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塘头村迎来牡蛎采收季

记者 沈晓萍

本报讯  冬吃牡蛎夏吃蛤,又到牡蛎肥美的季节。11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莼湖街道缪家村塘头自然村的牡蛎养殖海域附近,看到远处一排排牡蛎架整齐地漂在海面上,非常壮观。

渔民开着船赶往养殖海域捞牡蛎,岸上搭建的联排操作房内,渔嫂忙着处理牡蛎。只见她们拿着工具熟练地对准牡蛎柱一撬,利索地打开牡蛎壳,将牡蛎肉倒进盆里,整个过程只需短短几秒钟。“我们每天早上5点开始挖牡蛎,一天挖十几个小时。”渔民王华妃告诉记者,虽然挖牡蛎不难,但牡蛎肉小,还要保证完整,一天下来,最多只能挖七八公斤。据悉,牡蛎刚上市,批发价格可达每公斤50元。

“现在是最忙的时候,一边要捞牡蛎、挖牡蛎,一边要放苗养殖明年的牡蛎。”养殖户王成汉十五六岁起便开始养殖牡蛎,有近四十年的养殖经验,经历了石头养殖、水泥柱养殖,到现在的皮条养殖。王成汉告诉记者,除了村里两三百亩的牡蛎养殖面积,他在宁海、象山等地也有养殖基地。“每次出船捞牡蛎,需要花费一天时间,一艘船一天最起码要捞三四千公斤。”王成汉说,对于牡蛎的销量,他并不担心。

“我们塘头村世世代代养牡蛎,村里一半以上村民以养牡蛎为生。”村干部王成杰告诉记者,现在牡蛎养殖技术、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牡蛎的产量逐年增多,村民的收入也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