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简明问答解读:《宁波市奉化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字体:【大】 【小】

10月27日,宁波市奉化区发展和改革局、宁波市奉化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宁波市奉化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全区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答:“十三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年下降,自然灾害零死亡,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37项重点改革发展任务。全面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能力明显增强。区应急管理局、各镇(街道)应急管理所全部组建到位,消防救援队伍全面改制到位,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优化各级安委会、减灾委、防指、森防指、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消安委等议事协调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理顺部门职责,形成统一指挥、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和《奉化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2.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制定落实《宁波市奉化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安全生产“1+X”安委会、专委会组织责任体系。出台实施《宁波市奉化区区级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协商协调办法(试行)》,及时消除监管盲区。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考核巡查,有力推进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应用“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模式,形成监管执法高压态势。推进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实施镇(街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指数管理,全面完成全国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任务。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推进解决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小微企业和三场所三企业、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扩面提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3.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增强。大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气象水文设施、地质灾害隐患整治、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农村危房改造、森林防火“引水上山”等工程建设,设防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涵盖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海洋灾害及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网络,风险监测预警水平明显提升。制定出台《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九大工作机制,强化镇(街道)“七个有”、村(社区)“八个一”的基层组织体系,形成基层防汛防台综合指数评估制度。扎实推进基层防御体系规范化建设,到2020年全区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个,完成133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统筹开展防风防浪、预泄预排、停业限产、快速防涝、撤人除险等重点工作,有力应对“卡努”、“云雀”、“利奇马”、“米娜”等台风以及梅雨洪涝等自然灾害。4.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完成《宁波市奉化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修订完善《宁波市奉化区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宁波市奉化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和《宁波市奉化区既有房屋使用安全应急预案》等20个区级专项应急预案,区级专项应急预案演练50余场。推动消防救援从“单一扑火救援”到“综合性救援”转变和提升。构建以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专职消防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社会救援力量为重要补充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建成1支宁波市级森林消防综合救援队、1支奉化区级森林消防综合救援队、9支半专业森林消防综合救援队、15支区级行业专业救援队、2支区级社会化救援力量。组织开展危化企业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强化应急物资保障,现有区、镇(街道)两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13个,区级库储存物资达56类40639件,其他重点行业部门抢险物资储备具备一定规模。5.应急管理社会共治能力持续加强。全面谋划“数字应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推广适用先进科技技术,重点行业领域数字赋能成效初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网格与“基层治理四平台”融合,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创新“保险+服务+科技”生态体系,安责险实现高危行业全覆盖,385家一般工贸企业积极投保。推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加强服务机构的监督评价,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面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计划三年行动,高质量完成百万产业工人安全和消防技能提升工程,建成应急(安全)体验(实训)馆8家,消防体验馆5家。

“十三五”期间,全区自然灾害与安全生产防治形势稳定好转,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至0.0131,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

二、进入“十四五”,应急管理发展面临什么机遇?

答:“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区进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造区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机遇。

1.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将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应急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与安全,把应急管理作为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提出建成更高水平的安全韧性城市目标,为深入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为应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有利契机。我国已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宁波市发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战略实施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助于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安全韧性的增强。国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将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全区的资源集聚作用,提升城市地位、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更迫切需要形成更和谐的发展模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应急和安全的公共服务要求的提高,为高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共识、提供坚实基础。3.数字化改革为应急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通过数字化改革,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重塑,将引领应急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5G及区块链等高科技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将为提升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规划》编制历经怎样的过程?

答:(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意见建议。2021年7月15日,在《宁波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基础上,结合奉化实际,拟定了《宁波市奉化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下发至各镇(街道)和安委会成员单位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与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并在一致意见基础上进行了修改。2021年8月10日,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和应急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宁波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奉化区应急管理部门在宁波应急管理规划的基础上,对照相关指标、任务举措等,结合奉化实际,进行了衔接性调整并邀请2名专家进行审查。

(二)邀请文件主要涉及单位召开规划评审。2021年9月7日下午,组织召开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评审会议,区委编办、公安、发改、经信、农业农村、水利、资规等10个重点单位分管领导以及相关专家参加了评审会。会上,介绍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编制情况,并逐一征求了与会单位的评审意见,形成会议纪要。

(三)对《规划》作最后调整审查。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以函形式报送区发改局对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进行审查。2021年9月18日,区发改局出具了《关于

四、“十四五”时期,奉化区应急管理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要求,坚持“重要窗口”模范生定位,对标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综合支撑、社会治理等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擦亮安全发展底色,为宁波市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奉化力量。

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落实“四个宁可”的要求,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区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源头防控,系统治理。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强化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努力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改革创新,精准治理。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推进数字化改革,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推动实施精准治理,努力实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坚持综合统筹,共建共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统筹发挥地方、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技术、信用等手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五、“十四五”时期奉化区应急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高水平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标兵。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完备,责任落实、指挥体系、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政策法规、制度体系成熟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高效,风险识别、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智能精细,自然灾害防御和灾害应对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应急救援效能全面彰显,应急响应快速高效,应急力量体系科学合理;数字应急建设全市引领示范,灾害事故整体智治体系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面构建,综合保障全方位提升,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公众安全素养大幅提升。2.2025年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区应急管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形成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职责清晰、精密智控、高效运行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形势持续好转,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坚决遏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先行区。

六、《规划》主要任务板块如何考虑及布局?

答:奉化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总体分前言、正文和名词解释三部分。前言主要阐明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制定依据以及规划期等;正文分五大块内容,分别为现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绵连挑战和发展机遇)、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涉及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应急管理法治建设等10方面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要素保障、协调衔接和评估考核);名词解释部分主要是针对正文中提到了一些表述明确内涵外延。

七、“十四五”时期,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目标和措施?

答: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根据上级部署,建立区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应急指挥部,协调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统一指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应对各类事故灾害。优化调整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议事协调或应急指挥机构,深化各级安委会、专委会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工作规则,强化人员保障,提升工作效能。到2022年,形成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强化应急管理责任落实。深入贯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机制,完善党政领导责任制清单,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述安机制,进一步发挥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职责,落实统筹协调督促职能。健全“三个必须”落实机制,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统筹推进属地和行业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健全落实考核巡查、述安报告、“派单”督导、警示约谈制度。推动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首席安全官制度,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落实风险隐患报告规定,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到2025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率达到80%,其中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达标率达100%。3.健全应急管理统筹协调机制。优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考核机制,形成应急管理综合考核制度,优化考核权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平安建设、部门绩效等考核内容,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纳入区委常规巡察内容。完善落实灾害事故直报制度,推进各职能部门平台信息共建共享,与党委政府紧急信息报送全面融合,提升应急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统筹构建行业部门、专家团队、地方政府等多方参与的会商研判平台,完善工作规程,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建立落实汛期、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加密会商制度,探索建立水旱灾害防御联席会议机制。到2022年,综合风险会商制度建立率、重点部门参与率、较大影响灾害事故会商率达到100%。

八、“十四五”时期,在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方面有哪些目标和任务措施?

答1.注重风险源头预防管控。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加快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布局。深化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和分灾种防治区划,科学设置高危行业产能的生产区域、储存经营场所和运输干道,严格控制区域风险等级及风险容量。完善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企业和区域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按照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格产业园区空间、工业聚集点、小微园区空间和安全准入管理;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风险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两小企业”综合整治,改造提升一批“低散乱污”问题突出的工业区块(行业)和企业,推进现有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企业的整改、搬迁、退出;严格落实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化解过剩产能政策。

2.提高风险辨识评估水平。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普查数据应用,推进灾害风险精准治理,到2022年完成区、镇(街道)级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绘制;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风险清单,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按照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求,运用数字化、制度化手段显著提升安全生产问题发现能力,建立“发现及时、处置高效、预警精准、管控到位”的全流程、闭环式、智能化问题发现处置机制。优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技术标准、工作规范,定期开展区域风险评估,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域安全风险、企业安全风险“一图一码一指数”工作机制,推动精准治理。

3.提升风险感知监测预警能力。充分利用空天地感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围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运行安全重点行业领域,迭代优化现有感知监测网络,推动利用铁塔、路灯灯杆等公共设施安装高空(高位)监控,构建覆盖全域全要素的城市安全风险智能感知监测网;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加快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强监测站点与地质灾害、水文预报、海洋观(监)测关联度研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大数据分析,细化预报颗粒度、提升预报精准度。到2025年,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时间达到60分钟,台风24小时预报路径误差缩小到60公里以内。依托信息平台,优化预警模型,拓展预警场景,提升灾害事故分析研判、预警能力;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健全区、镇(街道)、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实现预警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到2025年,区、镇(街道)两级涉灾部门预警信息共享率达到100%,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100%。

4.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推进“3+10”专题专项整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遏重大、减总量、降较大、固本质、强智控、提素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打赢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明确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险化学品、建设施工、工矿、旅游和城市运行等8个“遏重大”重点领域,精准辨识重大风险、有效管控重大风险、闭环治理重大隐患,加快补齐能力短板,坚决遏制重大事故。根据事故教训、暴露问题、现状实际,相关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安全风险管控,消除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隐患。加强生产环节风险管控,实施硝化等工艺装置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推广智能工厂。加强储存环节风险管控,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仪表系统安装改造,落实企业包保管控责任制度。加强运输环节风险管控,优化危险化学品物流结构,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退出机制,加快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停车场地建设。加强使用环节风险管控,落实危险化学品使用风险防控指南,推动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废弃环节监管,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到2022年,污水罐(池)、煤改气等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完成风险评估和整改落实。

5.强化重点自然灾害防治。推动“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制度化建设,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完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完善网络型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提升极端条件下抗损毁和快速恢复能力。全面推进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等领域灾害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实施灾害风险清单式管理,推动风险隐患动态销号闭环管理。

6.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健全城乡规划、建设、运行等全周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市体检,将安全韧性列入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构建城市动态安全风险地图。深入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科学规划和调整空间布局,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城市韧性。严格城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防涝和污水、污泥、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加强城市市政安全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制定并落实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健全城市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效能。

九、规划保障举措有哪些?

答:(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当地实际,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重点工程,层层建立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应急管理部门要牵头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建立推进本规划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指导、协调以及监督作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要素保障。加强应急管理财政支出相关政策研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保障本规划中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积极引入应急管理高层次人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培养应急管理亟须的专业人才,积极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强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制定支持应急动员、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治理、应急科技创新和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资金及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三)加强协调衔接。建立健全规划协调衔接机制,强化规划对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指导作用,确保应急管理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统筹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等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各类风险点、危险源、重点目标、避灾安置场所等因素,统筹安排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评估考核。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制度,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在2023年和2025年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期中和期末评估,对本规划相关内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规划的进展情况,营造全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氛围。

解读机关:宁波市奉化区应急管理局

解读人:余林海

联系方式:0574-89293670

政策原文:宁波市奉化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