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技能”拓宽社矫对象就业渠道 区司法局探索“法助共富”生动实践
记者 柳家欢 通讯员 葛钰颖 舒刚 陈周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区矫正对象提高社会适应性,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区探索“政府主导、部门推进、企业承载”模式,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就业帮扶基地建设,打造以捷达阳光家园、凌晨农业科技公司为龙头,溪口、岳林、莼湖、锦屏家园等为补充的“2+4”帮扶新格局,按照“自愿+引导”原则,积极帮扶社区矫正对象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有效破解就业难题。
“年初还在为找工作的事烦心,如今工作稳定,也找回了自信,感觉生活又有了希望。”社区矫正对象小许(化名)于去年年底解除矫正,谈及就业经历感触颇深。因为缺乏技能,她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导致生活负担重、思想压力大。好在社区矫正期间,她积极参加捷达阳光家园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其中文字创作、新媒体技能等课程,激发了她浓厚兴趣。通过不断学习钻研,小许尝试采写活动宣传材料、演讲文稿,还帮助家园制作微信公众号等。正是凭借这一技之长,在区司法局及捷达阳光家园的推荐下,小许入职一家公司从事宣传工作,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捷达阳光家园是区司法局针对社区矫正任务重、人手少、教育矫治效果不佳等短板,积极探索引入的社会力量,并借助浙江捷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孵化培育,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去标签化、专业化的管理服务。目前,该家园已打造成为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双功能的就业服务基地,具备教育矫治、帮扶培训、过渡安置等功能,累计为75名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帮扶。
今年以来,捷达阳光家园负责人金红燕持续关注小许解矫后的生活、就业情况,还经常通过微信与她谈心,根据小许的文化程度、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为其匹配合适的企业与岗位,实现“矫正监管——就业帮扶——回归社会”的有效闭环。
为深度助力社区矫正对象技能提升,区司法局加强与相关部门横向协作,将宁波市司法局打造的“匠心工坊”职工云课堂纳入本级年度技能培训计划,供社区矫正对象按需报名参加。同时,依托捷达物业优势,在帮扶基地开设母婴护理、电力应用、物业管理等培训项目,并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举办的插花、计算机技能、劳务保洁等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就业培训14场次、心理讲座15期。
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除了掌握一技之长外,区司法局还为有提升学历意向的人拓宽渠道,促进全面发展。在社区矫正期间,引导矫正对象结合实际,“点单”预选相关课程。以高中学历为界划分教育层次,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教学形式,依托宁波教育帮扶平台、临街式自助矫正学习室等,破解矫正对象教育“入门难”。统筹宁波开放大学奉化学院和“两个家园”师资力量,开设“政治思想及作风养成必修科目”和“学历提升主修科目+选修科目”,开展系统化培训。同时,区司法局还落实低学历提升培训政策减免、高学历提升费用补助,积极组织志愿者为参加学历提升的矫正对象提供免费的专项指导服务。至目前,我区成人双证制高中教育报名人数为63人。今年以来已开展低学历提升培训2班次,共计56名矫正对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