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妇联探索女性共美共富新路径 “七彩巧妇”芳华半边天织绘七彩画卷
记者 傅新欣 通讯员 王淑冕 俞慧
每日中午时分,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的老年食堂“孝膳堂”总是热闹非凡,身着粉色上衣的和美志愿者热情地服务着堂食老人。他们或盛饭打菜,忙着张罗;或手持名单,清点就餐老人数量;或打包装箱,将饭菜送往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是时下许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2017年,为改善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化关爱程度,“孝膳堂”项目应运而生。“村里老人较多,60周岁以上的有283人,其中空巢老人137人,‘吃什么’对他们来说是个大问题。”村妇联主席卓孝玲告诉记者,76名巾帼志愿者为此组成“和美”妇女微家,负责“孝膳堂”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村内各项志愿服务,村里的60余名老人自此准点吃上热饭热菜。
为让老人吃上安心菜,“和美”妇女微家积极响应区妇联号召,打造青青菜园,由擅长田间劳作的巾帼志愿者负责耕种,所收获的作物专供“孝膳堂”;为应对老人突发的紧急情况,“孝膳堂”在扩大营业规模的同时,在金溪卫生服务站增设一道门,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此外,80周岁以上老人在蒋家池头村还享有每月一次的上门保洁、理发、剪指甲等服务……
“今天吃了油煎带鱼、排骨烧芋艿、青菜炒蘑菇,每餐都是三菜一汤,吃得放心又实惠。”77岁的王小先指着餐盘告诉记者,75周岁以上老人在“孝膳堂”用餐每人每餐4元,90周岁以上老人就餐,每人每餐只需3元,95周岁以上老人则免费就餐。
如今,“孝膳堂”已逐渐成为宁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靓丽品牌。卓孝玲告诉记者,“‘和美’妇女微家将深化‘为老’志愿服务,用心用情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逐步完善全域化、暖心化、特色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在蒋家池头村旁边的雷山村,有着另一番充满女性元素的喜景。一到周末或节假日,这里的“喜曼蓝富”共富工坊里人流如织,巾帼力量将这里打造成了研学示范点、网红打卡地。
今年4月,经区妇联牵线搭桥,区第七代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张剑峰将非遗蓝印花布引入雷山村,传承、宣传、推广蓝印花布非遗技艺,并研发、设计、制作和销售衍生品。同时,开展蓝印花布手作培训、文化体验等活动,打造一个集非遗传承、技能培训、来料加工、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喜曼蓝富”共富工坊。
“一有空就到工坊来,可以赚钱补贴家用。”雷山村村民何雪琴告诉记者,自“喜曼蓝富”共富工坊成立以来,包括她在内的30多名农村妇女经常到此刺绣加工,累计增收超过10万元。
与此同时,张剑峰依托“喜曼蓝富”共富工坊平台,开展研学课程10余期,带动2000余人次前来体验制作蓝印花布,先后吸引游客3000余人次。不仅雷山村的妇女可以在家门口赚手工钱,文化引流也走出了“以文兴产”的新路径,蓝印花布特色村建设加快了雷山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步伐。
如今,以“喜曼蓝富”为代表的“共富工坊”遍地开花,我区现有共富示范基地47个、“共富工坊”120个,带动4113户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整体年收入增加5900万元以上。此外,区妇联还联合农商银行、农业银行推出“巾帼创业贷”,发放贷款3162万元,新增产值3.6亿元,助力女性创业创新。
张剑峰还通过线上直播,将蓝印花布这一非遗带进更多人的生产生活。“家人们,这是大山里的笋干,雪白鲜嫩的笋干都是精品,均由村里的农户采收晾制……”此时,同为带货达人的宋小姐别院负责人卓雅芝正在城区“亲爱的玛丽”巾帼网红直播基地“七彩巧妇”直播间内直播销售本地特色农副产品。
“来住宿的客人都很喜欢笋干,这让我意识到,直播带货或许能缓解农副产品销路受阻这一难题。”卓雅芝告诉记者,奉化芋艿头、奉化水蜜桃等农副产品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但由于农户缺乏产品标准、销售策划、产业谋划及商业运作,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为此,卓雅芝立足资源优势,以“短视频+直播带货”模式,打通优质农产品的“出山路”,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近200万余元。今年5月,她还发挥自身优势,直播助农,为松岙镇五百岙村的白枇杷吆喝,帮助销售白枇杷200余箱。
依托“亲爱的玛丽”巾帼网红直播基地,区妇联开通“七彩巧妇”抖音号和视频号,为创业女性搭建集产品展示销售、直播培训、直播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开辟“七彩巧妇”云带货直播间,每周三、周六晚常态化直播带货,助力巧妇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卓雅芝等57名巧妇构建了以“七彩巧妇”视频号为引领的直播矩阵,累计吸引粉丝85万余人,总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同时,联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妇联发出“姐妹携手共致富”云倡议,以“直播+集市”“直播+公益”等形式,帮助甘洛地区销售农特产品50余万元。
除了直播带货,线下的“七彩巧妇”超市内美食点心、时令鲜果、手工文创等一应俱全。2020年应运而生的“七彩巧妇”超市、“七彩巧妇”联盟,在助力女性创业就业,推动奉化妇字号农副产品、手工艺品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走进位于溪口镇武岭广场的“七彩巧妇”超市,货架上摆满了以“山里享”“海沿头”“城里厢”“弥勒文化”“延边特产”为主题的百余种产品,这些产品出自各镇(街道)的巧妇之手。由62家“妇字号”农旅基地和120名巧妇创业女能手组成的联盟,通过举办技能提升培训、数字直播云创客培训、资讯资源交流互通会等活动,为全区女能手提供前沿信息技术、市场研判分析和组织化合作推进服务。
“联盟通过政策扶持、交流协作、资源共享,让‘七彩巧妇’巾帼助农品牌发挥更大作用。”联盟理事长、超市负责人董萍儿告诉记者,在区妇联指导下,所有产品统一冠以“七彩巧妇”商标。七彩巧妇超市微信小程序还与溪口旅游微信小程序平台链接,分类上架奉化特色农副产品,累计销售达350余万元。
“通过理论+实操,我们的育婴专业技能更加熟练,有了国家认可的证书后,工作方便很多。”8月14日,宁波市“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暨奉化区“凤麓杯”职业技能竞赛育婴员竞赛在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行,全区300余名“带娃”能手同台竞技,一边按比赛内容操作,一边大秀“哄娃”绝活。这是区妇联牵手区人力社保局,帮助妇女打好就业创业基础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区妇联创新搭建“七彩巧妇”课堂培训平台,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劳动技能、创业技能等线上线下培训,激励农村妇女学新知、创新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陆续开设“七彩巧妇”讲堂65个,培训妇女1.5万余人次,指导3020名学员获得劳动技能证书。开展“春风送岗 护花维权”女性普法公益集市活动,为求职女性搭建就业平台,提供12338妇女维权热线咨询、妇女权益保障、家事调解、社保政策咨询等公益服务。每年“三八节”期间,还举办女性就业专场洽谈会,为女性提供岗位推介、劳动维权等服务,目前已举办20届,累计提供岗位3.47万个,帮助万余名城乡妇女上岗就业。
当前,区妇联正全面启动“七彩巧富”巾帼促共富工程,通过组建联盟、开设讲堂、选树能手,创建基地、培训技能、打造工坊、开办超市、推行惠贷、联合惠办、结对帮困十大共富举措,营造“共同富裕巾帼在行动”创业氛围,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贡献更大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