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874G/2021-124011 组配分类 文化体育设施开放情况 主题分类 文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文广旅体局(原旅游局) 发文日期 2021-11-25

2020年奉化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字体:【大】 【小】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

1.基本建成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2020年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主体城市文化中心工程投入使用。奉化区目前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奉化剧院一个。镇(街道)文化站12个。全区已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284个;文化家园3个;4个“城市书房”和5个“电子书借阅机”在居民小区、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布点。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均实行免费开放。

2.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截至2020年12月底,奉化区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共63.8157万人,文化馆(站)服务人次共31.9万人次。博物馆参观人数达到3.3万人次

3.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截至2019年底,区图书馆从业人员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人;区文化馆从业人员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4人;区博物馆从业人员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人。全区各镇(街道)文化站从业人员26人,文化志愿者2296人。

二、主要做法

1.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我区结合实际,制定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建设、经费保障、人员配置、考核评估等,对各项服务标准进行了明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制定具体服务标准,实现全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覆盖。

2.深化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利用总分馆制将独立、分散、“孤岛”式存在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联接起来,推动县域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之间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建共享。县乡总分馆多级联动,创新服务内容、形式,组织系列特色活动,增强县乡总分馆及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的吸引力,提升基层文化设施使用率,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3.持续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围绕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对辖区内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指导情况、对业余文艺团队和群众自办文化指导培训情况等方面,深化乡镇文化站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围绕基层制度建设、活动开展、文体队伍、档案整理等内容,进行专项业务督导。完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建立村级活动台账,增设活动室器材,添补图书资料,加强群众文体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文化设施利用率。截至2020年底,284个已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三团三社349个,文艺队伍人数5522人,每年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自行组织特色活动均在2次以上。

4.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依托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鼓励社会力量、文化艺术团队、文化志愿者自办、兴办文化活动,以高频率、多层级的文化活动为抓手,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多样需求,变“送”文化到“种”文化。一是全市活动频率高。结合春节、三八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自下而上的各类节庆主题活动,包括乡村春晚、广场舞大赛、送戏下乡等。高频率的文化活动不断吸引群众,在全市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的浓厚文化活动氛围。二是基层活动品牌多。各县市区整合资源积极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基层文化活动,在服务群众文化工作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如弥勒文化节、桃文化节,萧王庙庙会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各乡镇基层文化活动紧贴群众喜好蓬勃开展,初步实现了乡镇文化活动特色化、农村文化活动普及化。如西坞街道的“金峨杜鹃花文化旅游节”、萧王庙街道“萧王庙庙会”、“青云元宵节”等文化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周边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5.稳步实施数字文化建设。我区16家公共文化场馆并入“浙江文化云”平台,通过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数字阅读机等现代公共文化产品,将本地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共享至统一的文化服务平台,由文化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将文化服务延伸至艺术展览、文艺培训等方面,积极为大众服务。全区12个镇(街道)文化站和4个城市书房实现通借通还。

6.加大政府向文化类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助、定向资助等政策措施,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社会文化团队利用自我专业资源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所提供的文化服务项目相关费用由政府划拨购买。近年来,我区在公益性文化活动、公益性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和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包括“送戏下乡”等。2020年,通过购买服务,和乐大舞台惠民演出达到25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