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2634F/2022-00033 组配分类 部门街道文件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奉江党工〔2021〕101号 发文日期 2022-01-04 成文日期 2022-01-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发布机构 江口街道

关于印发《 江口街道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字体:【大】 【小】

江口街道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谋划新发展阶段江口街道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夯实新时代法治江口建设基础,根据全国、省、市、区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和精神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区委关于法治奉化建设决策部署,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核心,以完善和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崭新篇章、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出发,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普法在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我街道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坚持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坚持数字化改革驱动,促进各环节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切实增强全民普法成效。

(三)主要目标

——全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人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大普法格局有效形成,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系统性和协同性全面提升,数字化普法成效明显。

——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优化。

二、宣传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学习重点内容,推动全街道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律师副校长作用,做好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发挥各类普法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突出宣传宪法。深入持续开展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宪法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和国家认同。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实现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全覆盖。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深化宪法宣传“十二进”活动,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在国家重大节日、青少年成人仪式和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阐释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阐释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以及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推动全街道各级党组织和机关干部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实现领导干部学习民法典100%全覆盖。把民法典纳入学校法治教育内容,依托民法典学习宣传“八个一”活动等载体,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每年五月份组织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四)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外商投资、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助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大力宣传数字经济、公共数据开放与安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助推数字化改革建设。大力宣传农村土地管理、土地承包、农业支持保护等涉农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法律法规,有效助推我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

(五)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适应统筹发展与安全需要,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适应平安奉化建设需要,大力宣传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反诈、禁毒、消防、安全生产、扫黑除恶、民族宗教、应急管理、公共卫生安全、海事渔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助力维护良好社会秩序。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婚姻家庭、个人信息保护、特殊人群合法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安宁。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把党内法规学习教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习成效。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日常考核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宣传对象

(一)全面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好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年度述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旁听庭审等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全区政府系统干部政治法治轮训等活动,提升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能力。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

(二)全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遵法守法习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育,落实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轮训要求。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第二课堂”,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推广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健全完善国家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深入实施公安干警、律师、检察官“三法治副校长”制度,大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青少年法治故事大赛”“开学法治第一课”“片羽行动”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宣传,重点围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校园贷等突出问题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青少年禁毒教育和反邪教教育,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教育和帮扶。

(三)全面加强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教育。深化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加强对村(社区)基层干部、党员和村(居)民代表的法治教育,切实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深化“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工作,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移风易俗、殡葬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普法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文化礼堂、法治文化阵地、道德庭、法治农家院等场所及各类普法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四)分层分类开展对其他人员的法治教育。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教育,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思维能力提升计划,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合规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教育,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司法鉴定、公证、共享法庭等业务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意识,养成解决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习惯;加强对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1、坚持教育引导,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按照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的要求,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统筹谋划,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以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为对象,重点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分类施策、因人施教,有计划、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引导公众增强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思维、坚定法治信仰,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至2025年,街道辖区公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93%。

2、注重实践养成,培养公民良好法治习惯。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有机结合,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等实践活动。聚焦日常生活“关键小节”,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提高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

3、完善制度保障,涵育公民崇法笃行风尚。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积极参与“信用奉化”建设,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坚持法治和德治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广泛宣传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模范人物,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敬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充分发挥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二)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行动

1、坚持共建共享,深入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场所等,在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中体现法治元素,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帮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让法治文化有形呈现、生动表达。完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体系,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实施法治文化阵地“一地一品”建设工程,街道每年至少完成2个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至2025年底,以宪法、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文化阵地均实现100%全覆盖;实现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100%全覆盖。

2、立足群众需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加强法治文化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法治文化创作力度,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培育一批法治文化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鼓励支持各类文创企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团体和个人等广泛开展法治文艺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产品。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利用“三下乡”“法治文艺进农村文化礼堂”以及各类法律法规“颁布日”“纪念日”等载体和时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3、讲好法治故事,传承弘扬本地优秀法治文化。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推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结提炼区域特色法治文化经验和成果,注重收集经典事例,积极发动普法志愿者进行宣讲,扩大法治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行动

1、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以加强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载体,深化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大力开展《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提升“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道德庭”“共享法庭”制度效能,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动条例落实落地,进一步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施村(社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工程,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建设模范守法家庭,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基层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至2025年底,争取新创建5家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宁波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达到90%以上,各村(社区)培育选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实现100%全覆盖。

2、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深化依法治校,开展“法律进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等工作,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深化依法治企,开展“法律进企业”、“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等活动,增强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不断提升企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深化依法治网,开展“法律进网络”等活动,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切实推进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3、开展专项依法治理。紧紧围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社会发展面临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依法开展专项治理,坚持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大力提高区域治理法治化水平。着力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开展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五、宣传方式

(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充分运用执法司法过程开展实时普法。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健全普法责任清单制度,以“我执法我普法”等为主题,培育打造具有本部门本系统特色的普法责任制工作品牌,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促进作用,切实推动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责任制落实到位。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过程,制定执法、司法办案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着力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过程中加强法治宣传,在开展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公证、司法鉴定以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等过程中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实现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健全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长效机制,拓展以案释法阵地,培育以案释法品牌,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二)健全完善社会大普法格局,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意见》,按照实现普法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加强组织管理和引导扶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运行模式,提升社会大普法工作合力。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普法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持续推进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总结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的典型经验,选树一批广受群众欢迎和认可的普法组织、团队和项目。

(三)探索数字化普法模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智慧普法。积极适应数字化改革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注重数字化赋能,推动普法内容、形式、载体的数字化转型。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及时研判各类群体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利用好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一批互动性强、参与度高、效果好的普法品牌,促进普法由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加强普法融媒体矩阵建设,建立健全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定》《宁波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综合绩效考评。

(二)夯实工作保障。突出强基导向,加强普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分层分级开展普法骨干培训,提升普法工作能力。落实经费保障标准,街道财政把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辖区人口变化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以不低于“七五”普法宣传教育经费为变动依据,足额拨付到位。坚持专款专用,按照规定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规范和管理。

(三)强化氛围营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强化法治新闻、重大法治事件的宣传报道,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大众传媒应承担公益普法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及时开展权威准确的法律解读。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内容,数量不低于刊播公益广告总量的20%,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规范化。

(四)加强评估检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2023年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检查,2025年下半年开展终期总结验收,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注重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人大要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

政策解读:江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竺侃侃解读:《江口街道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图解:重点政策图解:《江口街道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