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让老年食堂更加整洁卫生安全 “标准化”建设助力为老助餐服务升级

记者 陈培芳 通讯员 王桂凤 邬乐婷

本报讯  就餐环境明亮整洁,厨房内水产、肉类和蔬菜等食材加工和切配区域色标分类,消毒设施安装物联感应系统,后台监管端实时监控设备启动……这是日前记者在莼湖街道西谢村老年食堂看到的一幕,相比以往的家庭厨房模式,经过标准化建设的老年食堂,不仅就餐环境明亮、整洁、干净,菜品的制作也更加规范、清洁、卫生,老年人就餐安全更有保障。

西谢村有村民1350人,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低保户有240人,村里建设老年食堂的呼声非常高。去年10月,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的西谢村老年食堂动工建设,今年5月7日正式营业,目前有62位老人和残疾人、低保户就餐。

“以前的老年食堂都是家庭厨房模式,没有标准化流程,食物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等问题,食品安全的风险比较大,为此标准化老年食堂势在必行。”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王桂凤介绍,在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西谢村老年食堂在建设之初严格按照《宁波市标准化老年食堂建设指引》,新建厨房流程布局合理,粗加工切配间一应俱全,食品加工做到生进熟出,减少交叉污染隐患,人员培训持证上岗,还建立了健全的老年食堂管理制度。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可通过物联网、AI抓拍等形式,开展智慧监管。

“老年食堂提供一日两餐,每餐标准是一荤两素一汤,大家对老年食堂的环境和服务都非常满意,今后就餐人数可能还会增加。”西谢村党总支书记谢优杰告诉记者,村里还整理出1亩菜园,满足老年人自给自足的劳动乐趣,又保障原材料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无污染。同时,为经营好老年食堂,村里还招募了70多位志愿者,帮忙洗菜、打扫卫生等各方面服务。

据了解,为确保老年人就餐安全,今年我区不断推进标准化老年食堂建设,将老年食堂建设纳入区、镇(街道)两级民生实事工程。各镇(街道)成立为老助餐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为老助餐工作,强化对各类为老助餐机构的开设、运营、监督管理。对标准化老年食堂建设改造提升给予资金保障,验收合格的村级老年食堂,给予15万元至2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验收合格的“中心食堂”,最高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用餐补助。周边行政村(社区)老年人选择送餐上门服务,政府将按实际送餐人数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200元送餐补助。

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化老年食堂4家,在建标准化老年食堂19家。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还将与饿了么等成熟配送平台合作,使用数字化手段为中心食堂配送加码,根据所需配送的情况计算最优解,确保饭食在2小时安全食用期内送达老人手中,通过积极探索,摸索出符合实际的助餐服务发展路径,创出具有我区特色的可持续、可复制的为老助餐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