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0655/2022-136847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教育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2-11-22 |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2023年法治奉化建设工作思路
根据《中共宁波市奉化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法治奉化建设工作思路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就区教育局组织开展“2023年法治奉化建设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工作如下:
一、推进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一)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一是纲要推动。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确定全区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体系。二是课程推动。全面推进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组织法治课教师培训活动,全面引导教师用深、用透教材,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使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三是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在全区中小学中开设法治课,联系区公安局等单位开展“片羽行动”,通过案例分析等生动形式,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此外,还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了“青少年禁毒大赛”“宪法小卫士演讲、知识竞赛系列活动”“教育系统反组织犯罪法宣传”“法润童心、守护成长系列活动”“全区中小学生开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等法治宣传系列活动。
(二)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法治教育,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法治意识。一是认真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各校利用周一夜学等平台组织习近平法治宣传教育宣讲会60余场,各校掀起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热潮。二是积极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普法学习。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赴区委党校参加反腐案例警示教育,同时通过周二夜学开展法治警示教育,提高干部法治意识。三是结合实施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教育,进一步完善依法执教制度建设。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建立名优骨干教师师德考核标准,构建完善师德师风风险防范体系;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开展自查自省活动,认真梳理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师德反面警示案例清单,严格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警示行动,全年开展突击检查12次以上,严查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等各类师德失范行为,将违反师德典型案例录入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留痕。开展教师暑期全员政治理论和法治专题学习,通过微党课、微宣讲、微展览、微服务、微志愿、微公益等“微”系列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推动党员、干部教育细致入“微”、深入人心,暑期期间各校组织教师开展法治教育60余场,参加人数达4300余人次。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致力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公权意识。一是开展依法治校专题讲座。利用校长培训邀请专家组织2次专家专题讲座,进一步明确了“如何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校级领导依法治校意识。二是加强廉政建设谈话。重视新任干部廉政集体谈话,进一步要求机关干部、校园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纠正“四风”,争当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表率。三是加强督查审计。通过督查、离任审计等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干部、校园长的法制防腐教育及在工程、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廉洁自律意识。
二、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一)强化领导组织,明确责任意识。2023年,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梳理法治建设工作规划,细化分工,职责到位,明确目标。教育局机关坚持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在副局级以上干部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学习,确保党委中心组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科级干部以下机关工作人员有计划、有重点地布置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任务;结合师干训工作,加大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
(二)打造课堂主体,深入法治教育。持续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小学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初中高中通过政治课,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结合“法律进学校”“暑期假日学校”“开学第一课”等载体,推进开展法治宣传校园行、“12.4”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法治春秋游、“小手牵大手”远离犯罪校园宣传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法治兴趣和素养。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普法实效。继续积极开拓法治教育第二课堂,联合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共同发起“片羽行动”系列宣教进校园活动,形成适宜少年儿童听讲的普法、安全、健康等为主题的宣教精品课程,有计划且将持续地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四)深入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打造阳光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局将通过强化每月政治学习平台,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汇聚形成机关干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浓厚氛围。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通过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等途径,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指导推进“清廉校园”品牌建设,严格执行基层权力监督指引,形成联动监督合力,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法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