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简明问答解读:《宁波市奉化区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字体:【大】 【小】

7月8日,奉化区气象局和区发改局联合印发了《宁波市奉化区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奉化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为奉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争当全方位发展的排头兵提供了坚实的气象支撑。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答:为科学编制“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需要对气象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做梳理总结。“十三五”时期,奉化气象事业主要成就包括:一是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完善由政府主导的区、镇、村三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气象灾害防御标准镇、12个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镇(街道)、105个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完成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基本消除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盲区,100%实现10分钟内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部推送到村(社区);充分利用广电等外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及气象部门的短信、微信等载体,实现气象信息的全媒体发布;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联动联防机制;共享公安和旅游集团的实景监控12000余个;建立了由部门联络员、网格员、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联系人等构成的近500人基层兼职防灾减灾队伍。二是重大天气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针对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做到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有力应对雨雪冰冻、强对流、高温、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为春运、两会、水蜜桃文化节、弥勒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探索开展奉化渔船作业大风预报服务,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强天气监测预警快报系统”为抓手,提升移动互联网的气象服务能力,该系统在宁波全市推广。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在应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中发挥重要作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力保障抗旱蓄水、生态建设等需求。三是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助力奉化区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开展“奉化好天气”、“奉化最天气”评选活动,引导公众发现美丽天气时刻;发布地方标准《旅游景区气象安全保障技术规范》,为景区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导;在全市首发《奉化全域气候舒适度分析报告》、《奉化空气清新度分析报告》、《奉化植被生态质量气象分析报告》,宣传奉化生态之美;助力商量岗旅游度假区和徐凫岩景区成功入选浙江省避暑气候胜地,栖霞坑村入选浙江乡村氧吧;作为重污染天气指挥部副指挥单位,与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深化重污染天气的部门联动、联合会商等预警机制。四是气象为农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奉化区首个“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林家村桃园基地对水蜜桃长势、生长期等气象条件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在西坞铁皮石斛基地、大堰中草药基地、溪口水蜜桃研究所布设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实现特色农产品实时监控。与区供销社合作,为32户特色“家庭农场”、56家基层供销社、7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针对性更强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与区桃研所合作,连续10年准确预测桃花花期,助推奉化发展赏花经济;助力奉化水蜜桃多次获得省农业气象中心颁发的“特优”、“优”级气候品质证书,提升奉化水蜜桃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农业保险关键气象指数自动预警提醒系统,简化理赔流程,系统获软件著作权。五是气象现代化取得高质量发展。建成了由地面气象自动站、太阳辐射等常规地面观测和大气电场仪、激光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臭氧、大气负氧离子等特种观测组成的立体天气监测网。全区自动气象站点数量已达38个,间距为5.8公里,重点区域小于3公里。完成1个人影作业服务规范区(作业试验基地)布局,I级作业标准点建设率已达100%。实现与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民政、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重点行业气象监测相关信息共建共享,建立气象监测设施协调机制。与市级旅游部门合作,开发宁波旅游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实时接收各类气象卫星数据,共享省内所有天气雷达、台站观测资料。六是气象社会管理更加规范。将气象灾害防御(雷电灾害防御)纳入各镇(街道)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区应急管理局联合,推进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等防雷重点企业(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对全区所有易燃易爆场所进行全覆盖检查;与区文广旅体局联合推进3A级及以上景区防雷安全工作;助力黄贤森林公园创建防雷安全标准化景区;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平台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和双随机执法,实现防雷安全监管的常态化、电子化、可溯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稳步推进,所有项目均开通网上受理、审批、办结,实现让群众“一次都不用跑”。七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技人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近5年录用气象科技人员5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5年来,累计承担省、市、区科技项目9项,3个项目获宁波市气象科技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三等奖;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研究成果“强天气监测预警快报系统”在宁波全市推广;宁波市地方标准项目《旅游景区安全气象保障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公众号“奉化气象”入驻20多家本地主流媒体公众号;生态气象工作被评为全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获评省气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多篇学术论文在期刊发表或参加全国、省市的学术交流。以“请进来、送出去、自我培养”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创新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积极开展岗位建功、岗位创新、岗位成才系列活动,培育创新创优意识,提升服务水准。多名业务骨干获评省、市级技术能手、区级优秀高技能人才、巾帼建功标兵等,并在内部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八是党建和群团建设取得新成绩。持续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系列讲话、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推进党建“亮显”工程建设,通过阵地亮标识、党员亮身份、党建亮绩效,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建党建品牌“气象零距离”,打造“预报服务”、“防灾减灾”、“生态旅游”、“科普志愿”四支服务团队,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双提升,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市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号。

当前我区气象事业发展水平与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防灾减灾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气象监测预警能力仍显不足,气象服务与智能智慧融合仍需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气象发展动力仍需强化。

二、进入“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答:“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向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支柱,未来一段时间,气象事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严重。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国气象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共同加强对浙江省气象工作的领导,共同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和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示范省建设。为此,奉化需要进一步加大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突发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加大台风、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要素预报的提前量,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和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支撑保障作用,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二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气象保障工作联动协调开展。为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实施意见》明确了“长三角气象服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气象开放创新先行区”三大功能定位。“十四五”期间,在长三角气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奉化应在提升自身气象服务功能基础上,加强与省、市两级以及长三角其他地区合作联动,推动气象科技和制度创新,提升气象科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级。三是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新方向。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的成熟完善,信息技术将实现与气象业务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实现气象观测设备的全自动化、高智能化,大大提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并推动气象服务向“按需生产、智能制作、精准推送”方向发展。依托云计算技术,数据密集型、任务密集型、计算密集型和时空密集型气象业务的计算需求将得到满足,气象数据的计算速度及准确率将获得明显提高。同时,作为首批5G试点城市,高密度5G基站能够成为气象信息采集、传输、交互点,使更多设备参与社会化观测,拓展气象数据收集面;借助万物互联及高速的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突发灾害事件多部门多单位联动、远程救助等,都会在时效上得到显著提升。四是政府数字化改革建设推动气象体制机制步入新阶段。随着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为“云”、气象业务系统为“端”的“云+端”的气象技术体制和以大数据为中心的统筹集约的新型气象业务体制已经确立。在新的业务体制下,需要不断优化完善以自动化为基础的新型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和数据采集业务,建立省级支撑、市级主导、市县一体的装备保障业务体系。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业务服务定位,健全上下衔接、以数据驱动的观测、预报和服务业务流程。

三、《规划》编制历经怎样的过程?

答:针对此次《规划》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奉化区气象局高度重视,提前谋划部署,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协调,并积极征求地方发改、财政、应急、农业农村、水利、资规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多次召开讨论会和评审会。5月26日,浙江省气象学会、省气象服务中心、宁波市气象台、奉化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应急局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和代表参加《规划》专家论证会,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论证。7月8日,奉化区气象局和区发改局联合印发《宁波市奉化区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四、“十四五”时期奉化气象事业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5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互利合作、深度融合,气象现代化指标综合评分和单项指标值进一步提高或保持稳定,形成适应地方改革要求,更好地满足奉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和气象管理体系。

五、《规划》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十四五”期间,围绕我区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握发展形势、适应环境需求,着力完成七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立足防灾减灾,全力守好“第一道防线”;二是聚焦战略需求,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三是着力智能智慧,推进现代气象业务建设;四是强化基础支撑,保障气象业务运行稳定;五是注重科技创新,强化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六是推进科学治理,优化地方社会治理体系;七是紧扣时代主题,增强气象事业发展能力。

六、“十四五”时期,聚焦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将实施哪些重点工程?

答:主要包括五项重点工程:一是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智能综合观测网,通过对奉化全区范围内气象观测设备建设、改造及更新,优化气象观测系统站网布局,提高全时、全域、多要素的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开展智能预报业务提升系统建设,依托数值预报数据和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并结合短临预报技术和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实现对奉化内陆及象山港常规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满足专业化、个性化气象服务的供给需要。二是人影作业系统建设工程。开展地面烟炉人工增雨技术应用,提高人影作业效果和覆盖率;建设人影作业决策指挥与管理平台及人影作业指导和效果评估平台,完成人影作业点迁建工程,推进人影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实现科学合理开展人影作业。三是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气象台站业务用房整体迁建工作,建成以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满足气象业务现代化为标准的气象台站,彻底解决因“局站分离”导致的仪器故障处理慢、数据传输保障难和日常管理运维不便等问题,为奉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四是气象现代化业务平台升级改造工程。立足保障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基本需求,对气象现代化业务平台进行科学设计。遵循“统筹规划,盘活资源;查漏补缺,规模适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巩固、提升、拓展、育强、绿色”的要求,有序实施改造计划。通过气象现代化业务平台升级改造,建设一个集天气监测、数据处理、天气分析、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决策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程度高的预报预警及服务业务平台,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业务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基础建设,从而提高我区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能力,对防御极端气象灾害、构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有着积极意义。五是气象科普教育发展工程。在不断提升科技内涵的基础上,建设多样化、特色化的气象科普园和校园气象科普站点,提升气象科普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围绕“气象科普研学”的特色定位,将现有气象观测基地打造成气象科普第二课堂和气象应急体验基地,致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活力的气象科普基地,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远效益,探索全新的运营模式。通过氛围营造,激发社会学习气象的兴趣,达到气象科普教育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最大效益。

七、规划保障举措有哪些?

答:规划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地位,充分认识气象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体制,明确职能分工,加强气象与地方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完善部门协作与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推进合力。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分解落实气象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工程,推进奉化气象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健全政策导向。依据“十四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重点领域,结合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实施需求,推动气象发展政策的出台落实,实现业务、人事、财务、法规等具体政策的衔接协调。加强气象服务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提高市场在气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气象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和效益。积极执行气象支持政策的实施配套细则,提升政策精准性与可操作性,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堵点。三是加大财政保障。积极争取政府对气象的支持力度,推动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和清单,完善稳定增长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拓宽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大在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防灾减灾和教育培训等领域的经费投入。

解读机关:宁波市奉化区气象局

解读人:郑健

联系方式:0574-88923163

政策原文:宁波市奉化区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