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3090434985/2022-109325 组配分类 药品、器械及零售经营监督检查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市场监管局 发文日期 2022-01-17

奉化区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字体:【大】 【小】

2021年,奉化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四个最严”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落实,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全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2021年宁波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2021年宁波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实施细则》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党政同责为引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写入区委全会报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和巡察的重点内容。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分别带队检查节前食品安全,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检查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食安办分级分类管理,莼湖街道、溪口镇成功创建省四星级镇(街道)食安办,萧王庙街道、方桥街道、大堰镇、裘村镇成功创建省三星级镇(街道)食安办。区食安委及时调整为区食药安委,制定《奉化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2021年宁波市奉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组织召开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区食药安委(办)成员单位工作会议、联络员会议和形势会商会议,制定食品安全考核办法,对各镇(街道)、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进行评议考核,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以示范创建为载体,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力度,及时整改省级食品安全区跟踪评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动态监管发现的问题,顺利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现场迎检工作。大力提升食品业态水平,加快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5个,“奉化曲毫”列入市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西坞茶叶精品基地列入市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创建单位。引导28家名特优食品作坊入驻宁波市奉上珍品食品有限公司,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地产食品知名度。联合竹笋行业协会,制定发布奉化油焖笋团体标准,解决行业无执行标准问题。加强食品经营单位规范化建设,培育“食品安全规范超市”6家、AA级农批市场1家,新增家宴放心厨房3家,培育高质量“阳光餐饮”街区(综合体)1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实现全覆盖,培育农村家宴产业化公司2家,建成标准化老年食堂20家,老年助餐服务覆盖达到100个村(社区)。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提升治理水平

优化网格队伍建设,全面增强基层网格员食品安全协管能力。目前,全区网格员年龄结构从2015年的45岁以上优化为25-40岁年龄段为主;学历从初、高中为主优化为专科及以上为主,2021年全区网格员培训率达100%,食品安全省考核优秀率达100%。积极探索“5E”模式助推“抽”“检”分离工作落地生根,按照“16个有”要求,顺利通过基层食品安全抽检能力规范化建设验收。修订《奉化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冷链食品物防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推广应用“浙食链”系统,新增全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574家、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48家、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赋码(样样赋码)510个、食品流通企业生成、接受、传递溯源码(件件扫码)15.3万个。全力推进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外卖在线商户端的激活使用,目前已激活“浙江外卖在线”商户端810家,建成网上阳光厨房727家。迭代升级“食安码”,打造“放心消费一码通”(食安码2.0),入选宁波市级数字化改革项目,得到省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规模以上水产品主体纳入宁波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平台,并做好动态维护;利用宁波追溯平台专门设计“奉化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免费提供给农业主体使用,目前共有177家主体使用二维码合格证16.2万张;全年新增二维码追溯农业主体12家,累计达到288家;在全区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三类104家主体将种植的农产品建立追溯点,合格证使用率达100%。

四、以守住安全为底线,强化综合治理

全面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继续按规定做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工作,落实重点人员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全区412家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企业激活“浙冷链”系统应用,赋码率、扫码率达100%;推动甬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设立第三方集中监管仓。高效推进抽检与风险监测,统筹制定全区2900批次食品抽检计划,落实不合格产品核查闭环处置,目前完成抽检3140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和公示率均达100%。完成风险监测样本602批次,发现食品风险隐患3起,及时启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有效形成问题治理闭环。加强全程治理,科学使用农兽药,5家畜禽养殖主体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试点全部完成验收,22种退市农药均已全面退市,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药施用强度为0.108公斤/亩,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有序推进粮食重金属污染治理,落实粮食收购一车一检制度,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寻找CCP行动,规上食品生产企业HACCP和ISO22000认证率达100%,持证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动态管理达100%。全面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实现全覆盖,智控应用场景达到80%以上。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粮食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相继开展,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13起,移送公安机关2起,3人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出台《宁波市奉化区食品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当场处罚指导意见》,对9类违法行为实施当场处罚,破解了“三小一摊”监管顽疾,提升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深化社会共治

深化责任保险提质扩面,在公益险保持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商业险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区商业险新增投保单位301家,发放补助42.75万余元。坚持实施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红黑榜”社会公示制度,全区共发布餐饮“红黑榜”11期、累计达23期,红榜21家,黑榜27家,切实起到倒逼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规范经营的效果。借助“3·15”“5.20”、保健食品“五进”系列宣传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累计张贴或发放创城宣传资料3万份,同时在商圈、广场、公园等户外大型显示屏、楼宇住房电梯猫、银行商铺LED屏、公交车站、建筑围挡、主要路段旗杆等场地同步投入创城宣传广告,有效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创城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当前,我区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食品安全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责任体系还需进一步夯实。二是监管手段还不够创新。数字化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不够到位。三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当前我区种养殖环节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低小散”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造成的源头性、季节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2022年,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党政同责,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更多奉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