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79996P/2022-136140 | 组配分类 |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2-11-09 |
“联”出新优势 “建”出新模样 金溪五村以党建联建托起乡村“共富梦”
金溪河串联起西坞街道雷山村、蒋家池头村、税务场村、金峨村、余家坝村,一条红色党建纽带将五村拧成一股绳,强弱携手,抱团聚力。如今,村民家门口见山清水秀,也能就业增收,绵延的翠绿间游人如织,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卷随着金溪河流徐徐展开。
“搭把手”共同富 党建联建拓新路
同处金溪河畔,五村村集体最大收入差距有60倍,如何由“一村富”变为“共同富”?2015年5月,西坞街道建立“金溪五村”党建联建机制。“自那以后,我们五个村每月都会轮流召集联席会议,村支书们坐到一块儿,商讨村事,共议发展。”雷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四海介绍,“金溪五村”党建联建机制通过资源共享,统筹开发区域资源,拓展乡村旅游空间,“联”出新优势,“建”出新模样。2017年夏天,全新的漂流项目在金溪河亮相,高峰时期的周末能吸引三四千名游客;一次次共享、交流后,精品苗木栽培技术和更广阔的花木销路也为村民增收打开了路子。
雷山村
山有高低,村庄的发展也有快慢。一些落后村“家底”薄,此时,周边先富起来的“邻居”搭把手,落后村就有可能迎难而上,跟上发展势头。西坞通过强化党建堡垒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打破村村孤立的发展模式,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强弱携手,既发挥了强村的资源优势、品牌效应和能人力量,解决发展的痛点难点,又实现了村与村资源共享、项目共建,释放出“1+1>2”的叠加效应,实现乡村振兴由“点”到“面”落地见效。
“聚绿意” 绘底色 生态宜居焕新貌
蒋家池头村
“伴着溪声入眠,听着鸟鸣醒来,整个村就像是公园一样。”82岁的朱新民和77岁的王小先来自江苏,二人租住在蒋家池头村,如今,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山好水好,我们住在这里感觉太惬意了!”
十余年来,西坞街道大力推动农村环境风貌打造和农居房拆旧建新工程,坚持绿色优先、生态发展,科学布局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通过农居房改造,323户的蒋家村池头村有八成村民住上了新盖的别墅。金峨村秉持村民集中、土地集约、村庄集聚的原则,将分散在4个自然村的农户迁移到中心村,拆除270户危旧房,投入9000多万元建起四批333套新房,七成村民搬入新居;税务场村以打造“田园悠闲旅居型乡村”为目标,制定农房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和旧村改造,累计建新农居房102套;余家坝村从2020年8月启动第一期农房改造工程,新建“3+1”套房6套、联排别墅14套,今年10月10日完成交付……在推进农居环境改善的同时,西坞街道还大力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庭院、生态公园、活动广场等遍布各村。
税务场村
余家坝村
兴业态 富产业 乡村振兴注活力
金峨、雷山等“金溪五村”因苗木产业而致富,退林还耕后,村民的收入会一落千丈吗?“事实上,退林还耕后我们确实感觉到压力。”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说,“但是,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寻找经济转型发展途径。”
如今,海拔400多米的金峨山上,三面玻璃环绕的观景咖啡馆和露营基地成为市民热捧的“网红”打卡地。山下,不少村民的院子成了精品花木实景展示样板区,不同风格的庭院展示着形态各异、精致美观的盆景,悬挂的专属二维码便于网上销售,来访的游客可现场下单即时带走。雷山村引入非遗蓝印花布并建立“喜曼蓝富”手工艺坊,智慧植物方舱通过自动化培育助农增收。税务场村在复耕后的100余亩土地上打造出金溪精品农业示范区,并与浙江大学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开展校地合作,优质高产的“浙大七彩油菜”开满田间。
金峨村
近年来,西坞街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已有苗木种植优势基础上,深挖潜力,用产业表达风景,用风景催化产业,深入打造“四季花香”乡村振兴示范线,发展露营、登山、民宿、精品盆景种植等多样业态,推进“来料加工之乡”“体育之乡”“盆景之乡”三乡打造,逐步形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特色农业等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业态。
掌上奉化客户端记者 郑连乔 通讯员 段凌云
编辑 肖瑶
二审 刘文博
终审 陈海波