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门打工”到“在家上班” 来料加工助农增收创收
今年4月,我区出台《来料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旨在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唱戏的来料加工新模式。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奖励优秀从业人员、经纪人、授课教师以及村集体,并配套其他政策保障,以此激励引导村(社区)参与管理、企业提供来料加工业务和职业经纪人统筹调度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再增长。目前,我区来料加工进展情况如何?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在工作推进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本期“民生会客厅”,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问题。
主持人 康诗文
本期嘉宾:
陈克明 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指导科科长
王浩波 尚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汪武坤 大堰镇工业副镇长
徐 妙 宁波市富发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进展情况较好
主持人:什么是来料加工?
陈克明:农村来料加工是指企业提供全部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料等,必要时提供设备,由村民按企业的要求加工装配,成品交由企业销售并支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主持人:今年以来,我区来料加工进展如何?
陈克明:目前,我区已有5个镇(街道)落实来料加工点近30个,货源企业2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千名,加工产品包括藤椅编制、针织工艺品制作、塑料及五金配件产品组装等。其中,大堰已有15个来料加工点,分布在常照、箭岭、董李等片区,工人近500名,货源企业8家,发展态势较好;尚田已有10个来料加工点,分布在广渡、王家岭等村,工人近300名,货源企业10余家,进展较快;其他镇(街道)进展相对较缓慢。
汪武坤:为保护环境,近几年大堰镇大量工厂外迁。我们通过发展无污染的来料加工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从事简单的产品装配。今年,新增加工点9个、工人150余名、货源企业4家。
目前,大堰共有稳定来料加工经纪人12人、来料加工企业8家、工料车间1间,集中加工点有畈里、竹林、下旺等9处,涉及行政村14个。加工项目主要有定时器加工、灯具组装、工艺品加工等10余项,预计可实现年加工收入450万元,人均年增收1.1万元以上,惠及全镇500多名村民,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王浩波:尚田街道有大小企业396家,以机械汽配、电子灯饰、水表钢球、服装玩具为主。近几年,街道通过就地或周边“取材”发展来料加工产业,村民在家门口从事灯带组装、玩具包装等简单的加工。街道今年新增加工点8个、工人200余名、货源企业8家,预计人均年增收2.1万元。
目前,尚田共有稳定来料加工经纪人10人、货源企业10余家,集中加工点涉及印家坑、桥棚等10个行政村。其中,广渡集中加工点涉及产品种类较多,货源企业在3家以上;印家坑集中加工点起步最早,工人从10年前的5名发展到如今的40余名。
作用日益凸显
主持人:来料加工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徐妙:2008年,我陪丈夫回到他的家乡大堰创业。由于大堰地处山区,交通相对不便,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留下儿童、妇女和老人,她们在家除了务农,就没有其他收入了。我便萌生了来料加工的想法。
我们公司以加工挂钩、节日配饰等日用品为主,需要大量人力手工组装。经过与热心村民沟通,大堰镇首个来料加工点便在常照村发展起来了。考虑到有些工人所在的村子比较偏远,我还发展了6名村妇联主席作为二级经纪人,由她们统一领取半成品,分发给村民。
汪武坤:大堰镇引进来料加工后,一些加工点向村里租厂房,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料加工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自由,村民可以在家里一边照顾小孩一边工作。
作为大堰镇现有来料加工行业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加工企业,宁波富发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发动该镇上百人在家门口就业。在徐妙的努力下,去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400余万元,拉动该镇经济收入近百万元。
王浩波:来料加工产业让闲散劳动力再次发挥了作用,村民在料理家事的同时增加了收入;企业业务多、招工难的时候,来料加工可作为企业生产的补充,解决了用工需求难题;集中加工点向村里租赁闲置的房屋、场地,给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闲散劳动力都有了事情做,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产业的发展迎来政策红利,好的政策又为经纪人、村民提供奖补,增加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扶持到位
主持人:目前,在推进来料加工上还存在哪些困难?下步有何计划?
汪武坤:大堰镇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造成运输成本增加;留在山里的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效率偏低,造成订单进度缓慢。因此,政府应加大交通运输政策补助,提高工人收入。
来料加工是大堰镇今年探索、努力的新方向,是扩大就业、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镇政府将继续在订单分配、操作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深入了解每个来料加工点发展情况。今年2月,镇政府已提出建立片区负责制的想法,由技术师傅培养一名流程熟悉、技术过硬、认真负责的本地村民担任“片区主管”,这一想法得到企业的认可。来料加工是一个好项目,今后,大堰将继续做好扩面工作,吸纳更多农户参与,将大堰来料加工业做大做强。
王浩波:今年“阳光”行动开展伊始,尚田就对来料加工实行品牌化运作,专门设计了有尚田辨识度的Logo“阳光‘尚’好”,做成一块块点位牌,挂于每个集中加工点的显眼位置,并在厂房内挂上宣传标语横幅,吸引更多劳动力加入。街道通过联村干部,一对一向每个集中加工点讲解政策,指导村里的经纪人、村民及企业更好地运作。
尚田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街道将继续组织好后援、发放好工资、发动好人员、落实好场地,精准扶持,最大程度使“企业得力”“村集体得益”“村民得利”。下一步,街道将为每名工人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维护村民利益。
陈克明:今年3月22日,区政府发布《奉化区开展来料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工作目标,提出主要举措,细化责任分工;区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制订《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来料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具体补贴对象和操作程序,对不同补贴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和减免政策。同时,成立助农增收阳光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
主持人的话——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以来,我区主动作为,以“农村农民富裕富足”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创新农村居民就业新模式、开辟农村居民增收新渠道,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实施来料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保障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奉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