹备出版。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基地、弥勒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育实践基地、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佛教中国化现场教学点等相继在雪窦山揭牌设立。
深层次提升,名山效应逐步显现。“十三五”期间,雪窦山持续办好弥勒文化节等活动,活动层级逐年提高,影响力实现新突破。连续承办了中韩日佛教文化交流会、全国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等国家级会议和活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在对台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国台办命名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同时,弥勒文化推介宣传不断加强,雪窦山名山建设及举办的各项活动频繁被国内各级主流媒体及海外媒体关注,雪窦山作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地位基本确立。
回望“十三五”,硕果累累。迈入“十四五”,雪窦山名山建设将按照“紧紧围绕弥勒文化这一核心,提升雪窦山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中的影响力”总体目标,继续抓好硬件项目建设;以发挥积极作用的要求,抓好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以铸造名山“灵魂”的高度,持续开展名山软件建设和宣传推介;以引领发展的担当,积极探索名山发展的“雪窦模式”。经过“十四五”乃至之后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弥勒文化成为地域文化的金招牌、名山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雪窦山成为中华文化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